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实验以中药提取物小檗碱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实验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后分别选取2 MIC、1 MIC、0.5 MIC浓度小檗碱,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的抑制率,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2 MIC、1 MIC、0.5 MIC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μg/mL,2 MIC、1 MIC、0.5 MIC浓度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77.14%、66.91%和55.55%,荧光定量PCR测得各组金葡菌Nuc基因的Ct值大小为Ct值(0.5 MIC)> Ct值(1.0 MIC)>Ct值(2 MIC),说明随着小檗碱浓度的增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增强,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本研究为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s)是由细菌互相粘连、不可逆地固着于生物机体或物体表面并由细菌分泌的胞外基质包裹的微生物群落。生物被膜为细菌提供了一种保护性生活方式,其形成有利于微生物持续定植,抵抗宿主免疫系统清除,提高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以及遗传物质的交换。细菌生物被膜的存在对生物医学、食品加工等方面极为不利,因此,迫切需要研发能够去除生物被膜的新技术。目前,噬菌体被认为是控制生物被膜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应用噬菌体防控生物被膜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物被膜和奶牛乳房炎的病因进行阐述,分析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和治疗的关系,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微量稀释法、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被膜内活菌计数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学观察,探讨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及黄连碱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体外干预作用。结果显示,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黄连碱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μg/mL、62.5μg/mL、62.5μg/mL。亚抑菌浓度的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和黄连碱均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盐酸小檗碱作用后生物被膜内活菌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观察可见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黄连水提物、盐酸小檗碱和黄连碱试验组生物被膜结构被破坏,菌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50μg/mL黄连水提物、31.25μg/mL盐酸小檗碱和31.25μg/mL黄连碱对猪链球菌体外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根碱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根碱作为一种卞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菌、抗锥虫、抗肿瘤,改善肝功能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介绍了血根碱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小檗碱对小鼠感染犊牛源生物被膜阳性、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内抑菌作用,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41株分离株的MIC值|采用改良结晶紫染色法,确定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采用血常规检测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嘧啶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头孢西丁较为敏感|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无、弱、中、强的菌株数分别为14、10、7、10株|生物被膜阳性大肠杆菌耐10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比73.9%,且多重耐药菌株占比66.7%|生物被膜强阳菌株中的多重耐药菌株占比80%|小檗碱高、低剂量组及联合给药组可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的含量,降低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并升高血红蛋白浓度。犊牛源大肠杆菌形成生物被膜可增强自身多重耐药性,且小檗碱具有成为临床治疗由生物被膜阳性、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病药物的潜力。[关键词] 犊牛|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小檗碱|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8.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病性E.coli其宿主体外BF最适形成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8h,培养基为5%TSB、引导载体为平底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美国Corning Costar)。其生长周期为8h时开始起始粘附、24h形成若干微菌落、36h微菌落粘连、48h形成完整的BF、72h细菌脱落开始下一轮的BF生长。糖分和适量的无机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和被膜内细菌的粘附性提高。该研究表明禽致病性E.coliBF的形成周期,并为抑制其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之下,细菌会产生生物被膜,它对于抗生素以及宿主免疫系统有着极强的抵抗力,所以经常会导致出现非常严重的临床问题,最终引发慢性病或者是一些感染类的疾病反复发作。近些年,大量的专家学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因此本文就将重点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苦参、连翘、白头翁、蒲公英、黄柏和五倍子等6种中药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银染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6种中药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黏附和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中药水提物减少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黏附;与对照组相比,在6种中药水提物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洗脱液的OD590 nm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五倍子水提物的抑制效果最优,抑制率为74.9%。研究表明,6种中药水提物均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其中五倍子水提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93-1698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由于单一或多种类群细菌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由自身产生的多聚基质包围而形成,吸附于异物或组织表面,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膜样物,是细菌微菌落聚集体。生物被膜保护着细菌得以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生长,较之浮游细菌,其更能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抗生素及消毒剂的攻击。目前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在兽医学上的重要性极少受到关注,本文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基础知识及动物重要病原菌已做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阐明病原菌形成生物被膜的机理,更加重视细菌生物被膜状态在动物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关键基因设计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1):106-108
