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培养高质量的农业创业型人才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大学生择业所面临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高等农林院校的崇高使命,也是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路径。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对农林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但是热衷城市生活,服务基层的热情不足,追求短期效益,创业活动的层次不高。而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主要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不健全,基础课教学的安排不规范,创业实践环节的设置不足,配备的创业导师不强,以及社会干扰对大学生创业步伐的影响等。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采取措施,包括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理念;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夯实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做实第二、三课堂,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巩固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等,以加强农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3.
摘要: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要经常对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专业结构等进行重新优化和调整,设置、建设、发展新专业就是其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吉林农业大学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家、市场、教育资源、学科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对新专业的建设开展了研究与实践。首先,把好审批关,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创办新专业;通过科学论证做好新专业的设置工作,依托优势学科做好新专业的建设工作。其次,通过实行责任制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规范、加强对新专业的监管等,促进新专业质量的提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为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保障;加大对新专业的投入,确保新专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老专业带动新专业的发展;深化新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新专业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5.
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内容纳入高等农林院校“遗传学”本科课程教学的建议——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与本质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林学、草业科学、园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针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现行"遗传学"教材缺少分子细胞遗传学教学内容的现状,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子,分析了分子细胞遗传学长期未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如下原因:①缺乏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②不同发展阶段原位杂交技术的局限性。讨论了将分子细胞遗传学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构建完整遗传学知识体系的客观需要;在遗传学研究中分子细胞遗传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列入遗传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进一步优化整合当前"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将"植物根尖材料的收集、预处理与固定""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切口平移法制备45S rDNA分子探针""植物荧光原位杂交与信号检测"等内容引入"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端农业科技人才培育的主力军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从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推进协同创新、加强学科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做好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并从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建立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同时,高等农林院校所在地的各级政府也应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对当前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以及学习动机、学习设置和自我调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在学习动机方面情况最好,而在学习设置方面表现最差;通过方差分析还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不同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习动机、学习设置、自我调节等存在差异性。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广泛开展大学生自主学习评价,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差别化辅导,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探索高等农林院校育人新模式,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建“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简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首先,在阐释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人格养成为根本的内涵意蕴的同时,明确“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等三大原则。其次,从3个方面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建构进行了实践探索。一在通识教育方面,创新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由“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等6大课程板块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专门成立通识教学部,建设知识面广、课堂教学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多角度思维的高水平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社区的合作以及产教融合,通过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和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建立双校园制和书院制等,拓展办学空间,在通识教育中组织实施研学实践,并力求把通... 相似文献
9.
摘要: 在阐明通识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的基础上,从高等农林院校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学科单一,人文教育力量薄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缺乏完整、有效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残缺、教育思维方式单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农林院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高等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课程的文理交叉和综合化;精心谋划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寓人文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建立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校内组织架构;举办人文教育系列讲座,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11.
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新农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建设难以融合优势学科和行业资源、课程设置难以体现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改革的措施:一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具有新农科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农科专业的特色;三是要构建新农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要建设师资队伍,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并在专业特色、实训条件和硬件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才需求差异化、专业门类细化、教育信息化等新形势。为了建设"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农林大学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建设复合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但是,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前仍面临着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一是要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兼顾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确以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绿色农林业、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二是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行业+管理"和"科技+商业"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发跨学院的复合型课程;强化由多类型实践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和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四是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课程群的建设,促进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加强案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五是要优化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复合型师资的引进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六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共识与共赢;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共生型和"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定向培养模式的探索,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发展校园足球是成就中国足球梦想,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国足球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推进普通高校校园足球教学对培养足球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通高校足球教学普遍存在着足球文化不浓、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教学师资不足、教学保障措施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加强普通高校足球教学的措施,提出了完善足球教学体系、创新足球教学模式、优化足球竞赛体系、推进足球文化建设、加强校园足球队伍管理、健全校园足球教学的保障机制等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有效地创新了足球教学模式,增强了足球教学的吸引力,促进了足球教学的效果,提升了校园足球队伍建设的水平,打造了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数理基础学科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学校长远发展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又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以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为突破口,针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面临的组织内部管理条块分割导致资源配置及运行的效率低下、基于教研室构建的教学团队功能单一且发展缓慢导致团队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不健全导致对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建议措施:一是优化基层教学组织结构,强化教学平台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创新教学团队组建模式,促进数理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组织运行效率。通过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改革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初步建成了运转高效、结构合理的新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在教学任务的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团队的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基层教学组织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体系;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5~2008级在校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课程的调查,总结分析了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认知程度、满意程度,以及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进而提出了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的建议,包括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根据学生的需求科学地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增加农林类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不断优化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对国内外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统计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统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首先教师要转变统计课程的教学思维,从追求数学理论的完美讲授转变为从实际出发强调统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其次统计课程要与研究生的专业紧密结合,以促进统计方法的应用和推广;第三增加介绍前沿统计方法的小班课程,以利于对现代统计发展成果的介绍,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论文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及农林经济管理学生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7—2010级在校本科生在专业选择、学习情况、职业规划等方面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有关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招生、学科设置、学科交流发展等方面提高该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一系列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及宣传,注重实践课程,进行“学科交叉、重点教学”,增设职业测评环节,以期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从而提高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资源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当前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研究生教育存在着对教育资源开发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资源分割和重复建设以及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等学校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观念,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间的区域合作,互认学分,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合理利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解决研究生教育资源紧张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