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汽车液化石油气燃料供给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了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整车道路试验道路试验和怠速污染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液化石油气供给系统后,台架试验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略在有降低;经济怀好、汽车行驶每百公里可节约燃料费用44.9%;CO的排放量可降低87.7%,HC可降低25%。同时指出,该系统还存在冬季低温冷车启动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高速摄影技术分析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装置.它主要由光学发动机、光路系统、数据采集和信号同步控制系统及其它辅助系统组成.与同类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像清晰、分辨率高、操作方便的优点,实现了系统的同步启动与关闭,特别适于燃烧室形状和位置不同的发动机燃烧过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装置可深入分析和研究发动机的喷雾、燃烧过程,这对寻求降低燃油消耗率、改善排放性能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拖拉机仿真试验台机械变速箱自动换挡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发动机的最佳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开发了拖拉机仿真试验台的自动换挡控制系统,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软件开发采用C96高级语言,硬件是以80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单片机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所采集的数据来判断拖拉机的运行状态,并按照所选择的换挡规律控制执行机构自动换挡,以达到节约燃油、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能够按照一定的换挡规律选择合适的挡位,应用该系统可使拖拉机机组根据外部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挡位,实现换挡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软件ADAMS,结合其二次开发功能,研发型孔式棉花精量排种器仿真平台.以新陆早23号棉种为例,应用该系统虚拟定量地研究型孔式棉花精量排种器的排种过程,以揭示种子与排种器系统之间的作用机理.虚拟试验结论与经验值台架试验结果的匹配验证了仿真系统的相对正确性.该系统的开发对于机械式排种器的改进和创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代替真实发动机在实验室内进行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车载显示终端的测试试验,设计了青贮饲料收获机柴油发动机CAN总线数据虚拟信号发生器,该虚拟信号发生器由台式计算机、RS232-CAN转换器、SAE J1939接口、车载显示终端、稳压电源等构成。以SAE J1939协议为基础,解析柴油发动机CAN数据报文格式,在Visual Basic(简称"VB")环境下开发编写虚拟信号发生器程序,模拟青贮饲料收获机进行柴油发动机CAN数据的发送。测试结果表明,虚拟信号发生器可以代替真实柴油发动机准确地输出CAN数据信号,在室内可完成车载终端的相关测试试验。  相似文献   

6.
8新型自动区段换挡 JD7820型拖拉机选用新型自动区段换挡,是可采用电脑控制系统实现在区段内自动的牵引力与速度相匹配,即在区域换挡范围内自动调节速度。自动换挡系统会自动感应牵引力及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并及时自动地调节速度,无需根据经验或发动机声音变化来变换挡位。该系统在每个区域内自动对4个挡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ZS15S15型轴针式喷油嘴流量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号喷油嘴技术状态正常时,不同针阀升程其流量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经过使用一定时期后,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导致喷油规律的改变,影响到发动机实际工作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农业机械虚拟实验系统进行设计,此外构建出了田间工况虚拟试验平台以及虚拟交互控制试验平台。本文主要对农业机械虚拟试验交互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万向挠性件的矢量发动机多分力冷流试验台,并应用于某燃气舵矢量控制发动机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冷流多分力试验台以万向挠性件为转动支点,其余3个分力采用挠性杆,降低了各分力间的耦合强度并提供了多分力测量所需的自由度。进气结构采用水平对称进气方式,利用金属波纹管的挠性,减小进气管道对多分力测量精准度的影响。相比于热试车,冷流试验方法能够在同一工况下多次试验,并能多次验证发动机矢量控制策略,且试验成本小。通过某发动机的冷流多分力半实物仿真试验,解决了系统二次平衡干扰问题,试验数据表明该多分力试验系统提高了分力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虚拟实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汽车操作稳定性虚拟实验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了汽车双移线的虚拟实验。结果表明: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动态载荷下发动机动态性能的AMESim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动态载荷下工程机械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研究,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构建发动机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系统主要参数指标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规律,得出在动态载荷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平均有效压力、转速和燃油消耗的仿真结果.结果显示:在负载增大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增大、耗油量增加,同时发动机转速降低;起始转速的提高会导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作者的专利技术“二行程双向旋转小型汽油发动机”(专利号:95202428.4)的力学计算及实验测试,进一步阐明了这种新型动力机械的先进性及可行性,并推断出其使用寿命可比原单向旋转的同型号的发动机延长60%.  相似文献   