采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对实验室分离的15株猪链球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5株菌中有1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8株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6株菌没有形成生物被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金银花、马齿苋、罗布麻)水提取物对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不同猪链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的1株链球菌进行中草药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形成生物被膜能力越强,测得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值就越大,不同药物浓度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不同。该研究为猪链球菌病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侯博  王晨燕  周伦江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0):3326-3334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 T-A)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基因组和质粒中,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理活动。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适应应激环境(不利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其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逸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广泛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畜禽和人类的健康。本文对不同类型的T-A系统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细菌T-A系统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和调控关系,为生物被膜的清除和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27-2232
通过电镜观察木糖醇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首先采用卡尔加里生物被膜发生装置与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和评价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再选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典型菌株,应用内置载体片法构建生物被膜,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最后,分别通过透射及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浓度的木糖醇对无乳链球菌及其生物被膜的影响。内置载体片法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完全成熟需要连续培养4 d,此时细菌黏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等并逐渐将其自身包绕其中;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木糖醇可通过破坏无乳链球菌结构来抑制其生长,且随浓度增加抑菌效果亦显著增加。此外,不同质量浓度木糖醇溶液(0.05,0.15,0.30和0.50 kg/L)处理的载体片上生物被膜细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以0.50 kg/L最为显著。结果表明,木糖醇可改变无乳链球菌超微结构,也可通过破坏其生物被膜来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化试验及PCR等方法对13株猪链球菌进行鉴定分型,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的方法对其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经鉴定的13株猪链球菌中1株为1型,4株为9型,2株为7型,另2株为2型,其他菌株为未知;13株菌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号、2号、3号、4号、7号、9号、10号、12号、13号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较弱,5号、6号、8号、11号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中等。这些结果为研究猪链球菌致病性及为生物被膜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本试验选取常用的20味清热解毒的中药,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药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卡尔加里生物被膜装置和平板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药在亚MIC(1/2 MIC)药物浓度下对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丁香叶、金银花、黄芩、穿心莲、黄柏和鱼腥草等中药水提物干预生物被膜效果显著(P0.05)大黄、黄连水提物干预生物被膜效果极显著(P0.01),通过细菌计数发现,0~72h,1/2MIC中药提取物对猪链球菌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丁香叶、大黄和黄连水提物对生物被膜中的猪链球菌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大鼠连续给予血根碱30 d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停药后恢复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血根碱分别按高、中、低剂量[21、10.5、2.1 mg/(kg·d)]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0d,观察给药期间及停药后14 d大鼠的临床体征、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脏器指数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给药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体重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P0.05),其他剂量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各剂量组的血液常规、脏器指数均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停药后14 d,高、中剂量组比对照组体重明显增加(P0.05),其他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性(P0.05)。本研究对血根碱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可为血根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血根碱的安全性,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了血根碱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采用腹腔注射与灌胃两种给药方式,一次性对小鼠给予不同剂量血根碱,连续观察7 d。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血根碱的最大耐受量为15.0 mg/kg,其LD50为9.4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8.6-10.3 mg/kg;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2 000 mg/kg,其LD50为1 029.7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903.7-1 173.2 mg/kg。该结果为血根碱临床剂量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的影响。分离8周龄SD雌性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通过BL-420F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计算子宫平滑肌活力。以硫酸阿托品、盐酸普萘洛尔、盐酸苯海拉明及盐酸雷尼替丁为阻断剂,观察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M、β、H1、H2受体的关系,探讨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血根碱组和元胡止痛片组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活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应用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和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后,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抑制作用基本被阻断,而应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后,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收缩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综上所述,血根碱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1、H2受体实现,与M、β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2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外建立其生物被膜(BF),采用结晶紫法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结构,并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抑菌率分别为90.5%,95.25%和85.7%,其中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最强,对21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在0.7813μg/mL以下。21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可在24~48 h内体外形成较为稳定的BF,但不同菌株之间形成BF的能力有所不同。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环丙沙星浓度在1倍MIC以上即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早期形成,但细菌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后,较高浓度药物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