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根据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深入推进改革,提升垦区农场市场化改革和企业化经营水平,更好发挥农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然而部分垦区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步履艰难,有些国有农场按照《公司法》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甚至比原国有农场运行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究其原因,是国有农场仍在沿袭以土地承包式经营为实质的传统“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2.
<正>一、河南垦区基本情况河南垦区现有农场96个,分布于全省17个市的74个县(市、区),其中省属农场3个,市属农场8个,县属农场85个。全省农场土地总面积71.4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总人口12.9万人。全省农垦年实现生产总值17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河南农垦以农业生产为主,一、二、三产业齐全,农业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产品主要有猪、鸡、牛、鱼等,工业产品主要有面粉、方便面、乳制品、饮料酒、酒精、饲料、磷肥、缸套等。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农垦的优  相似文献   

3.
<正>辽宁农垦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省农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一、实现"两个率先"的基础条件辽宁垦区所属国有农场109个,分布在14个市地,农场国有土地总面积51.3万公顷,其中耕地15.5万公顷。农场辖区总人口92.7万人,其中从业人员46.9万人,在册职工29.3万人。2013年全系统完成生产总值276.3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垦区人均纯收入达到12627元。  相似文献   

4.
张韧  夏西超 《中国农垦》2009,(10):28-33
就历史而言,河南垦区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垦区之一,为我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就规模而言,河南垦区共有95个国有农场,土地面积共65万亩,分布于全省的74个县、市、区,规模并不大。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新洋农场是一个农工商综合经营、科工贸一体化的国有农垦企业,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5亿元左右,营业收入3亿元左右,利润总额5000万元左右。近年来,我场紧紧围绕“发挥农垦在建设现代农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的目标,积极优化结构,夯实农业基础,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农垦是我国内陆耕地面积最大的垦区,自1953年首个国营农场——五三机械农场开荒建设伊始,就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农垦不忘初心、紧跟时代,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农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垦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全国农垦第三;全面深化农垦改革,作为全国农垦6个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农垦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垦区,共有65家国有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万亩,总人口145万人。湖北农垦属非集团化垦区,国有农场全部实行属地管理,近两年来,湖北农垦结合垦区实际现状,提出和实施了"三抓三突破两率先"的发展思路和"四化两转变"的改革路径,积极探索非集团化垦区走集团化道路的改革发展模式,2015年湖北农垦在原种业公司基础上,成立了"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作为湖北垦区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云南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加强农垦国有农场农业职工负担管理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逐步建立防止国有农场农业职工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使党的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垦区广大农业职工。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为发挥农垦优势,全面提高河南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职工收入,在部农垦局“农垦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河南垦区从2002年起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创建活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截至2004年底,河南农垦已经有10个农场17个产地的25种39个农产品(大米、小麦、大豆、蔬菜、水果、生猪、鱼类等)得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获省级  相似文献   

10.
许昌农场土地面积只有1.1万亩,在河南96个国有农场中属中等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农场保持稳步发展,效益在全省农垦系统中一直名列前茅,曾获全国农垦种子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星火奖、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等荣誉。农场的"兆丰"品牌是河南农垦种业最有竞争力的三个品牌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任领导班子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垦全力攻坚,终于啃下“两个3年”任务这两块硬骨头。截至2018年12月4日,山西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全省垦区26个国有农场中,16个农场实行生产经营职能与社会职能内部分开,2个农场在农场设立政府派出机构,8个农场承担的社会职能移交到地方政府统一管理;根据11月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尽快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8]1576号)精神,山西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提前完成,土地权籍调查面积30.28万亩,确权率为97.6%,登记发证面积29.74万亩,发证率为95.8%(农业农村部要求确权率达到92%以上、发证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农村部直接指导下,广西农垦实施了有史以来范围最广、层次最深、影响最大、最为彻底的改革,圆满完成了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两个三年”硬任务,在全国农垦率先完成了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农垦是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一、河北农垦是全国农垦的一支骨干力量,在全国农垦系统占有重要位置一是区域面积大。全系统共有32个国有农牧场(23个农场,9个牧场)和1个省级农垦科学研究所,人口46万,职工7万。土地总面积590万亩,在全国内陆垦区中排名第五,其中耕地147万亩,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9日至10日,农业部农垦局在哈尔滨召开了农垦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座谈会,27个垦区分管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与会代表汇报了垦区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交流了经验,讨论了《国有农场农业职工负担管理办法(试行)》,对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农垦局副局长彭剑良主持。农垦局局长杨绍品在讲话中对农垦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进行了布置。现将杨绍品局长的讲话摘要如下,供各垦区学习贯彻,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垦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农垦的问题不仅是改制问题,而且是生死存亡问题。有些垦区已将国有农场下放,甚至提出“农场变农村,农工变农民”。“两变”做法将使几代农垦人共同缔造的农垦事业不复存在。从全国农垦情况看,大部分垦区向集团化发展,使农垦实力得到增强,集团化应是农垦改制的主要形式。甘肃农垦是个小垦区,规模较小,在全省经济中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系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由原省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改制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现有省内农场20个,土地面积100万亩,海外(津巴布韦)农场10个,土地面积18万亩。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出台后,安徽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9月9日正式印发了省级实施意见,明确了以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建设为中心,以垦区集团化和农场公司化改革为主线,以农垦体制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垦》2012,(12):21-23
浙江农垦现有120家国有农垦企业和农业事业场,分布在全省56个市、县,土地总面积30.6万亩,总人口8.6万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农垦认真贯彻新时期农场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场转型发展,国有农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垦系统共有29个国有农场和一个农垦科研所,全系统共有人口40万人,土地总面积532万亩。2006年实现农垦生产总值88.9亿元,在全国各垦区中排第5位;实现利税15.7亿元,人均GDP达到22212元,人均纯收入5289元。一、改革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农场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运行不顺畅,农场应履行的职责和应享有的权利存在严重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垦》2012,(3):16-19
重庆农垦经历10余年的改革改制和结构调整,已逐步转型为以农业产业链经营为核心主业的现代企业集团。区别于其他垦区的典型特征,重庆垦区基本没有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国有农场土地,总量不过1万亩的原农场土地已基本成为城市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农垦是农业部直属垦区,创建于1951年。1994年在省级机构改革中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同时保留"广东省农垦总局"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体制上实行"部省共管"。垦区实行"省农垦集团公司(省农垦总局)→二级农垦集团公司(管理局)→国有农场"三级垂直管理体系,现有土地343万亩,总人口37.98万人,下辖大中型国有农场(含农工贸一体化龙头公司)45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