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述了国内外对黄秋葵的相关研究,并概述了萍乡地区秋葵选育进展,以期促进黄秋葵的品种选育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加工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籽瓜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籽瓜为试材,通过乙醇回流法、超声法、超声纤维素酶法、超声果胶酶法提取籽瓜总皂苷,并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对超声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籽瓜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用量为10U/g,pH 4.5,酶解温度为45℃,酶反应时间为120min为籽瓜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籽瓜提取物得率为61.32%,籽瓜总皂苷的含量为5.03%,该试验操作简单,工艺条件稳定。  相似文献   

3.
黄秋葵     
<正>黄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别名秋葵、羊角豆,以嫩荚、嫩叶、嫩芽和花供食用。黄秋葵原产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是一种极受北非、中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人群喜爱的蔬菜。黄秋  相似文献   

4.
应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用30%的乙醇在最佳工艺下提取黄秋葵黄酮溶液,研究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对黄秋葵黄酮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黄酮溶液的耐热性好,在4~75℃条件下处理1h,总黄酮得率稳定在3.35%左右;在p H为1~3时,黄秋葵黄酮的稳定性最强;氧化剂H_2O_2对黄秋葵黄酮无明显破坏作用,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还原剂Na_2SO_3对黄秋葵黄酮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浓度范围内,苹果酸、柠檬酸对黄秋葵黄酮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白糖对黄秋葵黄酮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金属离子K~+、Na~+对黄秋葵黄酮稳定性无显著影响,Al~(3+)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秋葵     
黄秋葵是一种栽培植物,原来生长在史前期薄雾中的北非肥沃高原上。现在,尼罗河上游附近和埃塞阿比亚仍可找到野生黄秋葵,这类也可观赏的食用木槿属植物,横穿红海到了阿尔巴尼亚,后来,由穆斯林征服者引进埃及。作为一种茁壮而丰产的一年生  相似文献   

6.
<正>黄秋葵又名秋葵、羊角豆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我国也有野生种。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以肉质柔嫩、润滑的嫩荚供食,既可炒食、凉拌、作汤,又可作泡菜、制罐头,其营养丰富,每100克嫩荚中含蛋白质2.5克、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牡丹籽粕是牡丹籽油加工后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目前主要用于制作饲料或有机肥,而酿造酱油可以提高牡丹籽粕的附加值.本研究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方法酿造酱油,首先以氨基态氮含量和感官评定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以牡丹籽粕与豆粕质量比、盐水浓度、发酵时间为因素,以氨基态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8.
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黄秋葵果荚多糖,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3个因素对黄秋葵多糖提取量的影响,采用L9(3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与常规热浸提法相比,索氏提取法具有节省资源的优点,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料液比为1∶100,提取时间为2 h,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15%,黄秋葵多糖的得率为7.05%。  相似文献   

9.
以冷冻干燥的黄秋葵粉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生产黄秋葵酸奶。以酸奶的持水率和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黄秋葵酸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确定黄秋葵酸奶生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黄秋葵粉添加量0.37%、接种量4.1%、发酵时间5.3 h和发酵温度41.8℃。在此条件下黄秋葵酸奶的综合评分为0.989 5,理论值0.999 1与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97%。所制得的黄秋葵酸奶口感细腻、香气淡雅、风味独特,且基本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赵明  郭海  郭敏  金作凯 《蔬菜》2002,(12):10-11,13
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 L.)别名秋葵、黄蜀葵、羊角菜(椒)和羊角豆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埃及栽培较多,我国也有野生种。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黄秋葵主要以肉质柔嫩、润滑的嫩荚供食,既可炒食、煮食、凉拌、作汤,又可作泡菜、制罐头。其营养丰富,每100g嫩荚中含蛋白质2.5g、糖类2.7g、脂肪0.1g、  相似文献   

11.
黄秋葵又名秋葵、羊角豆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我国部分省市只有小面积栽培。黄秋葵以幼嫩蒴果为食用器官,因果形如羊角而得名羊角豆。既可炒食、凉拌、作汤,又可制作罐头,其营养丰富,每100克嫩果中含蛋白质1.70克,维生素C 1.12毫克,  相似文献   

