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作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稻作文化历史,稻作遗址数量众多,具备遗址年代最早、遗址数量最多、遗址脉络最全的显著特征。当前,保护和利用浙江省稻作文化遗址面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利用不足、保护利用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浙江省水稻博物馆、加快稻作科技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稻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与利用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2.
《垦殖与稻作》2005,(4):63-63
河野把妇女插秧作为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又是指北方汉族进入江南以前的稻作文化,具体说来是公元307年以前的江南稻作文化。按照这个逻辑势必要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水稻移栽在307年以前,即已经在江南地区出现了。可是非常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找不到任何在307年以前江南地区稻作中使用水稻移栽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仅是客观上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着系统化的舞蹈艺术内涵,当然,就茶文化的包容性,乃至其内涵化看,壮族民间茶舞,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机制,同时更重要的是其中也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壮族民间采茶舞艺术的发展背景认知入手,结合壮族民间茶舞教学与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从而探究,壮族民间茶舞教学与表演的传承与创新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4.
万年稻作农业文化系统的开发、保护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万年县境内发现了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到12000~14000年前,从而被考古界公认为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万年贡谷接近野生稻形态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抗病虫、抗逆境的抗性基因及其他有利基因,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耐瘠性,因而对其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围绕着贡米生产也形成了万年独特的稻作文化以及现代水稻产业,这些共同构成了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包括传统稻作品种资源、稻作技术、稻作文化和稻田景观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稻作生产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201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为基础,从类型与价值、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动态保护途径等方面对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阐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稻作起源类、稻渔共生类、稻作梯田类、贡米生产类和稻旱轮作类等5种类型,具有一般农业文化遗产所具有的6个重要价值,包括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和推广与示范价值。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稻田景观破坏、传统稻作文化丧失、水稻品种资源及相关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传统稻作技术丧失等方面,当前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特别重视多功能农业发展和保护与管理制度建设,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22日,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江西省文化厅、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0日至10月7日在赣东北革命老区、世界稻作起源地——万年县举行。  相似文献   

7.
日本稻作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稻在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稻作和稻米所包含的意义超越经济范畴,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起源以及发展都跟稻作有密切的关系,以神道和天皇制度为核心的日本文化的基础是稻作文化。稻对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稻米也不只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稻是日本人的灵魂,是生命。所以当美国政府于90年代初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其大米市场时,在日本掀起了反对开放大米市场的浪潮,媒体纷纷以“圣域”,“最后的防线”等词句表达了对大米市场开放问题的民族感情。日本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弘扬稻作文化最具生命力的活态载体,研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推进稻作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浙江省是拥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最多的省份。本文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推进稻作文化发展的路径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探讨,为推进稻作文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路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杨雨菲 《中国稻米》2022,28(4):112-114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时代里,稻田是随处可见的人类生活记忆,稻作文化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诗词歌赋都赞美过种稻和稻田。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实证了1万多年来水稻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社会由上山文化“最早的村落”走向良渚文化“最早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的稻作文化历史,留下了许多独特的稻作文化遗存与习俗,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稻作文化,对于推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对浙江省稻文化的主要赋存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稻文化资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野把妇女插秧作为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又是指北方汉族进入江南以前的稻作文化,具体说来是公元307年以前的江南稻作文化。按照这个逻辑势必要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水稻移栽在307年以前,即已经在江南地区出现了。可是非常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找不到任何在307年以前江南地区稻作中使用水稻移栽的证据。自汉代以来,许多历史文献在记载南方水稻生产的情况时,都要用到“火耕水耨”这样一个成语。古今中外学者对于“火耕水耨”有过多种解释。东汉应劭解释说:“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22日,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江西省文化厅、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0日至10月7日在赣东北革命老区、世界稻作起源地———万年县举行。地处鄱阳湖流域的万年县,由于发现了迄今1.4万年至1.5万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而享誉国际,被誉为世界稻作起源地,它使我国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历史提前了5000多年,该考古发现名列“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为进一步发掘、弘扬历史文化,加快发展旅游等相关产业,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上饶市人民政府将在金秋时节举办首届“中国万年国际稻作文…  相似文献   

13.
高飞燕 《福建茶叶》2016,(11):252-253
壮族采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分经典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基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壮族采茶戏的价值逐渐被现代人们所挖掘,并将其与当代体育教学相结合。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许多农村学校而言,体育教学所具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课程资源的缺乏,壮族采茶戏可以填补体育教学的空白,对于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壮族采茶戏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福建稻作科研演进及发展趋势黄书针(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稻米是福建人民的主粮。稻作科技进步与稻米生产发展息息相关。历史证明,稻作科技进步在推动稻作生产水平从一个台阶登上另一个台阶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干稻作科技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稻作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长期稻作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被普遍认可和遵守的风俗习惯、行业规范和价值观,以及蕴含其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南通种稻历史可追溯到5 000多年前,先民火耕水耨、饭稻羹鱼,筑海堤、勤稼穑,塑造了多元共存的区域农耕文化格局和独具江海特色的稻作文化。本文整理了南通水稻种植历史、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传统农耕文明内容,并从深挖"稻"历史、宣传"稻"文化、提升"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轻型栽培稻作方式的推广应用,田间杂稻的发生状况逐年加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水稻生产。本文介绍了杂稻的植株性状与稻米品质,对不同土质类型、不同稻作方式及实施同一稻作方式不同年度杂稻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究了杂稻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稻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一文中,提到了东南沿海种稻的民族怎样融入黄河流域共同孕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我们要进一步问,这种南北融合的结果,是否至今仍有那些蛛丝马迹可寻?回答是肯定的。比如,从现今使用的与稻作有关的一些地名和物名中就可以找到一些例证。至于与稻作没有直接关系的历史地名和人名就更多了.不在本文介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发刊词     
20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即将到来的21世纪更是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时刻,《垦殖与稻作》做为科技传媒战线上的新兵,迎着我国“九五”计划的第一个春天,踏上了自己漫长而又令人神往的征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垦殖与稻作》是由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研和中国农垦北方稻作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是《盐碱地利用》的继续和发展,是农业科技百花园里绽开的一朵新花。她将一如既往,忠实地担负起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任务,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志岚 《中国茶叶》2010,32(1):38-39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始建僰侯国。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宜宾就已进入先进的农耕稻作文化与青铜文明时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吉林省稻作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分析,阐述了吉林省稻作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吉林省二十一世纪稻作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