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园林植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工科背景的学校大多缺少园林植物设计的教学经验。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展了"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评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普遍缺少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积累,二是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薄弱,三是学生的植物设计脱离实际。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课程的教学重点,提出了"积累-融合-实践-创新"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应促进园林植物设计理论和经典案例的融合,三是要重视园林植物景观调研和测绘实践,四是要培养学生在园林植物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课程改革后,学生提高了对园林植物设计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科学、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美术教育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素描风景画"课程属于专业绘画范畴,是衔接美术基础与设计的重要特色课程。该课程以创作性为核心展开系列美术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特点表现为以传统为根基,突出教师课堂示范演示以及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点,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开展课程教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在取得诸多教学成果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艺术表达设计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设计"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三维园林空间的认知与设计。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存在着课程教学的空间维度有限、授课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课程教学成果有待丰富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尝试将虚拟现实(VR)技术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虚拟现实(VR)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3种特性,可以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增强学生的空间模拟感受。围绕虚拟现实(VR)技术的关键点,探讨了虚拟现实(VR)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首先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一个风景园林案例的三维全景课件库,学生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进入到虚拟场景中体验世界各地优秀的园林景观,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选择优秀园林空间案例,进行VR信息的采集;其次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设备或学生借助简易VR眼镜,观看已经制作好的全景案例,以360度旋转视角对学习案例进行观看与研究;最后,在园林空间设计方案推敲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风景园林的细部设计、空间构造效果、环境的模拟和施工等进行仔细推敲,从而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优化。虚拟现实(VR)技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户外游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选修课,其课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设计理论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华中农业大学"户外游憩设计"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游憩场景认知—游憩理论引入—游憩主题辩思—游憩设计拓展"教学框架,探讨了运用体验式和情景式教学进行游憩场景认知、运用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进行游憩理论学习、运用研究式和讨论式教学开展游憩主题辩思以及运用任务式和自主式教学开展游憩设计拓展等多元教学方法。最后,从理论学习、课程实践效果、课程论文质量及课后学生反馈等方面阐明了课程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5.
"设计表现技法"是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过渡阶段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针对"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了以培养设计思维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首先,加强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其次,创新课程的练习方式;第三,增加案例教学;第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后,提升了学生设计的表现水平,增加了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三维成型技术进行辅助生产和建造的一系列技术的统称。首先对当前较为普及的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的优势。其次,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首先应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的综合能力;其次,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的讲授应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即循序渐进地设置课题,根据学生兴趣设置专项课题,由浅入深地安排专项课题任务。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后,使学生掌握了新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三维空间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主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极具重要性,"主题点题"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精髓。因此,针对设计课程教学对"主题创作"重视不够、学生存在忽视主题思维的不良设计习惯等问题,对"主题创作"模块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以学生参与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和设计水平为目的,设计了由"天人合一""场所文脉""场地变迁与重生"3个子模块构成的应用于设计课程教学的"主题创作"模块,以加强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其次,在"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教学中,对"主题创作"模块的应用进行了实际操作。根据"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选择和确定设计题目,然后通过学生的设计作业落实"主题创作"模块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验证了"主题思维"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针对传统"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缺乏、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的优化途径。一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内容,以实际案例为抓手,从课程教学准备阶段、实习案例认知阶段、实习成果展示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二是优化综合实习的教学资源,增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建立虚拟园林工程实验室,改造计算机机房、模型室,为学生开展综合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三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对综合实习内容的预习教学、综合实习案例的认知教学及综合实习成果展示教学,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四是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综合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课程预习报告》和《案例认知报告》以及实习案例的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采取的是教师团队评分、学生实习小组互评和小组自我评分3种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对学生在实习过程的评价,又兼顾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优化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为学生成为职业设计师打基础。结合"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从设计思维、设计表达形式、课堂组织和课程考核方式4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首先从体验到设计、从结构到重构两种途径开展了设计思维的训练;其次,创新了设计主题的表达方式和设计形式;第三,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第四,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后,学生初步掌握了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脑思考、用手表达的学习方法,学会了从独特的、非常规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事物的结构,学会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风景园林学科对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风景园林设计设计实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推动了本科院校在学科发展与教学上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然而部分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存在重理论及软件技能轻营建实践的教学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不能满足当下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实践环节是十分重要的。《景观小品设计》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对该课程开展教学实践与融合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培养实践技能与建立风景园林价值观。一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多种类型景观小品的设计,将所学艺术构成、植物、材料、工程等专业基础知识融合,在动手营建的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并获得提升。