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花'梨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花'梨汁经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提取挥发性物质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73种,其中酯类物质38种、醛类10种、醇类8种、酮类9种、烷类3种、萜烯类2种和其余3种挥发物质等。'雪花'梨汁中芳香物质总含量为72.428 mg/L,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为50.620 mg/L,占总香气成分的69.89%,在'雪花'梨的香气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梨花序具有特殊香气,试验通过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安梨花序的香气成分,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安梨花序香气成分含量做了分析比较.在不同花期的比较中,对苯醌在三个时期含量都很高,花苞期最高;在不同部位的比较中,2-甲基-1-硝基萘在花托中含量最高,正十四烷在花药中含量最高;在边缘花和中心花的比较中,正十四烷在边缘花中含量较高,对苯醌在中心花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香白杏’原汁发酵杏原酒,分别检测了杏原汁和杏原酒的香气成分。经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杏原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0种,总含量为460.12μg/L,杏原酒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93种,总含量为1 555.13μg/L;酯类和醇类物质为杏原汁和杏原酒的主要香气成分。以杏原汁发酵的杏原酒保留了57种原有香气成分,并且60%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有明显提高,发酵后新增挥发性物质38种,极大地丰富了杏原酒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Feihuang’)花蕾期、半开期、全开期内轮、中轮和外轮花被片为试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NIST11质谱数据库与保留指数(RI)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计算挥发物含量,通过参考资料计算主要挥发物香气强度值。结果显示,在‘飞黄’玉兰花不同发育期的内、中、外轮花被片中累计鉴定出74种挥发物,其中39种在各花被片中均存在,占检出总数的52.70%.‘飞黄’玉兰花的挥发物以萜类为主,有54种,占总数的72.98%。含量较高( 1.0μg·kg~(-1))的挥发物为β–蒎烯、β–月桂烯、香桧烯、桉叶油素、α–蒎烯、萜品油烯、d–柠檬烯、顺式–β–罗勒烯和γ–松油烯。半开期中轮花被片检出的化合物最多(61种),内轮花被片挥发物总量最高(148.40μg·kg~(-1))。挥发物主要形成于花蕾期,半开期有部分新物质产生,全开期仅有1种新物质生成。半开期挥发物含量最大,香气最为浓郁,花蕾期至半开期挥发物生成量大于释放量,挥发物逐渐积累,而半开期至全开期释放量大于生成量,含量降低。草香型、青香型和木香型是‘飞黄’玉兰花的主要香气特征,含量较高的9种萜类物质均具有明显的致香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脱毒‘烟富3号’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脱毒对‘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影响明显,其中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含有19种香气成分,总含量为271.88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5种,总含量高97.88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测到7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丙酯、甲酸己酯、己酸己酯、丙酸丙酯、丁酸丙酯、(E)-2-己烯醛。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的香气成分为29种,总含量为1 408.77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1种,总含量高696.36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测到4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丙酯、丙酸己酯、2,3-二甲基-1-戊烯、2-甲基丁酸。综合来看,脱毒‘烟富3号’苹果香气品质优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  相似文献   

6.
安梨新品种‘燕安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安1’是从燕山安梨(Pyrus ussurierLsis Maxim.)群体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果实平均质 量109.4 g,可溶性固形物16.4%,可滴定酸1.02%,维生素C 10.52 mg·kg-1,肉质细腻、多汁,具有浓郁的安梨香气和风味,9月下旬~10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单因素试验,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结合实际情况将各因素最佳条件调整为取样量4 g、平衡时间35 min、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6℃,该条件下测得的挥发物种类为40种,总峰面积为5.23×107,与模型预测结果符合程度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NIST11谱库检索系统与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AMDIS)对结果进行分析,在累计检出挥发物中已鉴定物质占总挥发物含量的70.84%,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占挥发物总量的23.26%,是‘玫瑰香’葡萄主要挥发性成分;陣烷烃外,其他物质多数具有特定香气,起致香作用,幵具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提取条件的优化以及成分分析,深入了解了‘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对产品品质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芍药属19个组间杂种花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8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类25种,苯环型/苯丙素类14种,脂肪酸衍生物29种,杂环类12种和含氮类4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史密斯黄’和‘凯丽的记忆’中总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种,分别为97.47和97.43μg·g-1·h-1;而‘红天堂’中含量最低,仅有8.43μg·g-1·h-1。