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近年来国内很多农林高校陆续新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生物质化学”理论课及“生物质化学”实验课是新增专业的两门重要主干课程,在生物质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比美国、日本等高校相关农林专业“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实验课时严重不足,教学内容不系统,实验分析方法落后,实验室建设、管理不完善,实验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不仅直接影响“生物质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和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如下改进对策:推进教学大纲的更新修订,充实完善实验课程内容;改变传统教学形态,采用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验课成绩评价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提升“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以期为国内高校“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是规模较大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还比较少。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开设的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从第4学期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对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情况的调查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是需要和可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最佳学期是第3学期或第4学期,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以同一年级学生不多于2名为最佳。同时,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与学生的配对要合理且具有弹性,应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并建立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在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课程实习存在的问题,如:学生人数较多,影响实习效果;课程实习学时不足,且缺少适宜的实习地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制约实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等。然后,针对梁希实验班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梁希实验班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实习的改革措施:包括课程实习走进教学科研基地、课程实习内容与荒漠化防治实际问题相联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等。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实习的热情明显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课程实习效果得到学生和同行专家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4.
林业工程学科是我国林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科生是林业工程人才储备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加强对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的科学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学生培养的有效体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提升学科的教学成效。在分析了我国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林业工程学科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提出了建议:首先应增强教学硬实力,改善本科生导师制在林业工程学科实施的基础条件;其次要挖掘教学软资源,扩大本科生导师制在林业工程学科的覆盖范围;第三,要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摸索适应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导师制的新思路。同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教育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提升梁希实验班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水文与水资源学”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国内外高校研讨式教学方法的经验,结合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小班教学的基本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2016~2017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梁希实验班“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以教师辅助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组建团队、讨论分析、总结汇报、提问交流、撰写报告、互动评分等主动探索学习过程为主的研讨式教学,近90%的学生表示学习收获很大或较大,超过85%的学生认为授课效果很好或较好。“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经过研讨式教学后,所有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具有同样重要的角色,且研讨课应采用学生互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风沙物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数理基础不扎实、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以梁希实验班为试点,对“风沙物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理论教学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夯实学生的数理基础;将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丰富教学方法;同时推进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风沙物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应将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利用“风洞模拟实验”和“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手段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的保障。高等有机化学是农林院校林产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以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等,归纳了课程教学存在的学时少、学生专业背景差距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采用抽主线的方法精简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例和科学发展前沿案例及辅助设计性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奠定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学科前沿性专题讲座、第二课堂及多师联合授课等方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第三,以多种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改革效果。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林产化工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了解组件式GIS开发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查,以《中国植物志》为依据选取描述校园植物的关键指标,利用C“语言,构建了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检索系统”,为科普教育和绿化管理提供了可靠工具,同时也为校园植物检索的建立提供了模板。“校园植物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说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时间的管理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品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了解组件式GIS开发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查,以《中国植物志》为依据选取描述校园植物的关键指标,利用C#语言,构建了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检索系统,为科普教育和绿化管理提供了可靠工具,同时也为校园植物检索的建立提供了模板。校园植物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说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时间的管理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品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会急需具备土壤测试及治理技术的专业人员。北京林业大学针对园林、风景园林、水土保持等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土壤学实验"课程,以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够从事土壤学及相关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不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更新实验项目,充实教学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PBL、TBL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三是改革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了能进行土壤测试及土壤治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北京林业大学梁希理科班培养模式及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目前正在实行的梁希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导师制、保研制度及奖学金制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梁希理科班培养模式及激励机制的优势为小班教学,导师能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较高的保研率能培养出更多的林业人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在课堂上过多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师制度还不够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应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导师制度中应具体指明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保研政策应降低科研加分比例,更改现有的淘汰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前沿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采用典型案例讲解、翻转课堂、专题讲座、互联网辅助、创新性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将国际前沿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合于"遗传学"课程教学中,保证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优化了"遗传学"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本科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中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北京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措施。按照资源整合、优势共享、高效配置、管理有效的建设原则,完善林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整合实验室配置、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提升实验仪器设备的共享水平、加强实验专职人员队伍的建设。建设后的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完善了实验室管理体系,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共享水平,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自然科学,对解决宏观森林生态学的微观机制问题,探索林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分子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途径。分子生态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教学学时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应该首先增设实验课程,并安排充足的学时;其次,按照本科人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第三,加强教材建设,以满足林业院校教学的需要;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课程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植物学是北京林业大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该课程由于学时少、辅助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限制了课程的发展,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得以实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一种将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对学生的线上测试情况和学习行为等进行分析,弥补了MOOC的不足。因此,基于SPOC的优势,探讨了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途径: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其次,应从教学内容与手段方面加强课程数字化的建设;最后,应搭建在线教学资源平台。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在线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程制图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现状,分析了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特点,提出了三维环境下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方法。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优化调整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节省了学时;在开课时间方面,合理安排理论课与上机练习课的时间,并将"工程制图"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保持上机操作的连续性。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二维图形的绘制融入到三维造型的教学中,图纸、比例知识可以在视图生成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将螺纹知识的讲授放在零件图的介绍前,零件图只需略讲即可。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通过实体投影引入点线面的投影,使用面编辑介绍特殊位置面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三维造型与投影介绍截交与相贯线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视图导入三维空间进行读图与造型。同时,在考核方面对考试题型与分值进行了优化。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习历程教案”是教师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针对学习过程设计的专业化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编写的,由师生共同使用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学习历程教案”的每一个组成要素都是围绕“学”开展的,其中学习目标是课程学习的起点;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资源的选择;倡导“学”在先,“教”在后,“评”在中。为提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探索了“土壤学”课程“学习历程教案”的编写方法:一是提炼学习主题,精简主题内容;二是要编写学习目标,强调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三是学习评价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以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四是通过选择学习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学科专业的前沿成果;五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学习检测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开展学后反思,进一步明晰学习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历程教案”的设计与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实验课程内容体现了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针对“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实验指导书内容简单、操作性不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及实验报告结果分析训练环节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高校开始了数字化教学的探索。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对数字化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在借鉴了清华大学数字化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引入了雨课堂课堂派蓝墨云班课等数字化教学工具,以PowerPoint和微信为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教学资料,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进度,采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效果;其次,为了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数字化教学,探索建立历届学生优秀实验数据共享平台、最新实验技术和资讯共享平台,加快了教学资源的更新频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第三,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学活动高效地进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为同类课程的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学是高等学校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培养湿地领域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当前,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课程教学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二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性。基于此,提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在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预设专题研讨环节,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其次,在加强实习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设课程实验的展示与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最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提供了锻炼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