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农垦》2014,(7):9-9
<正>湖北省国营周矶农场位于潜江市境内,属江汉平原腹地。农场总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万余人,辖4个农业分场、4个场直单位、22家工商企业。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精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等形成了鲜明的现代特色农业,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2年中央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13年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转变,显示了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了媒体和农民的广泛关注。家庭农场属舶来品,像美国、法国这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家庭农场已非常普遍。它相当于一个种粮大户的升级版。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家庭农场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其规模的低限是获得家庭成员基本消费收入的规模,其高限  相似文献   

3.
关于家庭农场,我国早年就有雏形。农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开始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又被赋予了新的概念。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开始出现土地闲置现象,致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鼓励、扶持种田能手和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创办新型家庭农场,并指出了创办家庭农场的五大好处:一是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农业高新科技;二是家庭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下对推进合作农场的解读,选取江苏省太仓东林农场为例,分析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制度的基础要素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讨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机制。结果表明,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合作农场),呈现出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民就业保障与农村的社会管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形成了集种植业(稻田和果园)、养殖业(猪场和羊场)、生态旅游业"三位一体"的优化组合。阐明了推进合作农场的制度创新机制主要体现为,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三种制度共同约束;三位一体的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运行。提出了多途径提高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绩效,多维度加强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发育等建议,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提供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宁海县青珠农场位于宁海县东南部,农场土地总面积7300亩,标准海塘长2881米,人口1138人。场内土地集中连片,农业设施较为完备。近年来,农场紧紧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力促农场经济繁荣"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企业、产业、区域"互联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经  相似文献   

6.
扬帆农场和D村农场是两个典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个是"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一个是"集体经济+公司+农场"的经营模式.扬帆农场通过"个性定制""采摘体验"和"定点配送"的方式进行经营.D村农场则通过"一二三产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工合作的部门设计,实现了现代农业的价值增值.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要拓展农业多功能,创新"小而精"农业,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公司化经营模式等.政府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构建以农业科技、信息、人才为主的服务平台和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什么是家庭农场?农业部的权威解释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堤上胡村胡文彬的家庭农场里,我们看到了家庭农场的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对补贴对象进行了适当修改。根据意见,补贴对象由原来的"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改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其中,个人既包括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也包括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他居民;农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9.
<正>未来新型职业农民从哪里来,进城打工的传统农民最终归宿在哪里,家庭农场与承包大户有什么区别,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在哪里,中国式家庭农场怎样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等,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编辑部一行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从’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后,新型职业农民就成为农业新闻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呢,他和家庭农场是什么关系,这需要从概念上澄清。"朱启臻说。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1.
<正>从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经验看,家庭农场是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的经营模式。在中国,发展家庭农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创新之举,也是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良莠不齐,有成功范例也有失败教训。其原因包括人才、资金、土地转让产权、地方政策扶持力度等不尽相同,致使部分地区对家庭农场的成立还在摸索阶段。据武汉市农业局消息,"十二五"期间,该市拟将家庭农场培育成为新型农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其新的信号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些个人和机构将会获得更多国家补贴,特别是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家庭农场"是一个陌生又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3.
经过53年的建设发展,湖北省官庄湖农场由过去的一片荒凉,变成今日的田成方,树成行;棉白稻黄,果茶飘香;猪羊成群,鱼虾满仓;楼房鳞次比,银线连接四方种、养、加齐头并进,农、工、商经营有方。具有现代农业雏形的官庄湖农场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一片盎然景象。农场在高效农业上做文章.推行了"麦-瓜-棉"等一系列立体高效套种模式,2012农业总产值9110万元。农场加快工业化进程。2012年重点培植的"应强纸业"项目,投资近亿元,销售收入达2.3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农场建成集商品、贸易、餐馆业、服务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建设大街。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家庭农场,我国早年就有雏形。农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开始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又被赋予了新的概念。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开始出现土地闲置现象,致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鼓励、扶持种田能手和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创办新型家庭农场,并指出了创办家庭农场的五大好处:一是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农业高新科技;二是家庭  相似文献   

15.
依托农垦资源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和自然、人文景观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产业。农垦企业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农场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把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龙感湖农场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围湖垦建的一家省属国有农场。近年来,农场确立了以建设"两型社会"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打造"百亿元产业场"为目标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高效循环农业,推进了发展水平和发展质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近年来提出并践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对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宁波模式"的深入调查基础上,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进行浅显分析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出现。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一)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这意味着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要远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党中央就"三农"问题连续出台的第十个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户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一、家庭农场的概念家庭农场通常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农业部看法,比较规范的家庭农场应符合以下条件:1.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即非城镇居民。2.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3.以农业收入为主。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4.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经营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也相应提高,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