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养猪》2016,(3)
通过对配套有"湿帘-风机"系统的妊娠猪舍进行自动化改造,研究其夏季降温效果,以及冬季保温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猪舍1(自动控制)与猪舍2(传统模式)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26.20℃、27.24℃,猪舍1比猪舍2低1.04℃,低3.8%(P0.01),降温效果明显;在冬季,猪舍1与猪舍2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5.37℃、13.49℃,猪舍1的温度比猪舍2高1.88℃,高13.94%(P0.01),保温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对配套有"湿帘-风机"系统的猪舍进行自动化改造,既可满足夏季猪舍降温要求,又可满足猪舍冬季通风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全年环境调控需求,试验选取两栋安装有"有缓冲间湿帘-风机系统"的兔舍,冬季其中一栋舍一台风机安装变频器,另一栋舍全为定速风机。结果表明,冬季定速风机常速间歇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的风速为1.8 m/s,进入舍内风速降至0.1m/s,每日首次开启风机10 min CO_2浓度降低67.2%,间歇通风每次温度平均降低0.8℃;使用变频风机低速持续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风速0.2m/s,进入舍内风速降到了0.05m/s,开启风机CO_2浓度降低59.5%,温度降低0.3℃;两舍缓冲间预热能够分别提升气流温度2℃、1.4℃。夏季在舍外温度32.4~38.2℃时,舍内温度能维持在26℃左右,温度降幅为9.0℃,舍内温湿指数(THI)为25.9;外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87.2%,内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0。夏季缓冲间和进风口气流导向能够显著降低入舍风速(外墙湿帘过帘风速0.8m/s,导向板进风口风速1.9m/s,进入舍内风速0.3m/s),且舍内气流分布均匀。综合环境指标说明,有缓冲间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克服了冬夏季进风端风速大、温度低的弊端,但舍内隔墙上的湿帘无降温潜力,建议去掉第一缓冲间及内墙湿帘。  相似文献   

3.
目前猪场常用的通风降温模式包括:用于分娩舍的风机+湿帘、风机+滴水和风扇+滴水;用在怀孕舍的风扇+喷雾及风机+风扇+喷雾;用于配种舍及公猪舍的风机+风扇+湿帘;以及用于保育舍的单用风扇和单用风机。为了比对不同通风降温模式在固定投资、运行成本及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结果证实:固定投资方面(以1.5万线计),通风用风机+风扇在设备投资上比单用风扇高约12600元,若增加湿帘降温设施则需要再增加成本约26400元。运行成本方面(以1.5万线计),风机+风扇每小时较单用风扇少用9.4度电,节省电费约7.52元,此外,风机在维修和护理费用方面要远远低于风扇。通风降温效果方面,分娩舍用风机+湿帘效果最好;配种舍、怀孕舍及公猪舍等较长猪舍,用风机+湿帘+风扇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模式;保育舍单用风机比单用风扇效果好。总之,风机+湿帘模式的固定投资成本较高,但运行成本低,重要的是其通风降温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温季节“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湿帘-风机"系统对妊娠猪舍在高温季节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高温季节不同降温模式对妊娠猪舍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舍外热空气经湿帘后,温度可降低7.06℃,湿度上升37.20个百分点。当湿帘与风机距离相同时,风机安装于横墙或纵墙不影响降温效果。距离湿帘越远,舍内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机口与湿帘处的温湿度差分别达1.88℃、8.66个百分点。连续监测该猪舍环境参数,舍内温度均在25.33~29.17℃范围之间,且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气体浓度均在各标准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改善妊娠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南方兔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夏季高温对家兔生产的影响尤为突出。而湿帘降温系统在南方湿热地区兔舍的降温效果一直备受质疑。为了研究湿帘风机降温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下兔舍中的使用效果,本试验选取了杭州、重庆两地研究湿帘风机降温结合纵向通风对兔舍热环境指标的改善程度。在舍外气温27~40℃的条件下,杭州和重庆兔场舍内平均温度分别为30.3℃和25.7℃,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0.4%和82.9%,平均降温幅度分别为6.4℃和9.1℃,相对湿度分别上升为27.0%和36.9%,温湿指数THI分别为29.53和25.27,舍内风速分剐0.17 m/s和0.64 m/s。结果表明:湿帘降温在两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都能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有效地缓解家兔的热应激,保证其正常生产繁殖。分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纵向兔笼排列明显优于横向排列。此外,风机与湿帘的匹配及安装、风机-湿帘系统的运行时间对降温效果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CFD的猪舍小气候环境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大型猪舍小气候环境多变量、非线性、大惯性等特点,本文研究一种猪舍小气候环境模糊控制系统。本系统通过测量入风口风速、温度以及出风口风速,使用CFD软件模拟猪舍实时温度场信息,并与猪舍内湿度信息相结合,利用模糊控制技术,以风机和湿帘为执行机构,将猪舍温度、湿度稳定在适宜猪只生存的范围之内,以符合猪舍小气候环境要求;并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形式显示猪舍温度场,便于养殖员观察猪舍每个位置的实时温度信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以及舍内氨气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防暑降温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在猪舍封闭性不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不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不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较好的情况下,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 THI差异极显著(P<0.01).