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鳜鱼养殖是把3cm的鳜鱼苗或6-8cm的鱼种养成体重500g左右的商品鱼,这个过程所需时间为120-180d。饲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饵料鱼是否充足、  相似文献   

2.
鳜鱼俗称桂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以鱼虾为主食。当鱼苗刚孵出能水平游动时,即行吞食与其个体相仿的鱼苗。长到4~5厘米,以小虾为食;体长10厘米以上,以虾和鲫、(?)条、鳑鲏等小鱼为食。人工饲养可喂死鱼虾,亦可繁殖罗非鱼幼鱼作食料。鳜鱼生长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翌年达500克左右,第三年长到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5月从加拿大移植大眼狮鲈发眼鱼卵,经孵化、培育出夏花鱼种,于当年7月放养到我省茂兴湖水产养殖场乐营塘放养场3.8万尾。该鱼肉质细嫩鲜美,生长迅速,在茂兴湖当年长到150~200g,2龄长到400~500g,3龄长到650~750g。1994年、1995年共培育出成鱼2.25万kg。经两年的人工繁殖试验,于1998年5月获得成功,获得了从加拿大移殖到我  相似文献   

4.
张英  张兴国 《科学养鱼》2003,(12):21-21
一、池塘条件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面积在1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溶氧丰富,池塘中种植部分水草。养殖池塘每年都应干池消毒。二、鳜鱼种培育为了提高鳜鱼苗种的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当年育成商品鳜,鳜鱼的苗种最好是选择南方产的早繁鳜鱼苗,经专池培育后放入养成池。一般5月份从广东引进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专池培育,至6月中旬育成5~7厘米的鳜鱼种放养到成蟹养殖池塘中。1.苗种运输苗种运输时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选择较为阴凉的天气运输。一般用氧气袋充氧运输,每袋放苗300~500尾,运输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如果超过8小时,中途应换水充氧。短途…  相似文献   

5.
<正>鳜鱼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名贵鱼类,近年来推广蟹池套放鳜鱼模式,只要放养密度适宜、蟹池中有一定量野杂鱼,套放当年5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鳜鱼夏花年底即可达到平均规格500克左右的上市规格。宝应为江苏淡水水产养殖大县,河蟹养殖面积超20万亩,全县对鳜鱼苗种需求量很大,以前大多从外地购买调运,经过长途运输,养殖成活率普遍不高。宝  相似文献   

6.
鳜鱼当年上市养殖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溶 《科学养鱼》1997,(6):33-33
鳜鱼种类较多,以长速最快的翘咀鳜为首选养殖种类。采胜鳜鱼夏花当年养成上市,必须根据鳜鱼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养殖过程中风云港定鳜鱼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一、池塘条件应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优良、淤泥少的池塘。鳜尤喜硬质底,以新开池塘为好,面积3亩左右,水深2~2.5米,选好塘后应彻底清整,用生石灰消毒,池底有穴潭,池中有部份沉水植物,池边有清滩,以满定鳜鱼白天卧穴习性及栖息、生长需要。二、放养条件清好塘后施用腐熟基肥,加注新水0.8~1米.3~5天后即可放养饵料鱼苗,再过一周放养夏花鳜鱼。鳜鱼溶氧要求…  相似文献   

7.
市场动态     
水产品上市畅销规格鳜鱼:目前市场上尾重400至600克(俗称“条子”,高于750克称为“呆子”)最畅销,价格最高,如去年春节期间“条子”每千克50元左右,而“呆子”不论大小每尾15元上下。因此,养殖鳜鱼要人为控制规格,可提早繁育苗种,适当稀放,增加投喂,使当年鱼苗长至500克左右;或放养尾重50克左右的一龄小规格鱼种,养殖一年正好达到市场适销的规格。甲鱼:又称鳖、王八等,是高档名贵水产品之一。鳖的市场适销规格为400至750克,过大过小价格都较低,且养殖成本和风险也将加大,目前鳖养至500克左右上市最合适。黄颡鱼: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其它鲤科…  相似文献   

8.
克氏螯虾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丰富,滋补保健,体大肥美,一般个体重100~200 g,最大个体可达500 g左右,生长快,产量高,当年放养当年既可收获,每667m2鲜虾产量达500 kg左右;适应性强,能  相似文献   

9.
先科巨鲫是我国新一代鲫鱼选育种。我们通过两年试养,认为先科巨鲫在珠江流域当年鱼苗可长成750克以上的商品鱼。但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当年鱼苗只能长N500克左右,因此它的售价只能与异育银鲫、彭泽鲫相仿,每千克8元左右,经济效益不高。如果将当年鱼苗进行高密度饲养,  相似文献   