萜类化合物是19个杂种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中β–石竹烯和芳樟醇是其主要香气成分,根据其构成特点,可分为以芳樟醇为主,以β–石竹烯为主,同时具有较高含量的芳樟醇和β–石竹烯,以香叶醇为主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均较低这5类,不同杂种中香气物质的构成特点对其花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优化萱草品种‘沙曼’花瓣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形成优化的预处理条件后,对处于同一生境下的9个萱草品种(‘自由行’‘星光玫瑰’‘四十二街’‘乔丹’‘茉莉百合’‘流星’‘幻想之网’‘烈焰’和‘沙曼’)盛花期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检测分析,并辅以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GC–MS–O)及香气活性值(OAV)确定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沙曼’最佳萃取温度为80℃,最佳萃取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9个品种萱草中共检测到19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萜烯类、醛类、腈类、酚类、酯类、烷烃、呋喃及少量其他物质。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结合GC–MS–O,27种挥发性成分被鉴定成为关键香气成分。经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认定(Z)-β–罗勒烯和壬醛构建了萱草的主体香气成分,并初步推断反式–橙花叔醇、芳樟醇、苯乙醇、吲哚、草蒿脑等是造成不同品种萱草香气差异的原因。9个萱草样品根据香气特性聚为4组,一组为‘自由行’和‘星光玫瑰’,其不具有苯乙腈、苯乙醇和苯乙醛,显现木香、草香、花香为...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龙州县本地50%(V/V)米酒为酒基,以澳洲坚果的壳果、果壳及果仁为原辅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泡制得到3种澳洲坚果露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3种露酒及酒基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再通过因子分析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与评价,最后通过感官评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法,可得3个公因子,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3种澳洲坚果露酒的香气品质。通过公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可知,果仁露酒的香气品质最好,感官评价结果与香气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香蕉新鲜假茎与香蕉象甲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假茎象甲+新鲜假茎、球茎象甲+新鲜假茎、假茎象甲+球茎象甲+新鲜假茎)的挥发性成分,研究香蕉象甲为害对香蕉假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新鲜假茎与球茎象甲为害诱导的新鲜假茎、假茎象甲和球茎象甲共同为害诱导的新鲜假茎三者挥发物中相同成分为十三烷,与假茎象甲为害诱导的新鲜假茎挥发物没有相同成分。香蕉象甲不同种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的相同成分为癸酸乙酯。香蕉新鲜假茎与香蕉象甲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的挥发物中均含有烃类和酯类,香蕉象甲不同种为害诱导的香蕉假茎挥发物中还含有不同的比例的醛类、酮类、醌类和酚类等。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紫花含笑不同开花时期花被片挥发性成分,确定其主要花挥发性物质,以花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被片为试验材料,采用HS–SPME–GC–Orbitrap–HRMS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从紫花含笑花被片中共鉴定出641种挥发物,共14类化合物,以萜类和酯类物质为主;盛花期花被片挥发物种类最多(434种),初花期次之(392种),花蕾期最少(352种),各时期分别检测到特有挥发物96、80和118种,特别是在盛花期,检测到了3种特有生物碱类:四氢东非马钱碱、托品酮和毛果芸香碱;盛花期花被片挥发物总含量最高(668.993μg·kg-1),初花期次之(628.111μg·kg-1),花蕾期最低(522.590μg·kg-1);含量较高(> 13.000μg·kg-1)的主要挥发物有α–愈创木烯、大根香叶烯B、顺–衣兰油–4(15), 5–二烯、β–石竹烯、双环倍半水芹烯、顺式–β–罗勒烯、β–律草烯、双环大根香叶烯、γ–依兰油烯和α–古巴烯;香气强度(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紫花含笑花被片特征香气成分包括苯甲酸甲酯和α–蒎烯,修饰性香气成分包括顺...  相似文献   

13.
桂花不同品种开花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个桂花品种盛花期的花瓣为材料,用气质联用法检测到59种挥发物,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萜烯类化合物。选择相对含量均高于0.05%的21种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12个桂花品种可分成3类,花色为黄色或金黄色的金桂和四季桂(6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白色或浅黄色的银桂(3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橙色或红色的丹桂(3个品种)为一类。黄色桂花中以‘柳叶金桂’香气活性物质贡献率最高,达56.75%;白色桂花中以‘厚瓣银桂’贡献率最高,达51.91%;橙色桂花中以‘镉橙丹桂’贡献率最高,达58.88%。以此3个品种为代表材料,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测定了其开放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铃梗期都以释放具有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的物质为主。初花期到盛花期,橙色花的‘镉橙丹桂’以释放花香型物质为主,白黄色花的‘厚瓣银桂’以释放香草香型物质为主,黄色花的‘柳叶金桂’以释放紫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物质为主;到了末花期,‘镉橙丹桂’与‘柳叶金桂’中都是青草香/清新香型的物质占主导地位,而‘厚瓣银桂’中依然是香草香型物质居多,这可能是银桂香气更持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根域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苹果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渭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根域水肥一体化最佳施肥量,为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施肥量提供科学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处理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共检测出玉华早富苹果挥发性成分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分为酯类、醛类、醇类物质,此外还有少量的酸类和其他类物质,其中酯类24种,醛类3种,醇类2种,酸类1种,其他类1种。在苹果果实挥发性成分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检测到苹果挥发性物质种类差异显著,其中水肥一体化施肥WF2处理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共检测到29种,水肥一体化施肥WF1最低,为21种。在香气物质总含量方面,其中常规施肥处理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最高,为2 699.41μg/kg,WF1处理最低,为1 328.10μg/kg。根据6个施肥处理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百分数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WF4处理更接近于常规施肥处理,说明其挥发性物质成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相似性更大。WF2处理在减施化肥37.07%的情况下,挥发性物质种...  相似文献   