封闭性良好的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封闭性不好的猪舍(P<0.05),且舍内氨气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调查表明,在保障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改善夏季猪舍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温期负压纵向通风加湿帘降温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东  程璞  王绍锋 《养猪》2006,(5):25-26
选择体重55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60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头,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3组猪分别饲养在3个相同的猪舍中,对照组仅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试验1组采用负压纵向通风,试验2组采用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进行45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2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4%(P>0.05)和8.22%(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2.00%和4.33%;试验1、2组的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88%和9.44%;负压纵向通风能明显提高舍内风速,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既能提高舍内风速,又能明显降低舍内气温。表明在高温期使用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能明显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隧道式通风模式普遍应用于配种妊娠合和育肥猪舍,隧道式通风能否运行良好的核心是风速,除此之外,换气率、静压差、风量、能效和风量比等指标都需要重点关注。1隧道式通风的基本概念隧道式通风(Tunnel Ventilation)普遍应用于现在的配种妊娠猪舍和育肥猪舍,是一种很流行的通风方式。这种通风模式如图1所示是在猪舍一侧安装风机,另一侧开墙体进风口(很多畜禽舍会在进风口位置安装温帘),风  相似文献   

10.
张泽樘  詹勋  吴银宝  罗庆斌 《中国家禽》2012,34(3):18-20,24
选择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的肉种鸡舍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分别对该鸡舍的气温、气湿、风速等温热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用以评价该鸡舍采用的湿帘通风系统对鸡舍内温热环境因子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夏季采用湿帘通风系统的鸡舍平均舍温比舍外气温低3~4℃,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夏季采用湿帘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舍温,主要表现为前端降温效果明显,后部降温效果有所下降;中间比两侧的降温效果好。表明夏季采用湿帘通风系统对种鸡舍内的温热环境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新型大棚猪舍环境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舍屋顶热工指标和通风量进行计算,对舍内空气环境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新型大棚猪舍保温隔热,通风性能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猪舍屋顶冬,夏季总热阻分别为0.824m^2k/w和0.864m^2k/w,冬,夏季通风量分别为355.8m^3/h和12153.4m^3/h,优于有窗舍,且优于或符合设计要求。舍内空气环境,温度冬,夏季分别为11.3℃和26.50℃;相对湿度冬,夏季分别为72.3%和80.2%,气流速度冬、夏分别为0.19m/s和0.72m/s;NH3浓度冬,夏季分别为0.113mg/m^3和0.656mg/m^3,CO2浓度冬,夏季分别为1964mg/m^3和1527mg/m^3,优于有窗舍,大棚舍用于育肥猪舍冬,夏季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猪舍通风对调控舍内温湿度、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及保证猪只健康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猪场大部分处于温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区域,夏季普遍较为炎热,“风机+湿帘”降温的机械负压通风模式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得以普遍采用。负压通风的前提条件是猪舍具备相对密闭的空间,负压风机强行将舍内的空气排出,在猪舍内形成负压环境,舍外空气经通风口由舍外自然进入舍内。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舍内环境参数变化规律,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对山西省某公司养殖基地的一栋上述鸡舍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舍内近风机端位置的温度在不同日龄均高于其他位置,舍内不同位置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靠近湿帘端附近的空气中氨气浓度与其他位置相比较低(P0.05),从近湿帘端位置到近风机端位置,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舍内菌落总数含量逐渐升高,在近风机端位置的空气菌落总数显著高于舍内其他位置(P0.05)。