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豫南稻区直播稻发展迅速,已成为豫南稻区主要种植方式之一。文章阐述了豫南稻区直播稻的现状,同时指出了目前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健壮秧苗超级稻在豫南地区适合一季中籼春稻栽培。根据品种特性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并根据稻作环境和育秧条件选择不同的育秧方式,育秧时间一般在4月初至4月20日,育秧方式有旱育秧、两段育秧和盘育秧等。超级稻高产,壮秧是基础,要发挥大穗型组合的穗粒潜力,争取低位分蘖生长成大穗。一是采取晒种、选种、浸种等措施提高种子质量;二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成苗率和苗齐;三是控制播种量,实行精量精播,每667m2大田用种0.75kg左右,通过精播、匀播,确保秧苗带蘖数量,达到苗匀、苗壮;四是合理用水,施好提苗肥、送嫁肥,重视秧苗治虫防病,培育健苗。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选择根据近年引种实验研究和示范,选用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郑稻18、新稻18、宁粳3号等作为主导品种。二、播种安排豫南稻区种植粳稻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按照齐穗期在8月底至9月初的技术要求,宁粳3号等中熟晚粳稻品种5月15—20日播种,郑稻18、宁粳4号等中熟粳稻品种5月25—30日播种,其他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在5月20—25日播种。三、机械插秧、育秧技术(一)育秧按照泥质法育秧技术分别培育机插秧适龄壮秧。机械插秧秧苗4~5叶移栽。(二)移栽  相似文献   

4.
近3年来,豫南稻区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一是该农耕模式可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使用,顺应当前绿色生态环保的要求;二是用足空间,互利共生,环境友好,稻虾双收,产品优质,增产增效;三是为种植、养殖业农户增收开辟新路,转化成优质、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及贫困户实现脱贫和共同致富。实践证明,"稻虾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功能彰显,是目前豫南稻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对牛羊的消费由以前特定群体到现在的全民消费,安阳市养牛、养羊等草食家畜发展势头迅猛,牛羊产业发展中的饲料紧缺矛盾也更加凸显,因此,推广应用粮饲兼用青贮玉米势在必行。文章从良种、良法入手,对双优双高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信阳市植保在河南省植保站的支持下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部、省级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做好病虫害监测、准确发布农作物病虫害信息、科学指导大面积防防控,水稻绿色防控工作呈现进展迅猛,"三诱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在5个部、省级绿  相似文献   

7.
运用K-06型全自动定氮仪目的用于测定豫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的13个籼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测定结果均低于9.0%的大米蛋白质含量水平。研究得出,豫南稻区当前大面积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食味品质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机械化插秧是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方式,具有增产、节支和提高劳动效率的特点.豫南是稻麦两熟籼型杂交稻产区,实行机械插秧尚有水稻品种的选择、用种量、播种时期、营养土的配制、苗床处理、苗期管理、栽插密度和大田管理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9.
绿肥紫云英在豫南稻区种植历史悠久,是稻田的主要肥源,不仅产草量高,而且肥分含量高,养分全且合理。紫云英鲜草和秸秆直接或间接翻压到稻田土壤中作为肥料,不仅起到轮作倒茬作用,还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后茬作物水稻的产量。当今,豫南稻区有大量的冬闲田,紫云英作为一种良好的冬季覆盖作物,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绿色农业,为市场提供优质、环保、安全、无污染有机稻米及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可获得更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育出适合机插的标准化秧块(一)育秧前的准备1、备足备好营养土。育秧前每667m2大田备足100kg的过筛营养细土,另备足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kg作盖籽土。营养土选择熟化的土壤,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肥,在冬前结合耕耙对取土田块每667m2匀施腐熟的人畜粪2000kg。取土时结合耕耙每667m2匀施35%的氮、磷、钾复合肥50kg,而后取走15□厚的表土覆膜遮雨、升温堆闷20天,播种前三天过筛  相似文献   

11.
豫南稻区“白茬田”发生原因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豫南地区"白茬田"的现状,分析了造成"白茬田"的原因,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以期对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豫南稻区水稻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鉴定省内外新培育或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病性,确定了适宜在豫南稻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组合):在参试的14个水稻新组合中,有3个组合(中优293、B优827、特两优94-1)综合表现最佳,可以作为当地大田生产试验的备选品种(组合);其他参试品种(组合)的适应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豫南“稻-麦”轮作区有机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有机小麦生产基地的要求(一)基地的基本要求1.有机小麦生产基地的田块宜集中连片,其内不应夹杂非有机农产品生产田块。基地的田间水利设施完善,三沟配套,保证用水和排水,旱涝保收,无水土流失现象。2.有机小麦生产基地与常规生产基地之间必须有隔离带或缓冲带。隔离带或缓冲带应有明显的标志。缓冲带上种植的农作物,必须按照有机方式栽培管理和收获,且收获的产品仅能作常规产品销售。3.有机小麦基地必须建立在远离国家二级以上公路100 m以外的地区,基地2 k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超级稻示范推广的意义及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豫南超级稻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豫南稻区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又名黑穗病、稻花病,豫南农民俗称灰苞病。20世纪80年代,稻曲病在豫南发生很轻,进入90年代后,随着杂交籼稻在豫南地区的大面积推广,稻曲病发生逐年加重。近几年,豫南地区开始大面积推广超级稻,稻曲病也随之猖獗发生,从一般病害迅速发展成当地第一大水稻病害。杂交稻及超级杂交稻由于开花时颖壳开张度  相似文献   

16.
豫南稻茬麦区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豫南稻茬麦区小麦育种工作的现状,依据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小麦生产水平,结合几个推广品种的性状特点,提出了应以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耐湿、多抗、早熟小麦品种为目标。具体性状指标要求:选育半冬性多穗型品种,产量三要素中要突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要求中等或偏上即可,早熟或中熟,灌浆速度快,半矮杆,抗倒伏能力强,耐湿抗病,适应范围广,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  相似文献   

17.
紫云英是豆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北纬24°~35°地区,早在明、清时代就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是重要的绿肥、饲料兼用作物。该作物性喜温暖湿润,有一定耐寒能力,全生育期间要求有足够的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以pH值5.5~7.5的砂质和黏质壤土较为适宜,很适合在豫南稻田套种。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减少,稻区秋冬播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豫南稻茬小麦的生产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历史上稻茬麦产量不是太理想,除了自然障碍因素外,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还没有真正掌握、栽培技术不配套是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该区生产上小麦主导品种,研究分析了稻茬麦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规律、籽粒灌浆规律。结果表明:(1)分蘖消长的特点是两个盛期、一个高峰、冬季不停、集中死亡,栽培管理上应走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的途径。(2)幼穗分化早、分化期长,前期慢、后期快,茎、蘖、叶发生重叠进行,普遍存在同伸关系。栽培上要注意促使一、二分蘖赶主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分蘖幼穗发育,提高结实率,争取大穗多粒,增加产量。(3)抽穗后3-5d开花,籽粒灌浆全过程短,从开花到成熟只有35d左右,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生长,籽粒发育经历形成、灌浆、成熟三个阶段;腊熟末期粒重最大,此时收获产量最高。提出了稻茬麦育种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丰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稻茬麦区是指包括信阳市全部和驻马店、南阳两市南部的广大麦区.该区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河南省主要的稻麦轮作区,也是河南省中、弱筋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以上.由于该区雨水比较多,常年的稻麦轮作造成耕作层浅、土质黏重、土壤耕性差、适耕期短,加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渍害、病虫害等危害程度较重,致使该区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