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近几年储鲜、包装和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鲜食甘薯种植逐年扩大,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已成为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而精选品种、育足壮苗、确保适时早栽是实现鲜食甘薯丰产丰收的基础。今年的鲜食甘薯生产上要早建炕、建火炕,火炕率争取达70%以上,具体技术应主要抓好以下3点。  相似文献   

2.
主要进行了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近几年储鲜、包装和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鲜食甘薯种植逐年扩大,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已成为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而精选品种、育足壮苗、确保适时早栽是实现鲜食甘薯丰产丰收的基础。今年的鲜食甘薯生产上要早建炕、建火炕,火炕率争取达70%以上,具体技术应主要抓好以下3点。  相似文献   

4.
张县丽 《河南农业》2023,(19):12-12
心香是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科学所选育的早熟鲜食甘薯品种。该品种鲜食口感最佳, 蒸煮后口感绵糯香甜,是鲜食甘薯中的高端品种之一。2019-2022 年,林州市连续4 年开展了心香甘薯双季生产技术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豫北地区选用早熟甘薯品种心香开展双季生产是可行的。现将主要生产技术总结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薯是日照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效益较高,尤其是鲜食型品种,市场行情较好。通过调研发现,日照市鲜食型甘薯生产管理比较粗放,单产水平较低,传统的种植技术已无法呈现持续性发展,更谈不上优化升级。为保障市场供应、增加薯农收益,鲜食型甘薯生产要按照“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可持续”的原则,实现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当前无公害鲜食甘薯的主要品种及其主要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无公害鲜食甘薯的开发利用,对于生产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是甘薯的传统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鲜食型甘薯种植基地。为推进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分析了临沂市甘薯生产具有规模生产、栽培模式多样、新型经营主体规范的优势和存在品种更新换代慢、机械化程度低、加工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遵义市生产的蔬菜型、鲜食型脱毒甘薯品种,引进7个蔬菜型、鲜食型脱毒甘薯,比较了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生物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001、紫云甘薯、1083、广薯87、浙紫1号适宜作蔬菜型、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从生产基地建设、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各个环节分析,建成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鲜食甘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药用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要求,鲜食甘薯越来越受青睐。改善甘薯品质,提高产量和增加无公害鲜食甘薯的上市率,是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根据甘薯的生长特点,提出无公害甘薯生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苏北江淮平原区鲜食甘薯产业提质增效的技术需求,针对本地区地理气候和生产特点,围绕农机农艺深度结合,提高鲜食甘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经多年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相结合,集成制定了苏北江淮平原区鲜食甘薯水肥一体化高效生产技术。本技术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地鲜食甘薯生产实际,对产地环境、耕作质量、健康种苗、水肥一体化技术、轻简化管理技术、病虫草害防控等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该技术既有利于应对极端气候,又减肥增效,具有省工节本、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对促进鲜食甘薯产业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迷你型甘薯浙薯132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薯13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迷你型甘薯品种.薯块红皮桔红肉,甜度高,软硬适中.2007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和国家甘薯品种鉴定.主要适合作迷你型甘薯生产,早收早上市,也可兼作薯脯加工和常规鲜食甘薯种植.作迷你型甘薯生产时生育期应控制在80~100d,商品薯率7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甘薯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总产约1亿多吨,均居世界首位。甘薯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居第四位,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60年代前甘薯主要用作粮食和饲料,其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甘薯逐渐转变为工业原料。目前,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已形成一个新型行业。以甘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产品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发展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可以做到物尽其用,扩大产品的用途,提高产品价值,增加国民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从而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陈海含 《湖南农业科学》2006,(3):122-122,128
建立适应甘薯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多元品种体系,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方式,按最终加工产品建立不同类型的甘薯专业生产带,整合甘薯加工企业,开拓甘薯深加工和建立有机甘薯生产基地,是娄底市甘薯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甘薯生产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甘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鲜食甘薯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其作物价值、培育标准以及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鲜食甘薯的薯种培育、苗床与薯苗管理、田间管理、收获和贮藏。  相似文献   

16.
甘薯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鲜食型甘薯的选育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甜度则是鲜食型甘薯选育的重要指标.甘薯熟化后的甜度取决于麦芽糖含量,麦芽糖含量的变化不仅受β-淀粉酶活性的调控,而且受甘薯淀粉糊化特性及熟化方式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甘薯熟化过程中麦芽糖合成相关酶的研究进展,以及淀粉糊化特性和熟化方式对麦芽糖合成的影响,旨在弄清甘薯块根熟化过程中麦芽糖变化的影响因素,为鲜食型甘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薯种植产量高,效益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目前正是四川省甘薯生产的关键时期。新冠疫情对全省甘薯育苗、苗床管理、甘薯贮藏、鲜食甘薯销售等造成了较大影响,薯类创新团队根据多年对我省甘薯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调研,提出了甘薯春耕应急生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甘薯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其区域分布、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规模、产品品牌、主要销售市场及渠道,阐述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甘薯主产区,2019年甘薯种植面积20.4万ha,总产量242.3万t;甘薯种植遍布全区,种植品种多且杂。种植季节以夏秋种为主,6—8月扦插种植,10—12月采收;桂东南地区全年均可种植甘薯,满足周年鲜薯供应。广西甘薯大约35%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以甘薯粉丝和薯干为主,还有少量的薯片和馅饼等休闲食品,60%以上用于鲜食。甘薯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为主,电商销售和自行销售为辅。广西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气候环境、产业基础及种植效益优势。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2010—2019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甘薯产业总体发展较平稳;但存在种植品种退化、缺乏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深加工及品牌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功能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规范无毒健康种苗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甘薯产业联盟,打造品牌效应,完善甘薯优势区域布局,延长甘薯产业链,以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彰武县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辽西北干旱丘丘陵区的甘薯生产。  相似文献   

20.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 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