在垂直方向上,笼养肉鸡上中下三层之间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相关数据还表明舍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40%~50%,能够满足不同日龄肉鸡生长所需温湿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南方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对密闭笼养蛋鸡舍的影响,通过自动温湿度仪采集密闭笼养蛋鸡舍内外、蛋鸡舍内不同高度、不同断面的温湿度数据,评估湿帘风机系统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蛋鸡舍内外温湿度表现差异显著,温度平均降低约5.4℃(P<0.05),湿度平均增高14.81%(P<0.05);鸡舍内不同高度、不同断面温湿度表现差异显著;舍内不同断面的温湿度差异大(P<0.05),因此,该系统布局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京地区发酵床猪舍夏季热应激严重以及冬季通风不足的问题,试验在发酵床猪舍改造安装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研究其对冬夏季节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舍外日平均温度33.7℃时,与对照舍相比,妊娠试验舍和育肥试验舍内日平均温度分别低3.0℃和2.8℃(P0.05),有效环境温度(EET)分别低10.0℃和9.8℃(P0.01),猪只处于舒适区域而对照舍猪只处于热应激水平;在高温时刻14:00,妊娠试验舍内发酵床表面温度、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皮肤温度比妊娠对照舍分别低2.9℃、17.2次/min和1.6℃(P0.05)。冬季在气温较高时段开启小风量风机短时间通风期间,试验舍内温度降低0.4~1.3℃,NH_3和CO_2浓度及细菌总数降低幅度分别为58.1%~71.2%、49.6%~53.5%和21.9%~36.0%;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后舍内PM_(2.5)和PM_(10)降低幅度分别为12.3%~20.0%和11.3%~24.9%,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会增加舍内的粉尘浓度。因此,发酵床猪舍使用湿帘-风机系统既能满足夏季降温通风的需要,还能在冬季潮湿环境中改善空气质量,但冬季在适宜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应控制较小的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16.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高温高湿地区猪场降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高温高湿地区猪场降温效果,以安装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妊娠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舍内外温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8月份有50%的时间温度大于26℃,其中26%的时间湿度大于80%;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受湿度影响,在湿度大于90%条件下,最大降温幅度为1℃,在低湿条件下虽其最大降温幅度可达9℃,但在极端高温情况下很难将舍内温度降到适宜温度范围内。因此,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多种降温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舍内温湿度。  相似文献   

17.
在鸡舍夏季通风降温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降温困难,鸡只出现热应激。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风速过低或过高、风向不对、湿度过大造成的。1 温度不高,但出现热应激养殖场只考虑夏季高温情况,忽略了高温高湿的气候,为了节省投资,风机配制少,湿帘降温效率低,只能靠加大通风来降低鸡只的体感温度;风机质量差,性能不稳定,在较高负压状态下排风效率低,比如有的风机因为扇叶形状和材料的原因,强度不够,实际排风能力远低于所标注的静压排风能力;风机缺乏维护,轴承磨损、三角传送带松弛或者被鸡毛堵塞,不及时更换和清理,风机的排风效率下降;计算错误,风机配置过少,同等面积的鸡舍,建在西北气候干燥地区和建在夏季湿度较大的沿海地区所需风机台数是不同的,夏季湿帘的蒸发降温效率低,主要靠风机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庆某猪场设计的负压纵向通风、负压小窗通风加纵向通风和负压屋顶弥散性通风3种通风模式,在外界10℃和35℃环境温度下,对于满负荷饲养25~30日龄的保育猪猪舍,监测舍内实际环境温度、屋顶进风口(小窗或弥散性小孔)风速和猪只趟卧处风速,监测结果显示:10℃环境温度、目标温度设置为28℃情况下,圈舍实测温度与目标温度相比,弥散性通风优于另外两种通风模式(P<0.05),仔猪趟卧处风速均非常小,差异不显著(P>0.05);35℃环境温度、目标温度设置为28℃情况下,圈舍实测温度与目标温度相比,纵向通风优于另外两种通风模式(P<0.05),仔猪趟卧处风速差异大(P<0.05)。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保育舍炎热季节湿帘隧道通风环境效果较好,寒冷季节屋顶弥散性通风环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1前言猪舍环控是近年来大多数新建猪场或猪场改造的基础设施设备,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猪舍内很多设备也被接入了环控设备的控制器,形成了猪舍内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智能猪舍的雏形已经形成。比如,温湿度传感器的接入,可以根据猪舍内外已有的环境变量数据,实时调节风机、通风窗、湿帘、加热设备等,从而更精准地调节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猪舍屋顶热工指标和通风量进行计算,对舍内空气环境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新型大棚猪舍保温隔热、通风性能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猪舍屋顶冬、夏季总热阻分别为0.824 m2k/w和0.864 m2k/w,冬、夏季通风量分别为355.8 m3/h和12 153.4 m3/h,优于有窗舍,且优于或符合设计要求.舍内空气环境,温度冬、夏季分别为11.3℃和26.5℃;相对湿度冬、夏季分别为72.3%和80.2%;气流速度冬、夏季分别为0.19 m/s和0.72 m/s;NH3浓度冬、夏季分别为0.113 mg/m3和0.656 mg/m3;CO2浓度冬、夏季分别为1 964 mg/m3和1 257 mg/m3,优于有窗舍.大棚舍用于育肥猪舍冬、夏季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