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麦生产中,由于常年受旋耕影响,致使土壤犁底层上移,耕作层变浅,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影响了小麦产量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岱岳区引进了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以深松作业、分层深施肥和适墒浅播为主要内容的小麦"两深一浅"轻简化栽培技术,技术研发人山东农科院王法宏研究员多次到岱岳区对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技术指导。该技术通过优化整合小麦整地、播种、施肥、镇压等环节,达到技术简化、资源高效、土壤培肥、稳步增产的系统效果,深受种植户欢迎和认可。笔者主要针对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介绍岱岳区在推广应用方面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工作措施,为进一步优化小麦栽培技术、提高肥水利用率、实现小麦高效生产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张雪飞 《农业知识》2023,(10):24-25
<正>小麦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21.8万亩。为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测算和发布工作,更好地完成农业推广项目,提高小麦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岱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常规施肥方式下小麦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3.
2012年秋种,岱岳区承担了山东省财政支持小麦深松少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13年6月16日,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区0.7hm2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验收,单产为721.39kg/667m2。结果表明,小麦深松少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有利于改善土体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提高籽粒产量,节水、节本,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泰安市岱岳区近几年积极推广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技术,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连续7年稳定增长。继2004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后,2008年岱岳区又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相似文献   

5.
小麦的播种模式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对小麦产量影响大,我们通过对当地现有的小麦播种模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依据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趋利避害,提出了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模式,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取得了科研数据,并采取多种措施,在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模式在生产中具有优势,可操作性强,能解决生产中常规播种模式大播量难高产的实际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详细了解淮北地区晚播小麦产量要素,总结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固化小麦成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模式,突出模式栽培、技术创新和抗灾应变能力,客观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并制定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麦栽培技术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宽幅播种示范应对低温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岱岳区于2009年秋种承担了山东省小麦宽幅播种项目,在现代农业核心示范镇推广应用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因2009年入冬前低温天气来的早,并且持续时间长,冬前及早春小麦苗情偏弱,没有达到预期生长目标。针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气候条件,岱岳区在宽幅播种小麦管理上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由以往的控制旺长、培育壮苗转为促弱转壮增群体,经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宽幅播种示范片0.67hm2攻关田单产为11348.4kg/hm2(756.56kg/667m2),666.67hm2辐射带动区的平均单产为9352.5kg/hm2(623.5kg/667m2),产量指标均位居山东省前列。该文主要对岱岳区2009年秋种推广应用宽幅播种技术后小麦苗情偏弱的原因和补救措施作简要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油气储运》2010,(8):12-12
2010年6月19日,山东省小麦高产创建项目验收组对泰安市岱岳区实施的小麦“十、百、万”高产创建示范田中的6670平方米(10亩)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打验收,667平方米(1亩)最高产量达到了762.02千克。  相似文献   

9.
以石农086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灌水次数对小麦产量、产量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沙壤土条件下以全生育期春灌2水效果最佳;"一水千斤"的灌溉模式产量水平仅次于春灌2水的模式,从节水的角度可适当推广。本研究为河北省小麦节水生产、缓解地下水消耗、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聊城市莘县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探究传统种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绿肥种植4种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会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造成影响,相较于其他栽培模式,地膜覆盖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最高,适宜在莘县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施氮、农民习惯、高产高效、超高产和持续高产高效5种生产模式,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对小麦叶龄、次生根、叶面积系数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在超高产的生产模式下,产量最高,产投比最大。该研究为百农矮抗58在漯河市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CK模式)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模式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均显著低于CK模式,但小麦营养成分含量表现不一,其中3 m×10 m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品质要优于CK模式.影响小麦产量性状及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及土壤含水量,而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子有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杨-麦复合模式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幅与杨树密度及其配置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为实现杨树与农作物“双赢”,应采用杨树株、行距为3 m×10m的宽行配置方式进行杨-麦复合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信阳地区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小麦-油菜1(甘蓝型)、小麦-油菜2(白菜型)2种间作模式和小麦单作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偏土地当量比、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油菜1间作模式中,以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为基础的偏土地当量比(PLER-W)分别为0.57和0.72,均大于FW(0.5),表明该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3.2%、44.3%、70.24%,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间作优势。小麦-油菜1(甘蓝型)间作模式可在信阳地区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砂姜黑土地不同耕作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耕作模式的对比试验,探讨在砂姜黑土地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适合郯城县砂姜黑土地冬小麦生长的合理耕层构建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泰安市岱岳区在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工作中所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模式、主要措施、示范效果。分析了岱岳区粮食绿色增产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岱岳区实际和生产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小麦、甜瓜、棉花复种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甜瓜、棉花复种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进行产量比较 ,分析了小麦、甜瓜、棉花复种模式的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该模式比常规栽培模式平均增收 3 .19万元 /hm2 。目前 ,该模式在漯河市及周边地区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7.
耕播方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市稻茬小麦的生产现状,研究了翻耕+旋耕复合耕作(FRT)、旋耕(RT)、免耕+覆稻草(NT)对小麦播种条件、苗情、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模式通过前期的翻耕晒田使土壤水分达到适耕水平,可以实现肥料深施,提高小麦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比较: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模式较免耕+覆稻草模式净利润增加152元/667m~2,较旋耕耕模式净利润增加81元/667m~2,增收效果明显。试验证明,成都平原稻茬小麦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强筋小麦种植的水肥调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适宜黄淮海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藁优5218、冀麦738和师栾02-1为试验材料,设春浇一水(拔节期浇水1次)和春浇两水(拔节期、开花期各浇水1次) 2种浇水模式,拔节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2种追肥模式,研究不同水肥运筹措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3种强筋小麦均可正常成熟;师栾02-1对水分最为敏感,3种小麦春浇两水处理的成穗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春浇一水处理,拔节期追肥的产量和加工品质均高于开花期追肥。综合考虑,在黄淮海北部冬麦区种植强筋小麦时,采用春浇两水、拔节期追施氮肥的水肥运筹模式,可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核(桃)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麦间作是目前南疆大力发展的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的种植模式,由于间作系统环境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对新疆墨玉县2种核(桃)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间作较单作灌浆后期单株绿叶面积减少11.18~14.01cm2,成熟期推迟4~6d,穗部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每株减少0.22~0.53g,穗粒数降低13.36%~20.64%,千粒质量减少10.78%~23.43%,收获穗数减少20.38%~20.74%,产量减少47.63%~74.53%。间作系统内,近树区麦株生长、顶叶SPAD值、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受到的影响高于远树区,且随生育期推后其值受影响程度有增大趋势,表现出累积效应。间作对小麦生长性状的影响大小为单株绿叶面积单株茎蘖数茎绿叶数株高,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生长影响大小为茎穗叶,对产量构成影响大小为收获穗数千粒质量小穗数穗粒数穗长。通过比较,核桃9m×3m模式间作小麦产量优于6m×4m模式,是值得推广的配置。  相似文献   

20.
稻茬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变传统的播种方式,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实现稻茬小麦持续增产及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发展趋势。为验证稻茬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在豫南稻茬麦区的可行性,根据不同耕作模式和播种方式设置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稻茬小麦群体动态、叶龄、次生根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茬免耕直播小麦具有节本、增产、增效等优点,适宜在豫南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