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优2号”(原“常优02—6”)系常熟市农科所2001年用“武运粳7号”A/C53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经多年试验与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适宜。适应性广,耐肥抗倒性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生轻,米质优,米饭口感佳。适宜太湖稻区种植,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常优2号(原名常优02-6)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0513),2006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6056)。亲本武运粳7号A于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0213),2005年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10203.  相似文献   

3.
优质杂粳“常优1号”系由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用“武运粳7号”与“R25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1年12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1999年引种,已示范试种4年。通过品比试验,米质鉴定,认为“常优1号”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米质优、效益高,适合本地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将在太湖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常优3号(原名常优00-8)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5036),亲本之一武运粳7号A于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5年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10203.6。一、特征特性(1)品质优。国家品种试验2002-2003年资料:糙米  相似文献   

5.
“常优1号”系常熟市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A”דR254”杂交选育、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我市2001年引种示范种植,表现出明显的优质、高产及适应性好等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常优1号”生产力水平及其肥料报酬率,笔者进行了优质高产高  相似文献   

6.
常优2号(区试代号常优02-6)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7号A×C23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全国新品种审定。该组合熟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湖北、安徽的稻瘟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1特征特  相似文献   

7.
“常优一号”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8年用武运粳7号作母本、“R254”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3年11月经国家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我镇于2002年引进试种“常优一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质优、省工、省肥、适应性广等优点。3年来经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量在550~600kg,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700kg左右,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06年吴中区种子站共制种“常优一号”455亩,其中委托太平镇代制种73.6亩,平均亩产172.85kg。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常优1号”系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育成的三系优质杂粳新品种。综合性状为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性强、制种相对容易等,2002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至2004年苏州市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已成为本地区水稻主栽品种,且随栽培技术成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我市推广势头和农户接受水平正在逐年提高,2003年以来每年示范面积均超过5000亩,但出现育苗发芽率差、出苗成苗率低的突出问题,影响了该优良品种的全面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苏优22”属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由江苏中江种业公司以“武运粳7号”דR16189”配组,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同年我市引进试种,在华士镇陆桥丰产方示范推广。丰产方面积270亩,前茬为小麦,土壤肥力中等偏上。2005年5月21日落谷,6月18日移栽,移栽密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常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2004年我们建立了“常优1号”高产栽培示范方,表现为产量高,后期熟相好,综合抗性强,米质优,省工节本,深受示范农户欢迎,为大面积推广“常优1号”打下良好基础。1丰产方实施过程及主要特点1.1示范方概况示范方地处塘桥镇鹿苑街道滩里村,面积350亩  相似文献   

11.
常优3号(又名常优00-8)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36)。该品种的不育系—武运粳7号A于2005年9月获得国家品种权证书(证书号:CNA20010203.6)。常优3号宜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稻瘟  相似文献   

12.
“常优一号”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8年用“武运粳7号”作母本,“R254”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镇于2000年引进试种,“常优一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省肥节本、适应性强等优点。经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在600kg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可突破700kg。该品种已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相似文献   

13.
苏种 《农家致富》2014,(8):22-23
一、常优粳6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6。来源与类型:原名“常优09—3”.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119A×CR-312配组,于2009年育成.属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扬麦16号”(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2007年秋播时我区引种试种,推广示范面积达9595亩,该品种表现出大穗、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种子价格偏高,用种量少,育秧、机插技术要求高,杂交粳稻机插秧堆广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探索杂交粳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途径,市种子管理站和塘桥镇农服中心2007年在塘桥镇青龙村示范了200亩“常优一号”机插秧,获得了产量和效益双丰收,为2008年进一步扩大“常优一号”机插秧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宁麦13”(原名“宁0078”)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小麦室以“宁麦9号”系统选育而成,于2005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已申请品种权保护。我市于2004年开始引进试种该品种,2005年示范种植3000多亩,表现出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大穗大粒、抗病性强、耐湿性好、适应性广、易于栽培、高产稳产,2006年秋播将成为我市主要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8.
优质杂粳新组合常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优 1号 (又名 :常优 99- 1)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8年用武运粳 7号A与R2 5 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 1999~ 2 0 0 1年先后参加市、省及全国南方稻区单季晚粳组区试、生产试验 ,连续两年 (2 0 0 0~ 2 0 0 1年 )在江苏省苏南稻区设点进行较大面积  相似文献   

19.
“苏优22”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A”דR16189”配组育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为一体、熟期适宜苏南地区种植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我市新区梅村镇连续两年在示范方示范种植“苏优22”,初步明确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淮杂油3号”属甘蓝型、双低、半冬性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由淮安市农科所育成,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我市开始引进,以移栽方式在宜城镇设小区品比试验,并在各镇小面积示范种植,每镇种植10亩左右,以当地推广品种“史力丰”作对照,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