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寒冷地区冬季,油田原油在拉运过程中不易卸油,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作为热源,采用高效传热的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制造原油加温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间接加热罐内油品,通过对有内热源的车载油罐的传热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罐内油品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由运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该加热装置的采用可有效地防止罐内油品的凝固,既节省了能源,又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设置传统水培(CK)、安装加热棒(T1)及安装加热棒和保温棚(T2)3个处理,研究不同加温措施对马铃薯试管苗水培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都平原气温较低的冬季,通过在传统水培设施上安装加热棒和覆盖保温棚,可使水培苗床水温保持在15~22℃,使水培苗较传统方法提早生根6.4 d,提早出苗13d,同时有利于形成壮苗,其根长、茎粗、株高、叶片数和鲜重等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在水培苗扦插后42 d,当CK处理刚上到雾培阶段时,T1处理单株结薯数已达1.70颗,T2处理已达3.57颗。因此,水培加温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提前扦插,培养健壮水培苗,并提早雾培苗结薯,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塔城地区日光温室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北疆日光温室的综合性能.[方法]选取具备代表北疆地域特点的塔城市郊2010年新建的两座日光温室为代表,通过对这两座温室环境参数的测试,分析在地理纬度大、气候特征寒冷的情况下日光温室高度与跨度对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作物栽培环境)的影响.[结果]在相同长度的条件下,温室容积和跨度是影响温室保温性及透光率的主要因子.[结论]增加温室跨度,保持合理的高跨比是提高温室保温性及透光率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建造的经济性,高跨比较低的日光温室要优于较高的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4.
今年第2期《农村机电》栏目刊登《无塔自动供水系统研制成功》一文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电咨询有关问题。现邀作者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蔬菜温室和塑料大棚90%集中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仅东北一区分别占53%和39%。现有的几个大型现代化加温温室,都分布在北纬39度以北地区,其中东北占64%。寒冷地区,冬季利用加温温室生产蔬菜,不仅防寒保温的工程  相似文献   

6.
水溶剂红花油合成共轭亚油酸研究--(Ⅰ)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油脂共轭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多采用有机溶剂,这种工艺存在溶剂残留等潜在问题。研究了红花油以水为溶剂的碱性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水油比、油碱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14℃,反应时间4.9h,水油比=4.3,油碱比=1.3。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到97.64%。  相似文献   

7.
对谷子不同株型群体小气候因子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矮秆直穗上直下披叶群体温度高于高秆弯穗披叶群体 ,湿度低于弯穗群体。两群体透光能力不同 ,直立穗优于弯曲穗。育种者应根据各自特点 ,改良群体结构 ,使形态与机能结合 ,创造适宜更高产的新株型。  相似文献   

8.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受益于人们对减小车辆碰撞行为所作的努力,人类驾驶员安全驾驶积累的相关经验将有助于驾驶自动化的发展.在解决车辆典型碰撞事故过程中,车辆纵向、横向及十字交叉路口的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自动化驾驶水平的提升.智能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是人类奋斗的最终目标,作为科技改变世界的钥匙,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将可能引发社会制度的改变.人们的信任程度最终会影响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并决定自动驾驶系统发挥潜在技术服务的机会.有限的地理条件和典型的使用场景将成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感技术的自动排种驱动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播种机地轮打滑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通过停机手动调节链轮繁琐且有级地传统方式,研究了一种基于拖拉机前轮转速的排种器驱动装置,利用拖拉机的行走速度控制排种速度,从而使排种更加均匀.利用步进电动机不仅可以使排种器轴转动达到均匀排种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调节步进电机的细分数对种子的间距进行调整,达到最适合种子生长的间距...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研究(Ⅰ)--内涵与背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着重研究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和时代背景,认为应从战略高度来把握农业结构高速的本质。从这一基本内涵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此次农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旨在为制定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策提供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微胶囊技术加工松花粉工艺,其产品性质稳定,便于花粉储藏,同时产品无花粉异味,有利于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12.
应用5种储前处理方法:阳光下曝晒、普通紫外线照射、20g/L漂白粉溶液浸泡、20g/L石灰水溶液浸泡、50~60℃热水浸泡,探索水冬瓜种子常温储藏技术.结果表明,以普通紫外线照射30 min,储藏30 d,霉变率为11.21最低.针对水冬瓜种子采后主要病原菌、真菌,用抑菌圈法选择抑霉唑为水冬瓜种子储藏保鲜的抑菌剂,其浓度为1g/L.  相似文献   

13.
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中国氮肥利用率的现状,介绍了在提高氮肥利用方法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来对水稻育秧技术的研究,分析了秧田培肥、适宜播种期与秧苗素质、群体动态变化、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水稻病害(特别是主要病害)的发生时期和危害规律,结合多年的防治经验,研究出一套水稻高产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60-965
以长期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氮磷钾配施(N2PK)、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N2PKM)、氮磷钾与秸秆还田配施(N2PKS)3种平衡施肥措施对夏玉米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措施(N2PKM,N2PKS,N2PK)能显著降低玉米喇叭口期、灌浆期的群体内地面温度,较不施肥处理分别降低2~10,1~2℃;显著降低玉米喇叭口期的群体冠层温度,较不施肥处理降低1~4℃;能有效改善玉米灌浆期的群体冠层温度;平衡施肥措施(N2PKM,N2PKS,N2PK)对玉米喇叭口期的群体内CO_2含量有小幅的提高效果,对灌浆期则有较大的提高效果,其中,N2PKM,N2PKS施肥措施的提高效果较大;平衡施肥措施(N2PKM,N2PKS,N2PK)对玉米群体内相对湿度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中国科技扶贫领域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合作,成功地实施了以“科技扶贫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小额信贷项目等多个扶贫发展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探索了多种基于中国国情的扶贫项目模式。尝试着评估了小额信贷项目的效绩,希望对于今后实施其他的扶贫发展项目、以至于对中国的扶贫事业和社会发展实践,能起到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新杨扦插繁殖育苗难的生产实际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在山新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繁殖育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采取生根药剂处理和催根处理等方法把山新杨的扦插成活率由由原来的10%~2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夏至时节,万木葱茏,你是否也想在静谧的午后捧一杯凉饮,在无人打扰的书房信手翻阅自己最喜爱的书籍,窗明几净,四周的空气里有淡淡的原木清香,在时光流转中品尝这份难得的闲适和优雅。  相似文献   

20.
A rational plant population is an important attribute to high yield of cotton, because it can provide a beneficial micro environment within the canopy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yield formation. A 2-y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lant density based on cotton yield in relation to the canopy micro environment (canopy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light transmittance). Six plant densities (1.2-5.7 plants m^-2) were arranged with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he highest cotton yield (1 507 kg ha^-1) was obtained at 3.0 plants m^-2 due to more bolls per unit ground area (79 bolls m2), while the lowest yield (1 091 kg ha1) was obtained at 1.2 plants m^-2. Under the moderate plant density (3.0 plants m^-2), there was a lower mean daily temperature (MDT, 27. 1℃) attributing to medium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Train, 21.9℃) and the lowest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Tmax, 35.8℃), a moderate mean canopy light transmittance of 0.51, and lower mean daily relative humidity (MRH) of 79.7% from June to Octob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3.0 plants m^-2 would be the optimal plant density because it provides a better canopy micro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