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配方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淤土和淡灰钙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灌淤土和淡灰钙土田块种植玉米,施肥处理①、⑥(配方肥20%-14%-6%),处理③、⑧(配方肥21%-14%-7%)增产效果好,主要是由于4处理的果穗数、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优势明显,实际产量相对于理论产量依然有增产潜力。无论是灌淤土或淡灰钙土条件下,处理①、③、⑥、⑧的净产值较高,处理②、⑦(无钾施用氮、磷肥)的产投比最高,习惯施肥处理产投比最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种不同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其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双株紧靠对穗粒数、秃尖及含水率影响较大,大垄覆膜使穗重、穗粒重及出籽率低于常规清种,大垄双行出籽率高于常规清种;产量方面:大垄双行最高,大垄覆膜最低,双株紧靠与常规清种产量相当,大垄双行模式为高产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表现,为解决广西季节性抗旱、提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迪卡008、桂单0810为主处理,以6个不同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及增施保水剂为副处理,探讨其对南宁地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于迪卡008,秸秆和地膜覆盖加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茎叶干重,不同处理春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459.13 g)>地膜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完全覆盖>对照(普通栽培,317.0 g),秋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地膜全覆盖(351.29 g)>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秸秆垄背覆盖>地膜垄背覆盖(272.01 g).迪卡008不同处理春、秋季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7.63~9.08和8.42~9.28 t/ha,分别以对照和地膜完全覆盖处理最高(9.08和9.28 t/ha),以秸秆完全覆盖和地膜垄背覆盖处理最低.不同处理中,以地膜和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迪卡008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相对优于对照,以地膜全覆盖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地膜完全覆盖处理的春、秋季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其垄背覆盖处理.对于桂单0810,地膜两种覆盖处理的春、秋玉米茎叶干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51.25、304.63和351.20、337.24 g,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和对照处理的春玉米茎叶干重高于秸秆覆盖处理但秋玉米表现相反.桂单0810春、秋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8.39~9.26和8.91~9.43 t/ha,不同处理分别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9.26 t/ha)>地膜完全覆盖>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垄背覆盖>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与地膜完全覆盖(9.43 t/ha)>地膜垄背覆盖>秸秆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对照;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大部分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不如对照,其他处理的大部分穗部性状指标与对照相差较小;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地膜、秸秆处理和对照.[结论]地膜和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秋季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有所不同;与普通栽培相比,地膜或秸秆覆盖不利于春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对干旱时期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沼液施用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3,(6):38-40
以玉米品种军单8为试材,在吉林省长春市永春镇进行了沼液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生长效应试验,研究不同沼液施用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用作玉米栽培可提高玉米的各项经济性状和产量,以30%底肥和70%追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表现最好,表现为生长势强、茎秆粗壮、果穗大、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利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播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沼液浸种子24 h 后,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达98.73%和99.36%,比对照组高7.06%和14.63%;2)农艺性状,与对照组相比均以处理5最佳,株高达247 cm、茎粗达3.3 cm,穗位高为120 cm,穗长达26.5 cm,秃尖仅1.5 cm,穗行数为15.5行,百粒重达40 g;3)产量表现,处理5达10100.29 kg/hm2,均比对照组和其余处理组高。4)经济效益,处理5的玉米和玉米秸秆的总收入为30990.7元/hm2,均比对照组和其余处理组高。沼肥不同施用方式均能促进玉米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以浸种24 h,底肥施入沼渣75 t/hm2,60%沼液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施氮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这5种施肥方式分别是无肥对照、高氮一炮轰(农民习惯)、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底肥+1次追肥(拔节期)、和底肥+2次追肥(拔节期和抽雄期).结果表明,两次追肥的增产效果好于一次追肥及施用缓控释肥,各处理均好于一炮轰施肥.与无肥对照相比,两次追肥、一次追肥、缓控施肥、高氮一炮轰的增产效果分别是64.4%、60.1%和58.7%、55.0%.建议提倡在玉米生育中、后期,采用两次追肥的方式,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在没有条件追肥的地区,也可以考虑一次性施入缓控释肥.  相似文献   

7.
