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是全球奶牛养殖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感染率高,不仅危害乳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严重者还可导致奶牛失去生产和繁殖机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仍主要采取抗生素治疗法,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残留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中药治疗乳房炎恰好缓解了这些棘手的问题。笔者等比较全面地综述了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机理、乳房炎的辨证论治及其现代药理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牛业危害极大。特别是隐性乳房炎.乳汁在外观上无变化.但很容易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多年来。防治奶牛乳房炎主要是应用抗生素.但由于存在药物残留将逐渐被限用或禁用。而中药是天然物质.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且有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再配合TDP穴位照射.刺激经络疏通气血.加快或促进乳房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病理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出。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配合TDP照射的方法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1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乳房炎是对世界奶牛业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直接导致乳品工业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汁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毒素、病原微生物以及治疗后残留的抗生素,使得该病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由于其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相当困难,因此使用预防或治疗性疫苗防治乳房炎就成为首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力被认为是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毒力因子,如黏附素、荚膜、各种毒素和酶类等。研究表明,以这些毒力因子为靶位进行疫苗研究,可能是预防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奶牛因其废弃奶的产生,以及治疗和淘汰等相关费用的增加,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奶牛临床性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而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病原菌的产生和牛奶中的药物残留等问题。作为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乳酸菌在防治病原微生物方面很有潜力,现综述了乳酸菌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效果、潜在机制及前景展望,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隐性乳房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奶牛乳腺所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该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病牛产奶量下降,乳汁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我国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为46.4%85.7%,经济损失较大[1]。许多奶牛场兽医缺乏病原学检查的条件,仅凭经验滥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所以及时掌握该病致病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是防治该病的关键。细菌编码自动检测技术是快速检测动物致病菌的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有增加趋势,对奶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而传统的防治乳房炎多采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由于长期大量应用该类药物,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不断发生和奶中药残的增加,因而,尽快研制替代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新型制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最重要疾病之一,病原菌感染,尤其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其最主要的病因。目前,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仍然是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及大量滥用,导致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菌株呈不断增多趋势,甚至出现超级耐药菌株,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文章从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现状、耐药变化规律、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如何减少耐药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规范临床使用抗生素和进一步提高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奶牛业的发展。该病发生极为广泛,几乎世界各地的奶牛场均有发生,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和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方法主要是抗生素疗法,而随着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抗生素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中药作为毒副作用均较小的,天然抗生素,在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已成为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且难以防治的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奶牛2.2亿头,其中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乳房炎,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仅美国的损失就达20亿美元。目前,通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稳定,易复发,而且乳汁中含有大量药物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中药属于纯天然制品,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毒副作用小,无残留或低残留,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牛业危害极大。多年来,防治奶牛乳房炎主要是应用抗生素,但由于存在药物残留将逐渐被限用或禁用。中药是天然物质,有抗菌、消炎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再配合TDP穴位照射,刺激经络疏通气血,加快或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乱用对人、动物、生态环境的危害越发严峻,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等功效,且安全、绿色、无残留,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泌乳功能,成为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热点课题。因此,本文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奶牛乳房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作为全球性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因对社会经济、养殖行业和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使人们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讨。作者立足于前期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病原菌为中心展开,探讨其感染类型、奶牛与病原菌及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关系。奶牛乳房炎是由包括病原菌的侵袭及宿主奶牛自身抵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乳腺对病原菌的入侵应答能力,病原与病原之间或促进或抑制都对其发生产生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公认的奶牛乳房炎的主要传染性病原菌,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其在体内难以治疗,并且耐药性普遍存在;无乳链球菌是环境性还是传染性病原尚有争议,在中国感染率较高,对大部分抗生素仍旧敏感,相对于其他病原菌治愈率较高,畜群清除容易;大肠埃希氏菌被作为环境性病原体,乳房炎感染的分离率仍较高,抗生素治疗结果还有待商榷,耐药性普遍存在并增强;牛支原体近十年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国内外都是严重的乳房炎致病因素,治疗效果不佳,且耐药性正在增强,疫苗开发困难。文章对上述几种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危害与防治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志华 《中国奶牛》2011,(13):55-56
一奶牛乳房炎病例,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经过中药治疗及加强护理,显著好转,本病例为奶牛慢性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的思路。随着奶牛业的发展,中医药也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和困扰奶牛养殖业及产奶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奶牛产奶量和奶质,而且还会造成奶牛使用年限减少,淘汰提前,饲料汇报率降低,治疗和管理成本增加,乳中兽药和抗生素残留,危及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等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经济收入。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提高乳质量,对我场奶牛进行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和治疗情况的调查,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的控制了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应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各种方法和防治机理进行了综述。对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中草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上海和河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其耐药情况,对采集自上海和河北两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进行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选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采集自上海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8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8%;采集自河北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4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4%;且上海和河北地区2017年下半年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上半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单一耐药菌株占21.88%,多重耐药菌株占53.13%,全部敏感的菌株占12.50%。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上海、河北地区奶牛发生的乳房炎是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上应及时监控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变迁,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在奶牛养殖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入侵奶牛乳腺组织而引发的局部炎症,其不仅会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而且还会影响牛奶的品质。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兽药残留和由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低等问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显得极为重要。从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