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239-1244
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定植着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肠道菌群与宿主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影响机体健康。病毒感染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肠道菌群或益生菌也会影响病毒的感染和疫苗的免疫效果。了解病毒与肠道菌群或益生菌的相互作用及肠道菌群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现主要从病毒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益生菌对病毒感染的影响和肠道菌群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丁酸介导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菌群或其代谢产物在动物机体生长发育与功能完善方面起重要作用,当宿主与肠道菌群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可诱发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丁酸不仅作为能源物质为机体提供能量,还能调控宿主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状态,促进机体免疫应答;并影响宿主分泌抗菌肽(AMPs)等预防肠道病原菌易位,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本文将系统介绍丁酸介导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间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并阐明其在肠道健康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单胃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庞大而复杂的菌群,它们与宿主肠道免疫系统协同进化。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的肠道菌群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参与维持宿主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的增殖和入侵。反过来,宿主肠道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共生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单胃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并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对其可能的互作机制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肠道寄生虫与菌群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具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并在肠道健康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健康的微生物菌群有助于平衡肠道环境、维持肠上皮功能以及促进免疫系统发育,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会影响免疫系统发育、新陈代谢等。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调控中,miRNAs通过调节宿主基因表达来影响肠上皮的功能,并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的互作以及miRNAs参与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导读:肠道免疫系统是动物重要的防御系统,在维持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维持肠道免疫系统稳态(内环境稳定)、发挥防御作用,需要宿主区分共生细菌(肠道菌群)与致病性微生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虽然对维持这种稳态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是,有证据特别是来自于用啮齿动物和人进行的研究,可以阐明在宿主与其菌群之间存在的良好协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猪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菌群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参与宿主的代谢,在宿主的消化吸收和免疫调控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猪的生长肥育有很大影响。为此对肥育猪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做一论述,希望能为更高效率更健康环保的动物生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益生菌是一种活性微生物,可以调节蛋鸡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包括调控宿主免疫平衡,维持上皮屏障功能及竞争性地排除其他病原菌的定植等。文章根据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对蛋鸡肠道菌群及其利用益生菌促进自身生产性能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更好地理解益生菌、肠道菌群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改善禽类健康及生产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物肠道菌群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宿主代谢、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可以发酵特定组分,产生代谢产物,刺激免疫细胞分化。免疫系统的进化也需要与肠道菌群保持恒定关系。菌群失调影响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削弱繁殖力,抑制家禽生长甚至引发疾病,因此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对于维持动物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与失调及其与家禽肠道免疫的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动物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温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等中都有相应的报道。极端温度主要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对宿主表型产生影响。目前,对于温度如何影响动物肠道菌群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本文针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及综述。探讨由环境温度引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宿主产热机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并开展研究,将为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调节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长链支链脂肪酸(LC-BCFAs)是一类具有甲基等烃基支链结构的功能性脂肪酸,在预防炎症、癌症和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健康对于畜禽的健康、高效和安全养殖等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研究表明LC-BCFAs在调控动物肠道健康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动物肠道作为研究靶点,系统地综述了LC-BCFAs在缓解肠道炎症、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屏障和促进肠道消化吸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了LC-BCFAs调控动物肠道健康的潜在机制,为深入了解长链支链脂肪酸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5-羟色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组织内且高度保守的神经信号传导物质。5-羟色胺在动物的健康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肠道相关功能调节中。以往研究集中于5-羟色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5-羟色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疾病和免疫也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却鲜有学者进行系统总结。本文将综述5-羟色胺与肠道疾病、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免疫的相互作用。探讨这些复杂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宿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反刍动物肠道中大量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饲料养分的高效利用。正常稳定的肠道菌群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在促进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及抵御外源致病因子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家畜品种、养殖环境、饲料来源及生产目标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调控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外源措施调控肠道菌群以改善机体免疫的相关研究略显滞后。众所周知,反刍动物是由宿主机体和共栖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其表型性状受自身基因的调控,又受"宿主第二基因组"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反刍动物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完整性、参与Toll样受体(TLRs)识别和促进免疫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同时,基于肠道菌群外源调控措施对肠道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重点讨论了益生菌和益生元靶向干预调控反刍动物肠道免疫功能相关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黏膜免疫互作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为畜牧业减抗、绿色、安全养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数量巨大,种类多,具有参与调控宿主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维持健康以及控制疾病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提取物及其有效组分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一方面肠道菌群对植物提取物具有代谢作用,可代谢成与其前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生物活性或毒性的物质。另一方面,植物提取物能调控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从而改善或抑制其功能障碍和病理状态。现就植物提取物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机制及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蒙脱石是一种多用途的铝硅酸盐类黏土,通过表面吸附、静电吸附和分子间作用力,可去除饲料和养殖动物肠道中的真菌毒素、重金属和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肠道菌群对维持宿主的生长发育、促进营养吸收和协助免疫应答等生理功能发挥方面至关重要。蒙脱石在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方面也有突出作用,蒙脱石散是典型例证。为此本文系统性地梳理蒙脱石在人类、小鼠、畜禽和水产动物应用过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旨在为蒙脱石调控肠道菌群,改善宿主生理功能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的组成对宿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内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动物体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全过程。文章通过综述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年龄、饲养环境、日粮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方面)及肠道菌群与物质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与脂类、矿物质、纤维素相关关系综合解析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的作用,为人们了解、认识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益生元是非消化饲料原料由特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为宿主提供能量,并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防止病原体黏附宿主细胞来影响肠道健康。对鸡只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免疫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对动物健康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