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麦棉套种很好地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因此,近年来在鲁西南地区发展很快,目前,汶上县麦套棉面积约占棉田面积的85%。在长期麦棉套种生态条件下,棉花害虫的发生为害与纯作棉田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主要害虫得到了控制,次要害虫却有回升1988~1990年我们在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以麦棉套种为主体的两熟制发展很快。1988年全县推广面积达3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80%以上。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掌握麦套春棉的害虫发生规律,利于防治,减少损失,我们于1986~  相似文献   

3.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县生产条件的改善,麦棉套种发展很快。1980年全县麦棉套面积只有4.5万亩,1983年已发展到24万亩,扩大五倍多,占全县棉田总面积70%以上。麦棉套种增产效果虽然较为显著,但因多年连作,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麦棉套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辽西特早熟棉区不同麦棉套种模式棉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实行麦棉套种,套种麦行不宜过多。各套种模式中4—2式表现出套种棉生态环境好,经济效益高,适于辽西地区采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7.
鲁西南不同模式棉田主要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调查了鲁西南地区主要植棉模式(蒜-棉套种、洋葱-棉套种、麦-棉套种、直播春棉、蒜后直播短季棉)棉田主要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苗病,蒜-棉套种模式、洋葱-棉套种模式、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明显比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麦-棉套种模式发病最重;枯萎病,3个套种模式和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明显比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黄萎病和铃病,蒜-棉套种模式、洋葱-棉套种模式、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比麦-棉套种模式和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县以麦棉两熟套种为主体的种植制度迅速发展。1984年全县麦棉两熟套种面积为21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50%以上。在麦棉两熟套种中,有的区、乡采用了麦、棉、粮工作三熟的种植方式。有人认为麦棉套种应以棉为主,只能二作不宜三作三  相似文献   

9.
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睢县杂交棉生产有了迅速发展,棉花产量逐年提高。效益不断增加,仅1990~1992年,三年种植杂交棉(中杂019)达3.7万公顷,全部为麦棉套神。每公顷小麦平均产3439.5kg,棉花产1023kg,霜前花率81.5%。实践证明,杂交棉在麦棉套种棉田同样可创高产高效益。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两种不同麦棉套种模式下研究了冬小麦冠层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冬小麦叶面积和千物质累积动态,分析了不同麦棉套种模式的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并对麦棉套种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补偿效应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麦棉套种小麦冠层透光率高于麦棉轮作;3:1式麦棉套种冬小麦预留行间透光率低于4:2式,但小麦行间透光率明显高于4:2式。不同栽培模式小麦冠层麦行间温度和湿度没有明显差异.但冠层温度低于预留行,湿度则高于预留行;4:2式预留行温度稍高于3:1式,湿度则低于3:1式。(2)麦棉轮作冬小麦叶面积系数大于麦棉套种模式,两种套种模式间差异不明显;单株叶面积最大差异出现在4月22日前后,此时3:1式和4:2式麦棉套种小麦单株叶面积分别为麦棉轮作的1.17倍和1.41倍。千物质积累量麦棉轮作高于麦棉套种,单株千物质量则麦棉套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两种麦棉套种模式小麦单株千物质积累量均比麦棉轮作增加40%左右。(3)麦棉套种冬小麦在生长和产量上其边行均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综合不同栽培模式的冬小麦产量构成及其差异分析,3:1和4:2式麦棉套种冬小麦分别比麦棉轮作减产17.8%和20.1%,两种套种模式冬小麦对产量的补偿率分别为37%和40.1%。  相似文献   

11.
棉椒两熟效益高周晓箭湖北省龙感湖农场种子公司436503麦棉套种,棉花皮棉基本上稳定在每公顷1200公斤左右,但小麦产量每公顷徘徊在750~2250公斤之间,这是长江流域气候特点造成的。因此要保证棉田经济效益,近数年来实行了棉椒两熟,收到了较高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麦套棉田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992年~1995年,连续四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对麦套棉田的害虫及天敌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麦套棉田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棉花生产的迅速增长,山东省以粮棉为主的间作套种面积也迅速扩大。1982年鲁西北三区麦棉套种面积已上升到棉田总面积的20%左右,并仍有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麦棉套种和地膜植棉在我省发展较快,1983年麦套棉自然面积达415万亩,占棉田面积的37%;地膜棉发展到61万亩,一般增产30~50%。为了使这两项栽培技术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保  相似文献   

15.
锦叶螨在找省经常发生,危害严重,同时防治困难。所以,棉田一旦受其危害,往往造成严重减产。近年来,我省麦棉套种面积逐渐扩大,受害程度也日趋严重。为了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制度的改革,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产生了一定影响。一、麦套棉田主要害虫增长动态1.第一代小地老虎、玉米螟发蛾量高于  相似文献   

17.
我省近年来小麦(油菜)棉花连作与麦棉套种面积逐年扩大,这部分棉田因在前作行间荫蔽期长,或因前期管理推迟,“秋桃”比例大,常年9月下旬气温多下降到20℃左右,低于棉铃发育要求,导致部分棉田贪青晚熟。再加上秋雨多,日照不足,空气  相似文献   

18.
麦棉套种是增产粮棉的有效种植方式。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以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麦棉套种面积逐年扩大,增产也较为显著。根据河南省4年(1980~1983)8处试验结果,麦棉套种比单作棉花平均每亩减产皮棉6.9公斤,增产小麦168.5公斤,主产品亩产值提高了12.7%。1983年麦棉套种面积为413万  相似文献   

19.
我县是十万亩以上的重点产棉县,麦棉套种面积常占棉田面积的90%左右。这种耕作制度有三个不足之处:一是小麦播种时要予留棉行,相对缩小了小麦面积,限制了产量的提高;二是棉苗出土后麦棉共生期长,行间荫蔽,光照不足,往往造成高脚苗、丝线苗,苗病普遍,影响棉苗早生快发;三是麦行操作管理不便,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这种耕作制度必须进行改革。改麦棉套种为麦棉连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方式下转Bt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在麦套夏播、麦套春播和单作三种种植条件下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种植方式的棉田,棉铃虫均不再是主要害虫,而棉叶螨、棉蚜和棉蓟马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天敌的种类变化不大;三种种植方式以麦套春播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最好,单作春棉次之,麦套夏棉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