12.
日本黄秋葵     
《蔬菜》1993,(2)
本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多用途保健蔬菜,营养价值极高。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其嫩果含有能增强人体耐力的糖聚合体和丰富的维生素A、B、蛋白质以及矿物质等.有帮助消化、保护肝脏肠胃的功能。对胃炎、胃溃疡等有一定疗效。嫩果荚、嫩叶和种子均可食用。炒、煮、炸、汤均宜,味鲜美。老熟种子可提炼食用油和工业  相似文献   

13.
齐猛 《吉林蔬菜》2012,(12):49-50
本课题主要是设计一个年产1500吨的现代化酸奶工厂。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物料衡算,水、电、汽衡算,以及相关主要设备的选型。根据本工厂的生产需要,由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日产量对水电气的使用量进行估算并确定主要设备规格类型,同时对水、电、汽的使用量进行了估算最大量为依次为121.8吨、400千瓦、160吨。  相似文献   

14.
黄秋葵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Hibiscucesculentus)又名羊角豆、补贤草、秋葵荚等,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近年来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市场上成为一种热门的新型保健营养蔬菜。自90年代初引入我国,现国内各地均有少量栽培,被一些高档宾馆和酒店当作营养型特色菜推出,深受人们喜爱。1特征特性黄秋葵根系发达,为直根系,分布较深。主茎直立,圆柱形,绿色或紫红色,株高1.2米左右。叶掌状5裂,互生,绿色叶柄细长,具茸毛。完全花,花大,花冠黄色心部紫红,一般在主茎4~8节的叶腋处开始着花,每节一朵。黄秋葵为雌雄同株,花后7~10天可采摘嫩果。果实为蒴…  相似文献   

15.
黄秋葵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L.),别名秋葵、洋绿豆、粘杆.原产非洲,欧美、中亚及东南亚广泛栽培.20世纪初由印度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6.
黄秋葵,又名羊角豆,原产非洲,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m左右。以嫩果炒食或煮汤,质柔而粘,具有特殊风味,也可酱渍、醋渍后食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蔬菜。我们于1993年引进种植,经过多点试种示范,1994年大田种植9000m~2,每亩产量均在4500kg左右。其中海安镇蔬菜良种场种植约0.51亩,收获黄秋葵嫩果2526.5kg,折合每亩产量为5043kg。现将黄秋葵的丰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秋葵别名羊角豆,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掌状五裂,叶柄长,花黄色,果实为蒴果、嫩果可炒食或煮汤,质柔而粘,具特殊风味。现将栽培技术叙述如下。 一、浸种催芽 黄秋葵因种壳较厚,很难发芽,所以播种前需先浸种,方法是用55℃热水浸种10分钟后,放入冷水中浸泡24小时,再放入30℃条件下的发牙箱中催芽。在发芽之前,每天需清洗种子一次,待有60%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 二、整地播种 黄秋葵性喜温暖,耐热力强,不耐霜冻,在长江中下游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先整地,每亩施厩肥 2000g,复合肥50kg.均匀播撒,耕入土中,筑成170-200cm的宽畦,条播和撒播均可,一条播按30cm行距开浅沟3cm,将种子均匀播于沟中,覆上与畦面相平,用耙轻耧畦血,稍压实即可。 三、田间管理 播种后约一个星期即出苗,有一片真叶时可间苗,苗距15cm;有3 -4片真叶时定苗,株跑30cm  相似文献   

18.
目前秋葵主要以嫩果荚入菜,秋葵籽的应用及研究尚不充分。秋葵籽富含多糖,是功能食品开发的潜在原料。本文以秋葵籽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热水浸提秋葵籽多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热水浸提秋葵籽多糖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秋葵籽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3 h,提取温度52℃,料液比1∶10(g/mL),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为6.25%,与模型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9.
花椒籽油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溶剂萃取和超临界萃取两种提取方式地有效结合制取花椒籽油,分别优化了正己烷提取工艺和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参数,制取的花椒籽油得油率高,性状好,为花椒籽油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秋葵别名秋葵、羊角豆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质柔嫩、润滑的嫩荚供食.其嫩荚含有粘滑汁液,具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的功效.种子有特殊的香味.近年来在日本、台湾、香港、上海等市场上深受欢迎,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