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禽业》2016,(7)
育肥猪是养猪生产中的最后环节,育肥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生长育肥猪与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及保育转群体重之间的联系,综述了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病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断奶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以及猪的先天性震颤,已给养猪业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本文综述了猪圆环病毒的特性、致病机制,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3)
<正>猪繁殖与呼吸道猪的呼吸道疾病是每一个养猪场,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PRRS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变化通常PRRS的发病时间主要在刚断奶时的第一周,保育结束时转到生长育肥舍的3-4周以及18周龄左右。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由于仔猪多在断乳前后感染本  相似文献   

4.
<正>猪呼吸道疾病是一种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和非病原,以及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而引起的以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近年,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到育肥猪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呼吸道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0,(4)
仔猪保育是规模化养猪场一大重要养殖技术。为提升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以及育肥率,需要采用正确有效的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合理有效贯彻科学化保育猪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养猪场经济收益,降低相关损失有重大意义。通过加强规模化养猪场保育舍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可有效提高保育猪饲养管理效率,确保断奶仔猪成活率与育肥率进一步上升,促进规模化养猪场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斌  瞿涛 《畜禽业》2023,(8):57-59
保育猪是指断奶后至育肥前生长阶段的猪,具有抗应激能力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和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在规模化猪场,管理者需要采取让仔猪提前识料、对环境控温控湿以及药物预防等方法来降低应激反应;入舍的前1周重点管控呼吸道病和肠道病,已发病的患猪及时治疗;饲养期间做好饲料的贮存管理,防止变质和发霉;加强人员的岗前培训;做好舍内消毒、场内消毒、人员和车辆消毒,保持饮水清洁卫生,将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6,(3)
仔猪的培育是猪饲养管理工作的基础,尤其是断奶之后,仔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增重缓慢甚至减重,严重的可能发生疾病甚至死亡。断奶前后饲养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培育出健壮、优良的后备猪和育肥猪,就仔猪断奶前后相关饲养管理工作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9)
正1仔猪培育的目的哺乳仔猪由于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单位增重耗料较育肥猪低1.5~2倍。根据哺乳仔猪这一生理特点,运用仔猪培育技术,不仅可以获得断奶体重大、体格健壮便于后期育肥的仔猪,同时还可以减少仔猪的发病死亡率,提高育成率。2过好"三关"2.1过好初生关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2)
正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由古典型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发生变异后的毒株所引起,临床上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度死亡率为特征。受感染种猪场的母猪流产、早产、死胎率可达20%以上,新生断奶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种公猪感染后精液质量下降;育肥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发病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康复猪可长期  相似文献   

10.
<正>猪呼吸综合征(PRDC)是由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副嗜血杆菌等多种病原引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一种综合征。也与环境应激和猪抵抗力降低因素有关,常发生于6~12周龄的断奶仔猪。该病导致生长速度下降,猪群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30%。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保育期仔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保育期仔猪一般是指从28~30d断奶,到75或80日龄,体重达25~30kg期间的仔猪。仔猪断奶后容易造成呼吸道病多发、腹泻及断奶后生长停滞,因此,实施保育期精细化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好断奶仔猪这些问题,提高猪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张长军  胡欧明 《畜禽业》2002,(9):Y036-Y037
目前.我省养猪业中,虽存栏数较多,但集约化猪场较少,饲养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养好仔猪抓好育肥猪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1.哺乳猪的饲养管理 养哺乳仔猪的目标是获得最高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窝重及个体重.为此要了解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特点,采用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5,(4)
<正>在猪的一生中,仔猪阶段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效率最高。仔猪成活头数多、断奶时体重大,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就快,育肥期就会缩短,出栏率就会得到提高。然而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加强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断奶时间有3~8周和60日龄。即最短21 d,最长60 d,根据乳猪健康状况决定,实行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断奶仔猪通常会减少采食量。资料研究表明,断奶仔猪若正常采食,在断奶后1周内增重1 kg,那么就可比因采食不足而只能在断奶后1周内保持  相似文献   

14.
罗黛青 《畜禽业》2015,(1):12-13
<正>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单独的圆环病毒2型感染并不会引起猪出现临床症状,病毒只在环境应激、饲养管理不当或其他病原侵袭的情况下才会导致临床发病。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系列多种不同临床疾病的总称,是指群体病或与PCV-2相关的疾病,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猪皮炎肾病  相似文献   

15.
<正>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同时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为猪场经济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商品猪的健康状况,提高成活率,同样可提高保育猪的期末体重,进而提高出栏体重,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在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上,应该考虑如何结合仔猪的生理生长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及疾病因素对仔猪生长的不良影响。下面结合我们的生产实践,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断奶前补饲现代规模化养猪场为追求高效益,通常的猪场采取21日龄甚至更早日龄的断奶模式。由于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08,(7)
目前,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表现为混合感染的病原体较前几年有所变化,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2型圆环病毒(PCV-2)等的感染为主,再结合其它的细菌继发或混合感染。二是发病时间的改变,表现为断奶后各个阶段的猪均可发病,即从断奶后2周开始,一直到育肥期都可以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另外,波兰学者研究发现,在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猪场中,67%发生了链球菌的感染,在有肺炎病变的肺脏中,链球菌的检出率高达43%。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某猪场发生了以母猪体温升高、流产、产死胎,仔猪断奶后发生高热、黄疸、贫血为特征的疫病。经过临床诊断、药物使用及试验检测综合诊断为猪瘟、附红细胞体、蓝耳病混合感染。经用“附红灭”药物及综合防治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现将防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怀孕母猪注射疫苗后,大批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症状。发病率高达70%以上;发病母猪所产仔猪于7日龄后开始发病,哺乳后期至断奶初期呈现发病高峰期,发病率高达90%。病猪使用各种抗生素均无明显效果。仔猪发病10d后多因衰竭而死亡。育肥猪无疫病发生。1.1临诊症状大猪未见…  相似文献   

18.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峰  居锦霞 《畜禽业》2009,(11):69-69
<正>2008年12月至2009年02月期间,我市及周边地区部分散养猪户相继发生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以断奶仔猪和保育猪为主,也包括少量的育肥猪,给当地的养猪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临床初步诊断以及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1)
<正>1概述猪圆环病毒病(PCVD)或称猪圆环病毒相关性疾病(PCVAD)是主要由猪2型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全球公认的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表现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仔猪心肌炎、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二十余年,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猪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30%以上,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治中十分突出棘手的问题,在各个日龄段,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