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生产力高,Ⅳ类地24年生林分生物量193.7t/hm2,其中乔木层185.6t/hm2;林分年均净生产量9.121t/(hm2·a),其中乔木层7.733t/(hm2·a);林分平均胸径11.4cm,平均树高9.8m,蓄积量155.3m3/hm2,萌芽木占全林株数的74%;林分叶面积指数7.515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75.5g/(m2·a).  相似文献   

2.
在滇中宜良禄丰村林场,以0、25.8%、31.5%和27.7%的株数疏伐强度对密度为7311、4933、6733株/hm2和4211株/hm2的4块30 m×30 m林龄25年生塘状直播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首次疏伐。疏伐后1.0a和5.3a时,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密度、活立木生长量和枯立木数量。结果表明,疏伐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其中:1)疏伐1.0 a和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密度降低至6744、3604、4579、2989株/hm2和3856、3000、4278、2611株/hm2;2)疏伐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从疏伐前7.7、6.2、8.1、8.9 cm和6.4、5.7、8.5、8.5 m,提高至9.6、9.6、10.3、11.0 cm和9.2、9.5、10.5、12.1 m;3)对照样地的蓄积量比疏伐后的增加13.6%,而疏伐样地2-4则分别增加156.8%、49.5%和37.5%,均高于对照。对照林分的枯立木高达55.0%,疏伐林分的为8.0%-19.6%,揭示了此类林分的实际疏伐强度还可以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闽南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交林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相对稳定期(0~4a)以局部松土除草为宜,竞争初期(5~10a)采取块状透光伐,伐除强度为30%,竞争盛期(10a以上)则采用疏伐的方法。疏伐是混交林种间关系调整的重要措施,疏伐有利于促进混交林的生长,增强林分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性样。  相似文献   

4.
经过9a的比较试验,从371个毛的杨无性系中选出5个优良无性系,对5个无性系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的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选无性系7a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比对照分别提高25%~37%,108.7%~141.3%,432%~578%,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叶的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比对照分别提高119.8%~507.2%,20.8%~67.0%,219.8%~537.6%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数学方法对林分与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如下两点结论:1.当林分的株数密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时,无论是主林木部分还是全体林木,其数量成熟龄都要早于林分中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以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龄作为林分的数量成熟龄;2.当林分的株数密度无变化时,林分的数量成熟龄与林分中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龄相等,以上两点结论可供用解析木法确定林分的数量成熟龄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木荷与杉木混交林疏伐试验结果表明:疏伐均能够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并改良土壤,以强度疏伐即疏伐伴生木及少数干形不良的主林木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40.5%,保留密度1 190株/hm2的效果最好。疏伐后6年,杉木的树高、胸径、材积、蓄积量及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33%、30.34%、96.57%、78.92%和16.46%;与不疏伐的相比,土壤容重降低7.2%,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11.91%,土壤pH值增加了0.32个单位。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2.82%、16.05%、113.49%和25.31%。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枫混交林,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营造时,初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选用2500~3300株/hm^2,混交方式宜采用行带状、带状、星状。混交比例以枫香株数不超过30%为宜,同时应进行合理疏伐和疏枝。补值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经营模型系统和提高森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水平用多年积累的各类试验林、固定样地等资料.在立地盾量评价基础上.利用优势高(Ho)受密度和人为干扰小的特点.把以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自然状态下直径和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直径分布和树高曲线模型、疏伐木和疏伐后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预测模型、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预测模型、优化密度等模型.形成了以立地质量评价为起点的生长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密度控制、林分结构和生长收获的动态预测、疏伐效益分析.疏伐带来的非生长性增长等问题.模型系统经验验.可在相应研究区域内应用。  相似文献   

9.
庆元杉木种子园疏伐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庆元林场12年生的杉木1代种子园进行强度为20 ̄30%的选择性疏伐。经疏伐后连续7a的观测研究表明:(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侧枝相对生长量分别比未疏伐的对照增加51.0%,58.0%和88.2%,雌雄球花量分别是对照的4.16和3.54倍;(2)疏伐小区单位面积球果平均产量是未疏伐(对照)小区的1.30 ̄1.39倍,单株球果平均产量是未疏伐的1.48 ̄2.12倍;(3)疏伐成郁闭度0.5的小  相似文献   

