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山东部分地区奶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山东省9个地区18个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2岁以上所有泌乳奶牛进行副结核病的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山东省9个地区总体抗体阳性率为17.80%(579/32...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内蒙古地区17个奶牛场的2 391头奶牛进行牛副结核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大型奶牛场副结核的血清阳性率较低,在0~5%之间;小型奶牛场的副结核血清阳性率较高,平均阳性率为14.1%。调查结果提示,内蒙古地区奶牛场存在牛副结核病的流行,对该病的防控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牛副结核病在山东省规模牛场的发病和流行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抽检山东省25个牛场(13个奶牛场、12个肉牛场)血清样品738份(奶牛血清383份,肉牛血清355份),进行牛副结核病抗体检测。[结果]25个牛场中有12个牛场存在牛副结核病抗体阳性,群体阳性率为48.00%。738份样品中35份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4.74%。表明牛副结核病在山东省部分规模化牛场普遍存在。[结论]此次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山东省部分规模化牛场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为今后该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VDV)引起的。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该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辽宁省牛场副结核病的感染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7年间辽宁省14个地市奶牛场户的86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副结核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副结核阳性场占比44.2%,抗体阳性率为5.6%;奶牛场阳性率为5.5%,肉牛场阳性率为5.9%;不同饲养规模牛场的阳性率分别为:大型牛场1.8%、中型牛场7.7%、小型牛场8.6%。小型牛场的阳性率高于大、中型牛场。此次血清学调查采集样品的地理范围较广、样品的采集量较大,基本能够反映辽宁省牛场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可为副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郊区6个未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免疫牛场的546份奶牛血清样品,使用牛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个牛群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血清抗原筛查。共检出阳性血清514份,总阳性率94.1%,其中5个牛场的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5%以上。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性感染牛(PI牛)筛查的3个牛群均有阳性牛检出。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人和牛、羊、猪等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3大疫病(口蹄疫、布鲁菌病和结核病)之一[1]。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奶牛感染后,怀孕母牛多数发生流产、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规模化奶牛场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本文对本地区一个结核病阳性奶牛场进行了跟踪检测、不同试剂检测比较、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结果显示牛结核病的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引进结核病阳性牛,同时与检测试剂、圈舍建设、饲养管理也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说明,规模化奶牛场结核病防控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副结核流行病学情况,试验通过ELISA检测血清抗体,采用副结核分支杆菌(MAP)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IgG,去除掉信息不齐全和重复的样品后,最终总计采集北京地区7个牧场8 549头牛的血清样品。试验分析副结核在不同养殖阶段和不同月龄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各场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及血清抗体阳性牛S/P值分布情况等。显示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场间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8%~12.62%,个体牛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25%;血清抗体阳性牛主要集中在24月龄以上的成母牛群,建议对12月龄以上牛群采样。表明北京规模化奶牛场副结核感染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开展副结核控制计划。  相似文献   

10.
奶牛副结核病是由分支杆菌属副结核分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和顽固性腹泻 ,病变特征为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绉襞。除牛外 ,羊、马、鹿、驴等动物也能感染发病。本病潜伏期长 ,在明显症状出现前不易被发现 ,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支杆菌难度又高 ,因而早期诊断存有困难 ,从而影响到本病的防治工作。鉴于此 ,为了摸清本市奶牛的副结核病感染状况 ,我们于 1 998年 1 0月至1 999年 7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本市 1 0个区 (县 )及牛奶公司圈存奶牛进行了抽检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待检血清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本试验对采集于宁夏不同地区的189份疑似副结核症状奶牛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牛副结核抗体阳性率最高可达86.67%,最低为20%,平均阳性率为56.08%。表明宁夏地区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牛副结核病感染。本调查为宁夏地区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及促进地区奶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某规模化奶牛场50头奶牛流产的原因,对可能造成感染流产的布氏杆菌、衣原体、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抗体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流产奶牛布氏杆菌、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8%、10%和8%;布氏杆菌抗体和弓形虫抗体均为阳性2头,占被检头数4%;衣原体抗体全部阴性。调查结果表明,布氏杆菌、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感染是造成该规模化牛场奶牛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由省奶业协会发起,由黑龙江省20多家规模化奶牛场及一些畜牧业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黑龙江省规模化奶牛场精英联合会正式成立。联合会成员将以实现专业化协作、集约化发展、共同提升奶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互助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努力解决奶牛养殖业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推进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投入产出优化,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健康、安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奶产业。当前,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黑龙江省奶业波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部分奶牛场奶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奶牛布氏杆菌病通常由流产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有些地区亦存在少量羊布氏杆菌或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病例[1].2005年朱占波从黑龙江省4个奶牛场的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到6株流产型布氏杆菌,对4个奶牛场的104头流产母牛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85头布氏杆菌血清抗体显阳性,疑似11头[3].  相似文献   

15.
为初步了解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与分布特点,于2017年4~10月对安阳市6个规模化奶牛场共480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副结核病抗体检测,旨在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结果显示,共有27份血清样品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5.63%,不同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小牛最高,为16.07%。副结核病在安阳市殷都区奶牛场广泛存在,感染率较低,但养殖场(户)仍需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宁夏吴忠地区奶牛场因传染性因素造成流产的基本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可能造成感染流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抗体及布鲁菌的抗原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8.84%,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30.2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77%,布鲁菌抗原阳性率为24.42%。牛场阳性率高达100%。根据统计显示,不同妊娠胎次的奶牛流产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第1胎流产率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妊娠时间的奶牛流产率差异不显著(P0.05)。调查表明,宁夏部分奶牛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布鲁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三种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近年北京地区奶牛腹泻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北京地区密云、怀柔和昌平3个区县的未免疫接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疫苗的3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1 65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BVDV、BCV、BRV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VD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8.2%,BC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7.2%,BR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2.2%,BVDV、BCV及BRV感染在密云、怀柔和昌平3个区县的牛群中普遍存在,需进一步加强奶牛腹泻性疾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3):96-98
为了摸清我省辽宁绒山羊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给防控工作提供依据,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辽宁东南部地区的辽宁绒山羊开展了副结核病血清学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该地区绒山羊副结核病平均血清阳性率为12.54%;其中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平均血清阳性率为16.06%,最高阳性率为18.4%,最低为11.82%;5个散养户的平均血清阳性率为7.41%,最高阳性率为10.71%,最低为4.44%;研究结果表明副结核病在该地区辽宁绒山羊中广泛存在,而且感染率较高,规模化养殖场的血清阳性率要明显高于散养户;建议有关部门和广大养殖户应对本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等,有时诱发小牛脑炎。该病最早于20世纪初发生于欧洲,后传至美国,并于1956年分离到病毒,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中首次分离到该病毒~([1]),随后证实在国内牛群中普遍存在。目前,奥地利、丹麦、芬兰和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