15.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白金针菇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干白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中的挥发性成分,得到5种酯类成分,4种醛类成分,烯烃、醇类、呋喃类各1种.分析结果表明,干金针菇的香气成分主要来源于其脂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8份核桃资源为材料,分析核桃坚果的主要香气物质及其构成特点,明确品种间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核桃核仁的香气成分。用3-辛醇进行标定,计算香气物质的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60 min是核桃香气成分萃取的最佳条件。定量分析8份核桃资源共检测到29种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11种,烷烃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3种,酚类物质1种,酸类物质4种,其他物质3种。8份核桃资源坚果的香气物质以醛类和烷烃类物质为主。不同核桃类型香气成分差异明显,石门核桃‘、辽宁1号‘’香玲’以醛类物质为主,‘清香’以烷烃类为主;香气浓郁的石门核桃中壬醛和(E,E)-2,4-十一烷二烯醛含量丰富。【结论】研究优化并建立了核桃香气成分测定方法,成功测定了8份核桃资源的香气成分构成,为核桃香气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厚皮甜瓜新品种A69、鲁厚甜1号和A74×75成熟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3种不同品种厚皮甜瓜共鉴定出13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包括63种酯类、22种醇类、9种醛类、12种酮类和19种烯类,它们占测定芳香物质总数的91.9%,相对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6.72%~87.95%,为参试甜瓜主要香气成分。(2)A69号、鲁厚甜1号和A74×75检测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类型分别为97种、40种和71种,以A69号香气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其香型与品尝口感和外观评价相一致。(3)3种厚皮甜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及厚皮甜瓜品种香型划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苹果新品种‘瑞雪’及其亲本‘粉红女士’和‘富士’以及代表性栽培品种‘嘎拉’‘乔纳金’‘金冠’‘王林’等7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果实成熟期香气物质成分的差异,探索苹果新品种‘瑞雪’的主要香气物质成分,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解析参试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7个品种共检测出香气物质成分92种,其中:酯类53种、醛类12种、醇类6种、酮类4种、烯烃类9种以及其他类8种;参试品种共有的香气物质成分有:乙酸丁酯、丁酸丁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己醛、2-己烯醛、1,3-2甲基苯、ɑ-法尼烯等共10种;不同品种特征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瑞雪’(10种)、‘金冠’(10种)、‘粉红女士’(9种)、‘嘎拉’(9种)、‘王林’(8种)、‘乔纳金’(7种)、‘富士’(6种);根据7个苹果品种中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嘎拉’和‘粉红女士’,第二类为‘富士’、‘王林’和‘金冠’,第三类为‘瑞雪’和‘乔纳金’;不同苹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苹果香气成分可以作为苹果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之一。【结论】相较于其他品种‘,瑞雪’苹果中特征香气成分种类较多,香气物质成分中的2-甲基-丁酸己酯(15.24%)、2-己烯醛(17.65%)和ɑ-法尼烯(27.88%)相对含量较高,而2-甲基-1-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相对含量较低,这些香气物质成分可能是形成‘瑞雪’苹果独特风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番茄为试材,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番茄香气组分,探讨了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装样率、盐离子浓度(NaCl)和解析时间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的SPME-GC/MS最优萃取方法为装样率50%,NaCl质量浓度为0.30g·mL~(-1),CAR/PDMS(75μm)萃取头在50℃下萃取40min后,高温解析3min,在此试验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可以从试验用的番茄中萃取到75种香气成分(匹配率800以上),其中包括醇类21种、醛类24种、酮类11种、酯类10种、呋喃类3种、酚类2种、其它类4种。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野苹果与栽培苹果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种新疆野苹果和5个栽培品种果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方法,测定了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并进行亲缘关系计算和主成分分析,旨在研究新疆野苹果与现有栽培品种在苹果驯化中对香气改良的作用,更好地利用香气资源育种。结果表明:试验共鉴定出6类67种挥发性香气物质,物质的量浓度高于阈值的有19种,其中2-己烯醛等10种为所有苹果共有,苯甲醛等3种为新疆野苹果特有,2-甲基丁酸丁酯等6种为栽培品种特有。经分析‘秦冠’拥有与新疆野苹果最低的相似性以及最高的香气质量。综合表明,新疆野苹果以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特有挥发性香气物质,‘秦冠’以优质的香气质量可能成为培育香气丰富和浓郁新品种的较好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