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利用功能标记鉴定普通野生稻中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对供试的9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及1份高感白叶枯病材料IR24进行抗性鉴定,发现IR24对所有的菌株都表现为高感, 6份野生稻材料对9个菌株表现全抗,占参试野生稻总数的67%。取自广西玉林的1份材料只感PXO280(P8),海南万宁的1份材料感PXO71(P4),广州高州的1份材料对PXO79、PXO99和PXO339感病,而这几份材料对其余菌株都表现为抗病,说明每份材料至少含有1个抗性基因。利用已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5、xa13、Xa21和Xa27的功能标记检测,结果表明9份供试普通野生稻中都不含抗性基因xa5、Xa21;5份为显性Xa13纯合体,4份为隐性抗病xa13杂合体;5份为抗病显性Xa27纯合体,3份为隐性xa27纯合体,1份材料中xa27和Xa27都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野生稻生境丧失、生境质量持续恶化、栖息地越来越少及外来种的入侵,现在保护野生稻资源是我们的迫切任务。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特强的耐冷性、耐早性、耐瘠性、抗病虫害、特强的再生性、广亲和性、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及恢复性等。有些优良特性已被用于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中.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些优良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集成候选抗性基因克隆技术和磁珠富集文库技术以及可转化基因组文库技术,提出了基于野生稻基因组富集文库克隆野生稻新抗性基因的策略。包括构建野生稻可转化基因组文库,利用RecA重组蛋白介导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对文库进行磁珠富集,构建野生稻基因富集文库,然后对富集文库的克隆进行鉴定分析,包括点杂交和克隆末端测序分析,最后对富集文库的阳性克隆进行全序列测定和功能验证。按照上述方法,构建了东乡普通野生稻和小粒野生稻可转化基因组文库,库容量分别达到1.58×105和2.68×105个克隆,进而构建了东乡野生稻基因组候选抗性基因富集文库,单克隆总数1 152个,对富集文库的菌落原位杂交筛选获得12个阳性克隆,对其中5个阳性克隆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4个阳性克隆含有已克隆抗性基因的保守序列,证实构建候选抗性基因富集文库克隆野生稻新抗性基因的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6.
7.
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以Tetep、B40为抗、感对照品种,在湖南省烟溪病区病圃,采用自然诱发,鉴定云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以及小粒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发病最早,叶瘟病级严重度达到7级,病斑孢子层级达5级;云南普通野生稻中,景洪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7级,病斑孢子层级5级,元江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8级,病斑孢子层级7级;疣粒野生稻发病最迟, 病级发展缓慢,病级严重度为3级,病斑孢子层级1级。同田的小粒野生稻高抗稻瘟病。三种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为普通野生稻高感,药用野生稻感,而疣粒野生稻为中抗。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国际通用的抗虫性评价方法,用华南4种主要水稻害虫对151份阔叶野生稻O.latifolia作抗性评价,取6个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对两种飞虱的抗性机制分析,结果认为:阔叶野生稻对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高抗,优于抗性对照品种IR36,抗性机制主要是非嗜食性,对白背飞虱中抗;对三化螟和稻瘿蚊则高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子预44是具有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云南地方粳稻品种。为了揭示子预44广谱持久抗瘟机制并在抗稻瘟病育种中进行有效利用,【方法】利用江南香糯与子预44杂交构建的遗传群体及分离自云南罗平的稻瘟病菌株LP36进行子预44的抗性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定位。【结果】子预44对LP36的抗性为单显性基因控制,暂定名为Pi-zy4(t),它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长臂上SSR标记RM5503与RM3276之间约318 kb区间内。【结论】Pi-zy4(t)为新的抗稻瘟病基因。研究结果为子预44的育种利用和Pi-zy4(t)基因的克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高原粳稻子预44抗稻瘟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高感稻瘟病的低海拔粳稻江南香糯与高抗稻瘟病的高原粳稻子预44作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F2、BC1F1和以F2单粒传构建的、由276个株系组成的F7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用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对两亲本江南香糯和子预44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F2和BC1F1进行抗性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子预44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的抗性都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进一步利用重组自交系F7群体的266个有效株系作为定位群体,将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E1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SSR标记RM206间遗传距离为0 cM的位置,暂定名为Pi zy(t)。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子预44中的抗性基因用于水稻抗病育种及该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用于定位作图的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等位性比较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无毒基因的克隆以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克隆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