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下,热应激对泌乳奶牛躺卧行为的影响,2016年7月中旬在津冀地区选取自由卧床式牧场(Free Stall)和垫料通栏牧场(Bedding Pack)各一个,连续6d收集每个牧场高产群40头奶牛的躺卧时间、躺卧次数及牛舍温湿度数据,对热应激下不同圈养模式奶牛的躺卧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温湿度指数(THI)升高,两个牧场奶牛的躺卧时间均出现下降,两个牧场日均躺卧时间与THI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垫料通栏牧场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一些;两个牧场的躺卧次数和THI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奶牛躺卧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躺卧行为对奶牛的产奶量、舒适度、福利和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奶牛在一天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躺卧,躺卧是奶牛各项活动中所需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具优先性的行为。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奶牛躺卧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总结出躺卧时间对奶牛产奶量、健康、舒适度和动物福利的积极作用。在开放式畜舍下,一头健康的、正常生产的奶牛每日的躺卧时间为10~14小时,每日的躺卧次数为6~13次,每次躺卧持续时间为55~118分钟。影响奶牛躺卧时间的因素有两方面,即奶牛的自身状况(胎次、泌乳天数、体况评分等)和管理设施(卧床表面、养殖密度等)。  相似文献   

3.
<正>1牛床奶牛1天当中的休息时间占50%以上,躺卧的奶牛反刍更多,能更好地让腿部、蹄部得到休息,因此要给奶牛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牛床。牛床一般有散放牛床和散栏牛床(卧床)。相对于散栏卧床来说,奶牛更喜欢散放牛床,躺卧时间比散栏牛床增加半小时以上。这种牛床要求较大的空间,以及相对干燥的气候,适合牛群规模相对较小的牧场。散放牛床要求每头牛的休息空间为14~15平方米。每天通过各种方式使牛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饲喂次数对经产和初产荷斯坦泌乳牛日常行为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8头泌乳天数在100 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包括14头经产牛和14头初产牛,分为日饲3次处理组和日饲2次处理组,每组包含经产牛和初产牛各7头。对泌乳牛的采食、卧床躺卧、运动场躺卧、卧床站立、运动场站立、过道站立、饮水、使用体刷、舔舐盐砖等行为进行连续5 d的观察,并对2个处理组上述行为的每日发生频率和花费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当日饲3次变为日饲2次时,经产牛和初产牛每日采食频率和时间显著(P<0.05)降低,每日总躺卧时间显著(P<0.05)增加。日饲3次和日饲2次条件下,经产牛每日卧床躺卧、卧床上躺卧和站立、舔舐盐砖时间均显著(P<0.05)大于初产牛,经产牛每日采食、总躺卧、总站立、饮水频率和时间与初产牛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当饲喂次数减少时,会对经产牛和初产牛的每日采食频率和时间以及每日总躺卧时间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发情监测系统是指通过特定传感装置,实时在线监测、记录和上传奶牛的活动量、反刍时间、电导率、躺卧时间等生理体征,对奶牛发情状态、配种时间和疾病发生等进行预测的一种牧场数字化管理方式。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繁殖与生产性能,增加牧场经济收益。本文就发情监测系统的种类及其在奶牛养殖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奶牛养殖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揭示发酵垫料和土地面对产房中绵羊母羊及羔羊的行为差异,为在绵羊产房中推广发酵垫料床提供理论依据。将产后1 d内10只分娩双羔母羊随机圈养在土地面产房(5只母羊及其10只羔羊)和发酵床垫料产房(5只母羊及其10只羔羊),利用监控设备记录母羊及羔羊昼夜(24 h)行为影像,试验期3 d。随后对2组母羊的采食、反刍、躺卧、哺乳、站立及羔羊的吃奶、躺卧、活动行为次数及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垫料组较土地面组母羊的反刍次数(23.80次vs9.71次)、反刍时长(3.86 h vs 2.00 h)和反刍时长占总时长比(26.56%vs 11.58%)显著增加;站立次数(5.40次vs25.22次)、站立时长(0.76 h vs 3.61 h)和站立时长占总时长比(5.19%vs 20.93%)显著减少;哺乳次数(28.91次vs15.69次)显著增加,但哺乳时长(0.79 h vs 1.11 h)显著减少;采食次数(13.97次vs25.20次)显著减少,躺卧时长占总时长比(27.80%vs 31.50%)显著降低。垫料组较土地面组羔羊的活动次数(35.55次vs26.85次)显著增...  相似文献   