10.
水库网箱养殖鳜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文 《水产养殖》2006,27(4):34-35
福建水口电站建成后,闽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水质变肥、小型野杂鱼、虾增多,十分有利于鳜鱼的繁衍生长.库区群众采捕、收购野生苗种进行网箱养殖,利用丰富的饵料鱼资源,在3m×3 m×2 m的网箱内放养尾重50 g左右的鱼种200尾,经6个多月的饲养,尾重可增至500 g左右,平均单个网箱可产鳜鱼100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就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鳜鱼,又名鳌花、桂鱼,是黑龙江“三花五罗”之一,属肉食性底栖鱼类,终生以小鱼、虾等活饵为食。其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在稀养和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重可达300-500g,二龄可达900g以上。目前市场价格50元/kg,酒店价格为100-200元/kg。  相似文献   

12.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4,29(2):24-24
克氏螫虾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丰富,滋补保健,体大肥美,一般个体重100~200g,最大个体可达500g左右,生长快,产量高,当年放养当年既可收获,每667m^2鲜虾产量达500kg左右;适应性强,能忍耐恶劣的气候环境,在水温3~35℃之间均能生存,食性杂,既吃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饵料和腐殖质,且粗生易养。人工饲养克氏螯虾是广大农民朋友又一致富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航 《内陆水产》2009,(6):30-31
行情回顾:近段时间罗非价格持续低迷,湛江、茂名、海南地区500g以上的3.4—3.5元/500g,500g以下的甚至跌到了2.4—2.5元/500g,虽然广西地区5OOg左右依然有4元左右,但由于广西地区纯投料及养殖技术上的差距,区内养殖成本相对其他地区也高出10%左右的成本,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长江胭脂鱼实用致富养殖技术(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2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胭脂鱼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好,能创汇等特色.实为一条很好的致富之路.当年鱼养到年底重达100~200g,第二年能长到尾种500~1000g的商品鱼.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工程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目前我国沿海和内陆省份河蟹人工育苗厂家已达一百多个。但是人工繁育的④苗(以下简称人工蟹苗),质量有时很差,产量并不稳定,限制了成蟹生产。自然蟹苗(即大眼幼体)一般在农历5月中旬左右出现,而人工繁苗一般比自然蟹苗早1个月(即在农历4月中旬)出现,也有早2~3个月出现。因此自然蟹苗当年11月份只能长到1公斤40~60只左右,性腺发育不成熟,而人工蟹苗在当年11月份即能长到1公斤10~20只左右,大多数个体性腺发育已成熟。自然蟹苗的生长经过越冬,到第二年秋末达性成熟时可长到1公斤6只左右,到第三年春末繁殖完毕后死亡。…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水口电站建成后,闽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水质变肥,小型野杂鱼虾增多,十分有利于鳜鱼的繁衍生长。库区群众采捕、收购野生苗种进行网箱养殖,充分利用丰富的饵料鱼资源,在3m×3m×2m的网箱中放养尾重50g左右的鱼种200尾/箱,经过6个多月的饲养尾重可增至500g左右,平均单个网箱  相似文献   

17.
高建文 《内陆水产》2006,31(7):20-21
福建水口电站建成后,闽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水质变肥、小型野杂鱼、虾增多,十分有利于鳜鱼的繁衍生长。库区群众采捕、收购野生苗种进行网箱养殖,利用丰富的饵料鱼资源,在3m×3m×2m的网箱中放养尾重50g左右的鱼种200尾/箱,经6个多月的饲养,尾重可增至500g左右,平均单个网箱  相似文献   

18.
1998年至199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梭鱼引种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均为1.6亩,共3个池,计4.8亩,分别进行了池塘套养梭鱼养殖试验(亩投放梭鱼夏花623尾,当年长至88克左右),梭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鱼种400尾,当年长至500克以上),梭鱼鱼种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夏花6000尾,当年长至50克以上),均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江苏省探索规模化池塘单养鳜鱼的可行性,1997年吴江市太湖养殖基地开展了750亩连片池塘养鳜鱼试验,按1:2的比例配置鳜鱼和饵料鱼养殖面积,养殖鳜鱼252.5亩,将5月初达2.5厘米左右的夏花养殖5月底6月初达5~7厘米时专池单养,当年上市,平均亩产207.6公斤,平均盏效益4242.7元,饵料鱼培育池497.5亩,平均亩产饵料鱼250公斤,产套养青虾35公斤,平均亩效益1820元,750亩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5用10日和5月16日在锡山市洪伟名水产买业啻限公司堰析分公司进行了二批鳜鱼的催产、孵化,其结果如下:第一批取雌鱼3尾,均为500g左右,注射绒毛膜激素(HCG),剂量力2000国际单位/kg,雄鱼1尾,剂量减半,打针后向地内在入温水,使温水保持25℃,30小时后发情产卵,获得卵1.5方粒,进行人工授精后入抛水式孵化缸进行孵化,出苗仅2000尾左右。第二批取雌鱼3尾,其中1尾为2100g,另二尾均为500g左右,雄鱼2尾,剂量同第一批催产,孵化过程同上,获得卵3万粒,最后共出苗2.3万尾。造成二批人工繁殖出苗数明匾差易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