10.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降雨的第一次分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1992~1993年生长季节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观测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越大,截留率越小,而茎流率和穿透水比率越大.郁闭度亦影响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郁闭度越大,截留率和茎流率越大,穿透水比率越小,而且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郁闭度的影响减弱.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主要取决于各月降雨的时间格局.干旱季节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较大,穿透水比率和茎流率较小,郁闭度对降雨第一次分配的影响较大;而在雨季则相反.整个生长季节,3号实验地(郁闭度为09)的林冠截留、茎流及穿透水分别占降雨量的159%,21%和820%,0号实验地(郁闭度为06)的相应比率为136%,19%和845%.因此,在干旱地区或具有明显干旱季节的地区经营人工林,必须考虑林分的生产力选择适当的林分密度,适时疏伐,增加林下降雨,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间伐提供依据.在坡向、海拔一致,林龄为30年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选取了9个监测样地,分别代表3种间伐强度:20%、25%、30%,每一种间伐强度3个重复;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的保留密度分别为1050、1200、1350株/hm2.同时,在同一林分中设置了3个对照样地.调查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中树木的胸径和树高,并通过对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确定不同保留密度下样地与对照样地中各指标的差异,从而认识不同间伐强度的抚育效果.结果表明,林分抚育间伐明显改变了林分的结构,但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的胸径、树高、蓄积增长量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强度为30%的间伐效果最显著.这说明适度地间伐对林木的胸径、树高、蓄积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且林木生长速度、生长量都随着林分保留密度、郁闭度的加大而减小,说明适度抚育间伐措施对华北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的生长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进一步完备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障碍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从幼苗更新特征方面,揭示或反映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2020年,对不同强度间伐作业(于2010年6月完成)的27年、31年和47年共3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下幼苗群体展开调查研究。  结果  (1)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在经过35%极重度间伐、30%重度间伐、20%中度间伐和15%轻度间伐作业以及自然稀疏后的9 ~ 10年里,林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更新苗层次均为幼苗,无落叶松幼树存在。幼苗以1年生幼苗为主,多年生幼苗的年龄多为2年。在幼苗更新频率的表现上,更新能力与林龄间呈反比,以27年华北落叶松林的表现最好,47年人工林的最差。(2) 幼苗苗龄分布中,1年生幼苗占比高,更高苗龄的幼苗占比极少,1年生和2年生幼苗的损失较大,在向多年生幼苗的过渡过程中存在更新断层。(3) 幼苗地径和苗高在不同时期以及林分间的差异均较小(P > 0.05)。经过一个生长季,幼苗地径明显减小(P < 0.05),苗高则存在不显著增长(P > 0.05)。(4) 连续2年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等级的观测结果均为更新不良。林龄和林分密度对更新密度的影响较大(P < 0.05),2年内均以31年落叶松林整体更新密度最大(P < 0.05),更新密度则与林分密度间整体呈现正相关(P < 0.05)。相较于2019年,绝大部分样地内更新密度在2020年的表现均存在一定程度地下降(P > 0.05)。(5) 连续2年生长季内幼苗密度的动态变化在3个人工林中相对一致,7月底为萌发高峰期,幼苗损失主要发生在冬季。(6) 生长季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在不同人工林间的差异较小(P > 0.05)。2019年27年落叶松林中生长季成活率要显著优于2020年的(P < 0.05);越冬成活率则在各人工林中均显著低于生长季成活率(P < 0.05)。  结论  塞罕坝地区3个龄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经过4种强度间伐后的9 ~ 10年里,各人工林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通过影响林下幼苗的更新频率和更新密度影响到天然更新;而对于林下幼苗的年龄分布、生长状况、更新动态以及成活率等更新特征的影响则较小。即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幼苗数量来影响林下更新状态。相对而言,对结实能力更强的幼、中龄林,可通过间伐促进母树生长,提高林分整体的种子产量。并可能通过加大间伐强度和缩短轮伐期等方式,增加间伐对于林分的整体种苗品质、林下更新的环境因子和塞罕坝地区幼苗生长季期限等方面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肉桂人工林间伐试验研究表明,5年生时实施间伐能明显改善林内的光环境,利于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积累。间伐强度20%~50%的各林分总生物量(包括因间伐移除的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间伐的对照林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其中以间伐强度30%~50%,保留密度为3500~4500株/hm2的林分经济效益最高,投入产出比高达1:7.5~7.7。综合各因素的分析,以轮伐期8~10年的兼收型林分为培育目标,5年生时可根据林木长势、初植密度以及林木分化情况实施间伐。  相似文献   