7.
1 牛床 奶牛1天当中的休息时间占50%以上,躺卧的奶牛反刍更多,能更好地让腿部、蹄部得到休息,因此要给奶牛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牛床. 牛床一般有散放牛床和散栏牛床(卧床).相对于散栏卧床来说,奶牛更喜欢散放牛床,躺卧时间比散栏牛床增加半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表明,奶牛乳房炎占整个生产奶牛中的78%以上,其中阳性占45%,隐性乳房炎占33%。而且治疗奶牛乳房炎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耗资大,时间长,往往效果不甚理想。多年来笔者在研究和探索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理想,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量奶牛的行为学差异,并分析奶牛行为学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选择24头泌乳中期[(114.6±7.5)d]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体重为(670±24)kg,胎次为(2.6±0.4)胎,分为高产组[泌乳量(31.90±1.76)kg/d]和低产组[泌乳量(19.30±1.76)kg/d],每组12头。通过24 h视频监控系统、精准饲喂系统及计步器等,观察和统计奶牛48 h内采食(采食量、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反刍时间、反刍次数)、饮水(饮水时间、饮水次数)、运动(躺卧时间、躺卧次数、站立/游走时间、游走步数)等参数,研究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低产组奶牛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组奶牛(P<0.01),低产组奶牛的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产组奶牛(P<0.01)。2)高产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饮水时间和饮水次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产组奶牛(P<0.05或P<0.01),高产组奶牛的游走步数极显著低于低产组奶牛(P<0.01)。3)总泌乳量与干物质采食量(r=0.829,P<0.01)、饮水时间(r=0.473,P<0.05)、饮水次数(r=0.429,P<0.05)呈正相关,而与游走步数(r=-0.574,P<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行为的差异,可为寻找通过改变行为学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冷应激条件下荷斯坦奶牛和三河牛的维持行为和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奶牛选育和冬季饲养管理提供参考。选取第2胎的荷斯坦奶牛和三河牛各1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对舍内(7℃~12℃)和舍外(-30℃~-16℃)荷斯坦奶牛和三河牛进行为期6d的行为观察和记录,在第7天早晨各组奶牛空腹进行尾部静脉采血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舍外冷应激环境条件下,荷斯坦奶牛和三河牛的卧息时间、反刍时间、排尿次数和排便次数显著性增加(P0.05),站立/游走时间和呼吸频率显著性降低(P0.05);同时血清T-SOD和CuZn-SOD的活力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多(P0.05);另外,奶牛品种之间的维持行为和抗氧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趋势是荷斯坦奶牛各项测定指标变化略大于三河牛。结果显示,冷应激能够显著改变荷斯坦奶牛与三河牛的躺卧息、反刍和站立/游走等维持行为和抗氧化性能,而三河牛比荷斯坦奶牛更能适应高寒天气。  相似文献   

11.
<正>一、荷兰牧场荷兰是有名的"牧场之国",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有数字表明,荷兰1/3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早在2005年,荷兰人均就拥有一头牛、一头猪,处于畜牧业最发达国家行列。荷兰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农业构成中,畜牧业占50%,在畜牧业中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羊、猪及家禽,肉类和奶制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荷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  相似文献   

