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方艳 《乡村科技》2019,(12):114-115
“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紧紧围绕着生态循环农业,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以水稻种植为核心、以畜牧养殖为支撑、以秸秆回收利用为载体来促进种养殖业循环发展。本文首先概述“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其次分析“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南阳盆地岗坡旱地面积较大,岗坡地主要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等一年二熟,麦后夏谷子面积很小。因为谷子耐旱耐瘠性较强,在岗坡地种植易于获得较高产量;近几年谷子价格较高,岗坡地种植谷子也易于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南阳岗坡地区域种植谷子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谷子的生态及生长特性1.1生态特性1.1.1耐旱性。谷子是耐旱性较强的作物,但其耐旱性具有阶段性。播种后在土  相似文献   

3.
生态种养获高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利用食物链进行综合立体生态养殖,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农工走出了一条"链式"特色种养之路。该团十连农工汪光伟,构建种植—养殖—种植的生态循环,走种养结合的道路,利用青贮氨化法,使农作物秸秆变成优质饲料,以草代粮饲养牛、羊,用牲畜粪便培肥地力,"以农促牧",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82-1785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玉米与苦参、冬小麦—谷子与苦参以及胡麻与苦参3种间套作类型,分析山西丘陵旱作半干旱区适宜苦参"粮药"间套作的类型。结果表明,玉米/苦参套作类型中苦参产量最高,小麦—谷子/苦参间套作类型的经济产量最高、生态效益最好;眉县苦参产量最高,赤峰苦参产量最低。研究将为苦参粮药种植模式的筛选、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宋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3-7364
[目的]为了研究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的表现及增产效果。[方法]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结果]在小麦这4个生育关键时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抗干热风能力,增加千粒重,大幅度提高产量,其中,在小麦这4个时期分别喷施3 750 ml/hm2的"生态源"叶面肥效果最好,增产达18%以上,收益最好。[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豫东平原农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方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添优质牧草种植,实行三元种植结构模式,优化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最佳搭配比例,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田生态。[结果]农-草-牧的耦合,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牛、羊、兔分别增长149.6%、92.6%、91.3%;禽类鸡(肉鸡、蛋鸡)、鸭、鹅分别增长139.3%、188.7%、33.3%,畜产品结构得以调整,减少了粮食消耗;拓宽了物质、能量转化途径,促进了物质能量循环。畜牧业的发展,牧草、秸秆过腹还田,营养元素归还量增多,有机氮比例增大,氮素转化效率显著提高。种植业调整后,每千克氮素产量增长23.1%,有机氮增加33.8%,无机氮有机氮之比为1∶0.8,化肥用量降低,土壤养分比例趋于协调,农田生态进入良性循环。农田养分输入输出状况良好, N、P、K输入均大于输出,保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开放型扩大上升循环。[结论]这种"粮-经-饲"协调发展、农牧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在豫东平原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小麦啃青”是指小麦在出苗后至返青期前,将麦苗作为青绿饲料为羊提供优质饲料,同时羊产生的粪便为小麦生长提供有机肥来源,使小麦产量和品质稳中有升,羊越冬育肥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农牧结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猪沼粮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能将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向粮食种植和畜禽养殖二元结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上海农场大力推进应用了猪沼粮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现对上海农场发展猪沼粮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实践情况、沼液高效利用与稻田施用技术、取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模式的规模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长治市广大农民朋友在谷子生产中施用羊肥的情况非常普遍,种植谷子施用羊肥不仅能够明显增加谷子产量,尤其对谷子品质的改善,具有其他肥料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老百姓对不同品种羊肥的施用量和方法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不仅制约了谷子产量的提高,同时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浪费。因此,探究不同品种羊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施肥方法,是当前长治市谷子生产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羊肥在谷子上的肥效比较试验研究分析,以探索出不同品种羊肥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指导农民朋友科学施用羊肥种植谷子,为长治市小米绿色有机旱作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稻-灯-鱼-菇"生态循环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即在稻田中种植一季超级稻,在田间装诱虫灯杀虫,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同时在稻田中放养禾花鱼,形成立体种养相结合的模式,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草作为种植双孢蘑菇的原料就地堆制经发酵后种植双孢蘑菇,收菇后菌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还田应用,是一种具有生态、循环、高效特点的现代农业种植新模式。"稻-灯-鱼-菇"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稳定粮食生产,还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t粮万元"的目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国家宏观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中性洗涤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巴什拜羊采食量、日增重、屠宰率、器官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不同秸秆源的NDF对巴什拜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1.76±4.86) kg的羔羊20只,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为Ⅰ组(饲喂玉米秸秆为纤维源的日粮)、Ⅱ组(饲喂小麦秸秆为纤维源的日粮),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试验Ⅰ组、Ⅱ组羊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间试验羊头、蹄、肾脏、胃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肝脏和肺重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Ⅱ组血清球蛋白、葡萄糖、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钙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血清白蛋白含量、白球比、甘油三酯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两种秸秆来源NDF的日粮对巴什拜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NDF来源的日粮对肝脏和肺部器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影响较大,以小麦秸秆为NDF来源的日粮可能更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下茬冬小麦苗期化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谷子产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谷子连作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谷子分泌的化感物质对自身有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品种谷子的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盆栽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品种、植株部位和提取液浓度的谷子水浸提液处理时,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萌发的根长和芽长比对照明显变短,抑制作用差异显著;谷子茎秆和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小麦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Y(II)的走势基本相同,稀释10倍和50倍液处理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较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伴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系统II最大光合效率(Fv/Fm)呈现先降低后略微上升的趋势,3个参数均表明茎秆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要强于叶片;小麦苗期叶片SOD和POD酶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子秸秆残留的化感物质在适当浓度下会对小麦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增产菌是从植物根部筛选出来的一种植物保健益素。为了明确增产菌对旱粮作物的增产作用及其经济效益,1988年我们在本所对谷子、玉米、小麦等作物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应用北京农大植保系生产的广谱性增产菌,在谷子、玉米、小麦上做了菌粉拌种(3%)、菌液拌种(2%)、拔节后叶面喷施10—50毫升/亩及菌粉拌种后再叶面喷雾等处理,小区面积0.01亩。  相似文献   