另一方面,将实践环节与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播相结合,培养学生作为风景园林人的正确价值观,也让其设计具有温度与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营造创意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对基于图纸表达的风景园林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丰富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设计作品实体建成的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本文梳理了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营造创意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历程和创新点,通过《看不见的广州》战术城市工作坊实践教学案例,展示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营造创意实践》课程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及国际化教学,对风景园林专业视野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开展了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的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从原有的专业基础与设计表现两个板块,拓展到环境认知、创新设计及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专项研究五个板块;改进教学方法,分别从兴趣引导的启发式教学、基于实践的互动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与个人与团队分工协作教学方面,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创意花园竞赛"课程教学是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具有特色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在校园的现实场地中,按照基地分析、方案设计、图纸表达、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等步骤,深度参与和完整体验一个风景园林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创意花园竞赛"课程教学的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要立足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开展多学科综合教学,四是由学生自主管理时间。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创意花园竞赛"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室移向自然,将设计落实在基地,是顺应新时期风景园林教育目标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对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科研合作的增多,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作为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在"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为例,基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及研究生课程小班授课的特点,分析了将研讨式教学引入"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同时,从4个方面探究了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途径:一是选取研讨式教学材料,将实际工程案例、具有语言原真性的阅读材料、专业领域的学术热点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材料;二是确立研讨式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基本组织环节包括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提出问题、学生搜集与整理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换学习心得等;三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研讨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示,研讨式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有85%的研究生通过中国-波兰联合培养后,出国留学或进入科研院所深造。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一种学生直接参与实践,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植物形态术语的掌握和应用一直是“树木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形态及其相关术语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探讨了研究型实践教学开展的方式和途径:首先,应明确研究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科学设...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及园林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重设计实践轻工程实践、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大等问题,以花境设计与营造课程内容为例,探讨了强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改革的措施。首先,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次,实践教学能综合多元化的学科发展模式;最后,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应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园林行业的专业人才。课程改革一是要设置以设计与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课题研究项目,确立"理论讲授+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的教学组织形式;二是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包括现场踏勘、市场调研、方案评选、项目施工、植物后期养护等。实践教学强化后,促进了风景园林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代风景园林教育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传统的以掌握施工图编制技能为终极教学目标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风景园林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工程"课程教学研究组基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教育观提出以"智技合一"理念为指导对"园林工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定位"同质化"、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授课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课程教学研究组提出从以下方面入手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是明确以培养具备"大工程观"的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学特色;二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三是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引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由认知性实践、启发性实践、参与体验性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华南农业大学以"智技合一"理念为指导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并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园林类专业"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即采用"校内课程模块+实际工程项目训练、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和实战、顶岗实习就岗就业等3种培养途径"模式分"普才""专才""优才""精英"4个层级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同时,在实施"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同步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为培养园林领域的专项技术能手和技能精英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内化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化课程,强化校内课程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二是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战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重视对技能大赛的指导,以赛促学,以赛带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四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机会,落实"就岗就业",加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锻炼。经过几年的实践,"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丰富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二是为高职院校与园林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三是促进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屡获各类技能大赛奖项,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专业认同感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四是增强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风景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提出以校园为对象的园林工程实景教学设想。因为校园环境基本涵盖了园林工程的主要类型,加之校园实景教学具有便捷、可控的优点,因此"风景园林工程"课程适合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阶段性的校园实景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环境中认识了解园林工程的类型、材料、设施设备及工程施工方法,从而使理论知识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校园实景教学的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的组成,并以3个场景为例,讲解了校园实景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风景园林工程"课程实施校园实景教学后,学生对工程材料的认知度有了大幅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和工程设计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博士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教研团队在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①课程教学在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受到忽视;②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脱节;③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改革措施:①明确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的;②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③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解析环境微生物图谱的能力。基于本次教学改革提出三点建议:①进一步优化教学案例,以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②在课程教学的图谱案例选择、生物组学技术的前沿性与实用性方面还需要加强;③融入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