13.
测量发动机输出轴的转矩,会受到输出轴上弯矩的影响而产生测量误差。应用频域数字滤波可消除弯矩影响而精确测量出发动机输出轴的转矩。  相似文献   

14.
气缸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危害很大,但因重视不够而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气缸体变形的原因,提出了减小和预防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化油器式单缸发动机广泛存在的油耗高、废气排放超标等问题,提出了将化油器式发动机改造为电控式发动机的方法,并给出了这种电控系统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了此电控系统的数字控制电路、电源模块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驱动电路等.其中转速信号处理倍频电路,可以方便地从化油器式发动机获取满足电控系统需要的转速信号.对该...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冷却水水温对影响S195柴油机功率、耗油率测试结果的影响,找出了适宜的冷却水温度范围,从而为制定小型拖拉机功率和耗油率测试规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行研制的基于汽车电控系统数据流功能的检测系统对城市客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测试。测量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以及载客量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表明城市客车的停车时间、车速、加速度、减速度、载客量等参数均符合正态分布,怠速时间占运行总时间的25.3%,加速和减速时间占69.1%,匀速时间占5.6%。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针对实际运行工况采用优化的控制策略,如限制发动机怠速、减小发动机功率、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采用再生制动,可以明显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相似文献   

18.
曾多礼 《油气储运》1996,15(2):27-29
输油泵站柴油机组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但影响着机组的利用率和维护保养费用,而且影响着管道的安全运行和输送任务的完成。从柴油机组零部件的失效率、结构设计因素、使用管理方面着手分析,就柴油机摩擦副的耐腐性、零部件材料质量、热处理方法、表面加工质量、零部件之间的配合性质等提出了技术要求;在管理方法,提出了为机组建档、做日报工作、三化一位的科学管理方法;在使用方面,给出了初动转磨合期的操作程序及使用方法,并对  相似文献   

19.
蒸散作为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改变会影响区域气候的变化。森林蒸散模拟研究在评价森林在区域水分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和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模拟了太行山南麓栓皮栎-侧柏-刺槐人工混交林的蒸散(ET),对模型模拟的ET与涡度相关法所得的ET进行了比较,评价了P-M模型和S-W模型模拟人工混交林ET的适用性,讨论了这两种模型对各阻力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P-M模型和S-W模型模拟所得的ET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类似。S-W模型和P-M模型模拟的ET均低于实测的ET,S-W模型模拟的ET比实测的ET偏低6%,P-M模型模拟的ET比实测值偏低21%,因此,P-M模型模拟的ET偏低更明显。与P-M模型相比,S-W模型模拟的ET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一致性指数(IA)、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RE)较小。与P-M模型相比,S-W模型模拟的ET与实测值的拟合直线更加趋近1:1线。S-W模型模拟ET的效果优于P-M模型,S-W模型更适合于本研究区人工混交林蒸散的模拟。P-M模型模拟的2009年生长季的ET偏低更明显,将S-W模型模拟的ET分为蒸腾(T)和土壤蒸发(E),其中土壤E与ET比值为11.3%。土壤E约占ET的10%左右。P-M模型模拟ET偏低的原因可能与P-M模型中未考虑土壤表面阻力有关。S-W模型模拟的ET和T对冠层阻力(rsc)最敏感,其次为植物冠层高度至参考高度间的空气动力学阻力(raa),对土壤表面至冠层高度间的空气动力学阻力(ras)相对不敏感;土壤E对土壤表面阻力(rss)最敏感,对rsc最不敏感。P-M模型模拟的ET对rsc最敏感,对空气动力学阻力(ra)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分别对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Schneid)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与比较,探讨了几种模型在藏川杨光响应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同一种植物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存在差异,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出的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高于实测值,光饱和点(LSP)远低于实测值;函数模型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为接近实测值;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藏川杨叶片光响应参数均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