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安全保证与控制”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为达成知识、能力、德育三个维度的教育教学目标,基于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融入课程思政,以品德素质和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挖掘课程内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探索,形成了“两个结合、三个能力、五个模决”即“235”办学模式,具体阐述了模式内涵、主要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多学科且偏应用型,但目前主要以纯理论讲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无法实现对食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以信阳农林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为例,从“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我国高校为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而新增设立的专业,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应从“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师资培养等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增进本门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高质量人才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通过对“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专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人才素质的新需求进行分析,从当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人才培养构建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本科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核心,也是未来应用技术本科高校改革的趋势。根据园艺专业特点,通过改革研究,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岗位引导、能力为本、学做合一、循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任务驱动、三课一体、开放实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完善“学评为主,互评为补,多方参与,重在过程”的学业评价体系,实现了专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要求,构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开展专业认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的结构优化,实施的模式,内容的革新,实验标准、方法的运用。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可以,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面人才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与园艺植物生产企业共同分析园艺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模拟承包+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学习分成二个周期四个能力模块,实施“学、训、产”一体化教学,并以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按工作过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中的“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拆卸与安装”为研究案例,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信息化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相似文献   

12.
立足“顶层设计”,确立目标定位,从搭建“一体两翼”教、研结合的特色平台和建立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融通机制两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融通体系的思路与方法。并阐述了融通体系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分析,河北科技大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中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渐进式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定位和特点,立足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紧扣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围绕教学团队的内涵,重点从团队建设、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道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19-8421,8430
分析了专业现状及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合理设置课程开设时间、调整实验学时、增加背景知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及完善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适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作为实现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开展新工科内涵建设和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创业方面,"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满足新时代创业人才需求。创新方面,"新工科"要突破传统工科专业细分的范式,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核心专业能力,还要强调跨界思维和技能的培养。基于此,提出了以"新工科"和"双创"教育两翼驱动的新时代人才"一脊两翼"平台培养路径。"新工科"以跨专业、多学科的"合"为导向,"双创"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为核心,在专业核心能力和通识教育的脊柱根基之上,实现学生跨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知识到能力有效转化的瓶颈,最终实现"新工科"和"双创"教育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17.
食品免疫学作为医学生物学的分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教学重点与难点.该文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对食品免疫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1)理论课教学方面,通过建立免疫学知识与军事理论之间的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弥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医学背景知识欠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实验教学方面,通过相关开展相关实验,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得理论课的知识得以在实验课中还原,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必要性的分析,总结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内容.初步尝试表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增加.  相似文献   

19.
滕静  张晶  王凤舞  陈海华  孙萍  肖军霞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69-271,275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影响食品领域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课程内容为主线,设计了7个思政专题,并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元化教学方式融入课堂.通过融入典型事件、产品、企业和人物等案例,使学生在道德诚信、文化自信、专业技术、包容创新、生态文明、责任使命、科学精神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将为食品类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新增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本着“实基础、宽知识、强能力、具创新、高素质”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验室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食品安全领域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