为选取有效种植方式指导玉米生产,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的玉米产量高于平作垄管和垄作,前者与后两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作种植方式较垄作种植方式增产7.2%。采取平作种植的玉米在棒三叶叶面积、株高、穗粗和穗行数等性状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能明显促进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增加,且与旋耕存在显著性差异;深耕和旋耕后耙实镇压也能显著提高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和群体数,而翻耕+镇压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其中,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均比翻耕+旋耕多1.75%~9.37%,比旋耕+耙实镇压多9.83%~15.22%,比旋耕多13.61%~21.26%。此外,翻耕和镇压表层土壤措施均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对小麦亩穗数和产量影响较大,而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6,(6):16-20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7~10展叶期间,喷施调节剂降低了玉米植株的穗位高度,随着喷施时期的推迟,株高逐渐降低、穗位逐渐升高,调节剂影响的基部节位逐渐上移;穗位以下节间缩短、增粗、穿刺强度增强,茎秆干重逐渐增加,植株重心下降;穗位以上节间拉长明显,茎秆干重逐渐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较为明显,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于8展叶时施用化控剂玉多十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研究3种不同播种方式(免耕机播、灭茬机播、旋耕机播)对玉米出苗率、整齐度、叶面积、干物质重、穗部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灭茬机播出苗率最高,较免耕机播、旋耕机播分别提高3.07%、8.19%;且灭茬机播的整齐度也最好;灭茬机播显著提高了玉米拔节期、大口期、开花期叶面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不同处理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灭茬机播、免耕机播、旋耕机播,灭茬机播产量较免耕机播、旋耕机播分别提高5.1%、9.6%。[结论]灭茬机播播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适宜在德州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于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村设置肥料施于地表(TT)、单侧单层施肥深度10 cm(UST10)、单侧单层施肥深度18 cm(UST18)、单侧2层施肥深度10 cm+18 cm(UTT10/18)、单侧3层施肥深度10 cm+18 cm+25 cm(UTT10/18/25)、农民常规种植(CK) 6个施肥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各施肥处理中,UTT10/18施肥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等指标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前期与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玉米生长发育后期UTT10/18施肥处理长势旺,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等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UTT10/18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较TT、UST10、UST18、UTT10/18/25、CK施肥处理提高18.6%、10.2%、6.5%、13. 6%、9.6%。[结论]UTT10/18(单侧2层施肥深度10 cm+18 cm)施肥处理,能够显著促进玉米植株后期生长发育,进而提高玉米产量。UTT10/18施肥方式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黑龙江省春玉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氮肥最佳施用量,采用裂区设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提高,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增加显著;氮肥的施用促进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同时显著提高了产量。以密度90 000株.hm-2,氮肥施用量225kg.hm-2组合时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半紧凑型品种龙单33和紧凑型品种龙青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茎粗变细、株高穗位略有增高、空秆率增高,双穗率降低;行粒数及百粒重均出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加后减少,龙单33品种密度为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龙青1号密度为6.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柳河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半山区农业县,全县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 21.1万人,常用耕地面积133万亩,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1%,总产58.7万吨左右,产值93920万元,在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玉米品种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玉米单产水平,2015年根据吉林省 “玉米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要求,柳河县进行两个主推新品种吉单631与吉单441密度处理试验,根据不同密度处理,找出适宜密度下最高产量,为今后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此来确定小麦最佳施肥位置及氮肥种类。试验结果表明,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处理的小麦产量与尿素一半撒施旋耕、一半追肥处理的产量接近,且均较高。控释肥条施于种子正下方或侧下方的处理小麦产量显著低于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的处理,但均优于传统尿素全部撒施后旋耕播种的施肥方法。因此,在生产中可以推广采用控释肥一次性撒施旋耕的方法施用氮肥,既可以提高小麦产量还能够减少劳动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露地、覆膜和大棚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红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红花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红花的产量、株高、分枝数、种子产量等均有影响。露地种植、覆膜种植、大棚种植的红花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露地种植与覆膜种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云南昆明地区覆膜种植的红花表现的性状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当地品种缺叶大头菜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在同等养分条件和田间管理水平下,研究漂浮育苗、穴盘育苗、直播育苗和常规育苗等4种不同育苗方式对大头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的大头菜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漂浮育苗、穴盘育苗、常规育苗、直播育苗,漂浮育苗、穴盘育苗和常规育苗的大头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显著优于直播育苗,漂浮育苗的病虫害发生程度最轻、成熟期肉质根横径最大、根产量最高、根叶比最大、综合产值最高,常规育苗的叶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漂浮育苗可有效降低大头菜病虫害发生率、提高根叶比和综合产值,可用于大头菜规模化安全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12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单种和套种模式下对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种和套种模式下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差异较大。单种模式下承豆6号产量最高,套种模式下晋豆19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黑膜、白膜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对玛咖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上部的性状中,叶长、叶宽和叶柄长都表现为露地白膜黑膜;在地下部分的性状中,只有膨大根粗表现为黑膜白膜露地,结合平均鲜根重来看,膨大根粗应该与平均鲜根重的增重有关。因此,生产过程中提倡使用黑膜来进行玛咖种植。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烯利对玉米进行涂叶试验和顶冠层喷雾试验,以每个处理的节间长度相对于对照的降低百分率衡量各主要节间的短缩程度。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正在伸长的节间或其以上节间具有累加的抑制伸长效应和级联效应。在n片展开叶期对顶冠层喷药,伸长受抑制节间为从第n-2节开始的以上若干节间,尤以第n-1~n+4个节间伸长最易受到抑制,且通常以第n或第n-1个节间短缩程度最大;伴随节位的递升,大体上,自第n+4节以上的各个节间长度的降幅明显减小,但对雄穗节间例外。对于浚单20,叶龄指数为55到70之间是最佳施药期,可以显著提高抗倒伏能力;合理用量应以能够获得不低于对照95%的穗粒数和叶面积作为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