12.
奶牛躺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奶牛每天躺卧时间的下限应该不低于12 h,而理想的躺卧时间是13~14 h,每多1 h的躺卧时间,产奶量可以相应提高1 kg左右。提高奶牛躺卧时间的前提是为奶牛提供合格的卧床。本文从不合格卧床的特征、合格卧床的定义、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合格奶牛卧床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发生胎衣不下是牧场常见病,胎衣不下会延迟奶牛产后发情时间,增加配种次数,严重的继发子宫内膜炎,导致奶牛不孕。有资料报道奶牛不孕有70%的相关因素与胎衣不下有关。另外,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在饲养管理较好的牛场有5%以上的发病率,个别的牛场可高达20%-50%,给乳牛业的生产繁殖带来极大的损  相似文献   

14.
给料时间对奶牛采食和躺卧形为的影响T.J.Devrirs等张婵娟摘译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奶牛挤奶后的活动与不同投料时间是否对日采食量和躺卧形为有影响。48头黑白花牛被分成两组进行2*2交叉重复试验:第一组挤奶同时给料;第二组挤奶后6h给料。两组试验牛在每天5:00和17:00挤奶,并利用电子监测装置和定时摄像设备分别来监测奶牛的采食时间和在饲养室中躺卧与额外运动时间。结果显示:在挤奶后6h给料可使摄采时间增加12.5%,这一变化是给料后第一小时采食可使时间增加82%和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量越高营养需要越难满足,越容易发生繁殖、代谢等疾病,所以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的风险远高于普通奶牛。目前国内牧场每年要淘汰20%~30%的奶牛,其中繁殖障碍、肢蹄病和乳腺炎是导致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而因繁殖障碍导致淘汰的奶牛占淘汰奶牛的25%以上,给牧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奶牛牧场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牧场牛只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蹄病淘汰的奶牛占4%~5%。奶牛蹄病临床上主要有蹄变形和腐蹄病两种。据报道,我国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在30%以上,夏季炎热地区尤为严重。本病发生后奶牛蹄部疼痛不仅会影响发情,而且在治疗期间会导致弃奶和增加治疗费用,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患本病的奶牛痊愈后,在后续的生产和繁殖方面,对奶产量和繁殖影响均较大。因此,预防奶牛蹄部疾病的发生,对提高奶牛养殖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比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采食、反刍、逍遥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选择体重、胎次相近的8头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其中,4头处于泌乳盛期(泌乳盛期组),4头处于泌乳后期(泌乳后期组),进行了采食行为观察和消化试验,两组奶牛预饲期20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天的干物质采食量为21.2 kg,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组的14.1 kg(P<0.01),但两组奶牛的采食时间和采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千克DM采食的时间也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奶牛(P<0.01);一昼夜总反刍时间泌乳盛期组奶牛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每千克DMI需反刍时间泌乳盛期组奶牛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躺卧、走动和站立时间与泌乳后期组奶牛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泌乳盛期组奶牛日粮中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两组奶牛N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5.8%、67.8%,A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4.2%、60.7%。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天津市奶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奶牛存栏15万头左右,成母牛存栏9万头左右。全市现有151家奶牛养殖场(区),其中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区136家,存栏规模在500~1 000头的养殖场区62个,占41%,1 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区38个,占25%。现有奶牛养殖小区66个,占43.7%。全市奶牛群年平均单产达到7吨以上;其中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成年奶牛2014年年均单产达到10吨以上,个别牧场已达到12吨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饲喂相同日粮对采食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相近的8头健康泌乳牛,其中4头处于泌乳盛期(泌乳盛期组),4头处于泌乳后期(泌乳后期组),2组奶牛饲喂相同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24.0 kg)高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千克干物质的采食时间、一昼夜总反刍时间、躺卧时间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由此可见,泌乳盛期奶牛采食时间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泌乳盛期奶牛躺卧时间极显著少于泌乳后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散放式牛舍卧床设计尺寸、垫料表面类型、卧床维护以及其他四种管理措施对奶牛躺卧时间的影响,并根据笔者在牧场舒适度评估过程中的经验,给出了多种有益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