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兴安岭地区松杉灵芝棚式栽培技术成熟,生产初具规模,但松杉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尚在研究。阐述松杉灵芝仿野生栽培环境、菌种制作,袋料菌棒覆土出芝、木段菌棒覆土出芝、生料木段覆土出芝等技术要点,对大兴安岭地区松山灵芝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庆元县黑木耳和灰树花的栽培量较大,栽培后的废菌棒较松散,仅有部分被还田,其余随处丢弃,影响环境。如今在农村环境全面整治的氛围中,只有充分挖掘废菌棒的利用价值,才能让菇农自觉收集并予以利用。因此,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进行了黑木耳和灰树花废菌棒栽培榆黄蘑试验,获得成功,在黄田镇大坑村建立了生产示范基地,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袋料黑木耳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种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椒江新绿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从黑木耳菌棒制作到出耳采收,探索出了一套袋料黑木耳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方气候特点,结合黑木耳生长特性,采用全日光、间歇弥雾长袋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以福建省尤溪县海拔250 m的气候为例,黑木耳8月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地摆场,11月~翌年3月出菇.从出菇场地选择、发菌棚搭建、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刺孔晒筒、出菇喷水、清洁化干制、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南方长袋栽培黑木...  相似文献   

5.
徐代贵  姜建新  陈华 《食用菌》2011,33(3):52-52
传统的代料栽培黑木耳由于需要搭建菇棚、覆盖薄膜,大大增加了栽培成本和管理难度,制约了生产发展。黑木耳仿野生栽培采用段木生产的露天出耳方式,不仅节省了大棚和薄膜投资,而且结合微喷技术,模仿自然环境更适合黑木耳生长,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20,(4)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贵州铜仁栽培的黑木耳污染菌棒的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度,并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菌棒中所得真菌属共计42种,其中污染真菌相对丰度大于1%的有蜡孔菌属(Ceriporia)、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FY4的优势菌群为蜡孔菌属(93.49%),CY5的优势菌群为曲霉属(57.06%),CY8的优势菌群为木霉属(30.22%),FY9的优势菌群为蜡孔菌属(99.99%)。研究对黑木耳染菌菌棒真菌的组成和种类从分子水平进行了鉴定,为黑木耳的栽培和杂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黔东南州采用"室内发菌,林下出耳"的分段式模式林下栽培黑木耳,主要技术为室内控温控湿发菌,林下出耳包括林地选择及整理、菌棒制备与菌丝培养、菌棒排放、加湿增光催耳及杂菌和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黄卫华 《食用菌》2014,(3):74-74
<正>近日,由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组织实施的黑木耳胶囊菌种繁育与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取得新突破。"今年使用黑木耳胶囊菌种以后,成活率提高了,省工了……"示范户兴奋地告诉我们。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问题长期困扰黑木耳栽培。菌种是决定食用菌生产得失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为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黑木耳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降低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林地,生产仿野生富硒香菇,总结了林区选择、菌棒制作、废旧菌棒处理、林下培菌模式、覆土灌水、出菇管理以及采收方面的林下香菇栽培技术要点。试验及实践证明林下生产仿野生香菇技术具有突出的生产优势,不仅菇品富含硒元素,生产效益也很可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丽珍 《食用菌》2017,(5):70-71
<正>黑木耳属于中偏高温型菌类,抗杂菌能力较强、适应性广、产量高,栽培效益好。笔者利用冬闲中稻田露天仿野生栽培黑木耳,经过多次试种,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规模化栽培,每袋用干料1.1 kg,产量0.86 kg,产值7.8元;产品具有耳片坚挺、肥厚、深黑色、有光泽等优质特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灵活安排栽培季节及选择适应性菌株  相似文献   

11.
康勇  韩立红  张宇  王揽月 《蔬菜》2018,(3):65-68
为了充分利用栽培空间,提高生产效益,分析了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理论依据,从菌棒栽植要点、黑木耳出耳管理及栗树蘑出菇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温室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管理技术。通过巧妙地利用栗树蘑与黑木耳出菇的时间差,能使农户多种植1茬黑木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设施大棚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的效益,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牵头组建的浙江省黑木耳协作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黑木耳菌棒成品率和产量影响的试验。具体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黑木耳916菌株,由浙江省开化县农科所菌种厂提供。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研究桑园、旱地、水稻田等连续两年以上套种、连作或轮种黑木耳菌棒对黑木耳产量和烂棒发生的影响,2014年我们开展了本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场地试验品种为黑木耳916,由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桑枝袋料栽培。试验地点设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志龙家庭农场新昌黑木耳栽培基地为例,简述黑木耳简易设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其主要技术环节有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菌棒排场、出耳管理、采收、田间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5.
“开化黑木耳”是由浙江省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选育而成,并由省种子管理委员会审定的一个优良菌株。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柔软、单片生,耳面呈褐色并有密生短绒毛,干耳发泡率高,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国标。“开化黑木耳”获国家原产地保护,是国家级绿色食品,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农博会金奖,深受消费者青睐。为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研究推广了“开化黑木耳”袋料仿段木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及配方“开化黑木耳”为中温型菌类,可分秋季和春季栽培。秋季栽培在7月中旬至9月底,海拔600 m以上地区可提前至7月上旬制菌棒,春季栽培选择在10~11月。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17.
黄钶  陈海元 《食用菌》2007,29(1):53-54
笔者于2005年7月从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茵研究所购回100瓶秀珍菇3级种,制作了1800个菌包。于当年9月3日出菇。出了5潮菇后,养料耗尽,菌棒变得轻飘飘的。请教几个老行家和专家,他们说这些菌棒再无用处,惟有烧掉。笔者觉得烧了太可惜,在12月20日将这些菌棒中的一部分搬到野外尝试仿野生栽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代料黑木耳产业在龙泉市迅猛发展,但由于南方适宜黑木耳生产的季节比较短,若培养基中氮源比例高,菌棒易烂且生物转化率低;氮源比例低,又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为探索适宜在本地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标准培养基配比,我们在充分调查培养基的配制与产量质量关系的基础上,选择5个培养基配方进行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总结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模式,为丰富猴头菇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松(杉)林下栽培猴头菇具体包括林地选择、季节选择、菌种/菌棒制备、林下出菇、病虫害防治、采摘及采后处理等技术环节。每个技术环节连接紧密、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地拟合黔东南州林下气候特征与猴头菇出菇期间所需的温度、湿度、光、O2等生态因子,构建适宜的仿野生出菇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陇东林下闲置的空间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的现状,于2013年~2015年连续3年在陇东地区开展林下黑木耳栽培料的配方试验研究,经实地观测菌丝生长状况和菌耳的外观性状,并对产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各个栽培料配方试验中均有菌丝长出,但从其生长状况、外观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在本地气候环境条件下,杂木屑60%、棉籽壳20%、玉米芯10%、麦麸8%、石灰1%、石膏1%是进行林下黑木耳袋料栽培的适宜配方,平均每个菌棒产黑木耳58.4 g,比对照高出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