14.
抚育间伐对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2年经3种间伐强度(15%、25%、35%)进行抚育间伐的小兴安岭试验样地及对照样地(间伐强度为0),于2019年测定抚育间伐8 a后试验样地的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碳密度,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量、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伐强度为0、15%、25%、35%时,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呈"J"型变化。间伐改变了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整体增大,在间伐强度为15%、25%、35%时,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先增大再减小;树枝则相反,间伐使树枝生物量整体减小,并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树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间伐8 a后,35%间伐强度,林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对照样地,且碳密度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15%、25%间伐强度林分生物量,显著小于对照林分、35%间伐强度林分的生物量。间伐8 a后,35%间伐强度样地,树种组成最优,为4色2青3云1冷,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52.25%、47.75%,且林木竞争压力得到释放,中大径级林木比例增大,有利于林分结构优化。说明试验区以35%强度间伐后,树种组成为4色2青3云1冷的小兴安岭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的中大径级林木比例增大;与对照样地相比,林分生物量增加,碳密度不会显著降低,因此生态系统碳储量不会减少,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  相似文献   

15.
16.
杉木用材林基地的成林密度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开化县的杉木基地林现有林分结构和生产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县杉木基地成林的林冠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76,树冠重叠度为25.9%。但同时部分成林密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林分郁闭度在0.40~0.90之间变动。为严格成林密度管理制度,文中进行了杉木基地成林抚育间伐技术设计,分别不同立地条件林分确定了首伐期、间伐强度和间隔期等参数,并编制了抚育间伐技术模式表,供生产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快速培育优质高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优选最佳的适宜密度。[方法]设间伐强度20.00%、30.00%、40.00%、对照4个处理,即Ⅰ号区2 235株/hm~2,Ⅱ号区1 995株/hm~2,Ⅲ号区1 365株/hm~2,Ⅳ号区2 975.00株/hm~2(CK),选择18年生的林分进行不同保留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10年间各试验区日本落叶松的生物量变化比较明显,Ⅱ号区保留密度1 365株/hm~2,乔林层生物量比CK提高74.80%,总林分生物量比CK提高72.22%;Ⅲ号区保留密度810株/hm~2,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比CK降低3.94%,林分总生物量比CK降低3.36%,而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比CK分别提高2.53%和20.34%。[结论]在日本落叶松中龄阶段,林分的保留密度以1 36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以林分生长模型为基础,将林分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作为目标函数,应用三次设计的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控制系统,以辅杉木人工林造林设计及其经营过程的最优决策管理.利用此控制系统只需输入立地指数(s)即可对杉木人工林在该立地条件下的最佳初植密度、间伐次数、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进行最优决策.该控制系统既可对杉木人工林林分进行生长预测,也可为制定经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间伐改变林分环境,也对林木生长、森林碳储量及林木竞争关系造成一定影响,研究15%、25%、35% 3个间伐强度处理8 a后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杉木的径阶分布、碳密度分配特征及竞争指数,对森林经营的指导和森林碳汇发展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35%抚育间伐强度均使杉木径阶分布频率偏离正态性;间伐改变了林木各器官碳密度的分配,其趋势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树干碳密度占总量的比例先减小再增加,而树枝生物量分配规律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5%和35%间伐强度,杉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其中25%间伐强度时生物量和碳密度最大,而15%间伐强度的杉木生物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而碳密度却小于对照样地;同CK相比,T15样地杉木的Hegyi竞争指数减少了2.05%,而T25、T35分别增加了36.07%和14.66%;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Hegyi竞争指数、间伐强度共同解释了碳密度变化的61.3%,且Hegyi竞争指数增长不利于林分碳密度增加,竞争压力通过改变各器官的碳密度来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