14.
王琳 《河南农业》2012,(9):7+49
旱作农业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当是:立足干旱特点,变对抗种植为适应种植,扩大耐旱作物品种面积,压缩高水肥作物品种;稳定小麦产量,适当扩大红薯、大豆、谷子、烟叶、油料、辣椒等高效作物面积;将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以市场为导  相似文献   

15.
<正>以板栗、核桃为主的果树发芽晚、落叶早,年树体生长时期比较短,与谷子间作共生期一般70~80 d。通过适当提前谷子播种时间,使其在板栗、核桃树展叶遮荫前充分生长,利用果树与谷子生长的时间差,进行错时、错季种植,科学调节好果树与谷子之间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可实现果粮双丰产。1播前准备1.1平整土地。谷子种子小,发芽力弱,精细整地是确保全苗的关键。春季耕层解冻后,及时耙耧土地,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无大土坷垃,同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是践行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对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重点介绍几种基于"土地整治+"理念的发展模式,以期为绿色国土和生态国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6月23日,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沁县定昌镇羊沟村的谷子地里,许多农民都汗流浃背地忙着在地里间苗。相比之下,同村的郭庆福就比较轻闲。由于他在播种时采用了一种"谷子化控间苗技术",地里的谷子出苗后不但不必费力间苗,长得还很壮实。此项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根据谷  相似文献   

18.
张晶 《饲料博览》2005,(5):58-58
科学配制羊的日粮,能够更好的发挥饲料的利用价值,同时也能使羊正常生长。当前我国由于羊的生产形式与国外不同,在制定羊的日粮时完全依靠饲养标准是不现实的,羊的饲养各有千秋,所用饲草饲料不能完全统一,因此在制定羊的日粮时,应对羊的生产中几个主要环节如配种期、妊娠期、哺  相似文献   

19.
关键词     
正【循环农业】循环农业转变农民增收方式近年来,云南省龙陵县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富县战略,着力推动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探索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和产业链条生态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该县推广沼气池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重点,坚持"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循环利用、持续消费"的循环经济理念,形成了"种植-养畜-粪便-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型产业链条,构建"畜-沼-粮""畜-沼-果""畜-沼-石斛"三种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辽宁西部朝阳地区适合发展林果产业。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林下作物种植经济效益,探讨了4种林(果)粮间作栽培模式,苹果与小麦间作、苹果与红薯间作、桃与谷子间作、大枣与大豆间作。经效益分析表明,苹果与红薯间作纯经济效益最好,桃与谷子间作纯经济效益次之,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