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现代林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客观需要,河南农业大学对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第一,把握林学特色专业教育教学规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做好专业特色凝练,提出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途径。第二,拓展专业办学方向,优化林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根据现代林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开设林业信息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林业等专业方向;二是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实施《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林业工程师培育计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以核心课程为抓手,完善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并加强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第四,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实施"导师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组建学生创新训练兴趣小组等,逐步形成"教"与"学"循环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重点开展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改革、构建以核心知识为链条的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模式、建设高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等,提升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核心课程,组建林学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2.
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的达成,为农林高等教育发展和农林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指向。作为新农科建设的一部分,新林科建设旨在通过改革创新重点解决林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高等农林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新农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研学结合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农科建设和林业的新发展脱节等。为此,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国际林业发展趋势,对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调整,提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林业人才为目标导向、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产教研融合、加大本科核心课程和“慕课”建设力度的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基于此,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在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一是重新修订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理想信念、林业情怀、人文素养、理学素养、专业综合素质、审辩思维、创新创业、交流协作、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3.
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都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启动的“新农科”建设对林学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也随之有所改变。传统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认识不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教学管理体制弹性不足、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易行、林科教协同育人力度不够、为学生提供的拓展国际视野的空间有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林业行业以及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华中农业大学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路,并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深刻领悟新时代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其内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或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听、学、练、考、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以“三全育人”和课程群建设为核心,构建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课程群的课程体系。三是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包括国家、...  相似文献   

4.
2017年在北京先后召开的“全国高校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创新研讨会”和“第一届京津冀农林院校生命科学教学研讨会”提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科研思维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以课程教学创新作为提高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加强新媒体教材建设,促进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对新时代高等学校生物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贵州大学林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构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集中实践+行业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多元化的行业实践教学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行业实践、推行“双导师制”以加强行业实践的指导、实施“双导师”共同评分与多层面考核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行业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在对两届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的行业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行业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行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和实习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及知识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收获,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但是,也指出行业实践教学存在学时不足、部分行业实践项目与实践课程要求的内容脱节、实践时间安排较为分散、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林学专业行业实践教学的建议措施:进一步优化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行业实践教学;优选行业实践项目,提升行业实践项目的完成质量;稳定校外导师队伍,推进校内“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和聘用工作。  相似文献   

6.
造林难度不断加剧、林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才强林"和"科技兴林"战略的落实等,都对我国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对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探讨。首先,在确定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的目标、基本思路、培养机制的框架等基础上,对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新机制的内涵以及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及其与协同培养机制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其次,提出了协同培养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建议措施,包括协同制定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推进林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科研协同研究,积极探索校校协同、校研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打造专兼结合、能力互补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打造条件优良、资源充足、体系健全、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林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等等。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国外林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林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构想。首先,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应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立足于地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区域生态安全建设。其次,要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林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地方特色教材建设、完善教师的培养与使用机制、建立学术交流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建设适应未来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需要以及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此外,还拟定了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并对预期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提升国民素质以及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体制变革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林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社会对林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林学专业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优秀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尚不能有效满足林学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高等林业教育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背景下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大众化教育对林学本科教育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贵州大学林学本科专业开展了基于大众化教育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实践探索:一是通过实施导师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二是通过鼓励学生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组织与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提升认知能力;四是通过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的结合。从改革后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获奖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数据看,上述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升林学本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深化改革的设想:一是以人为本,实施分类培养;二是采取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四是推行开放式办学,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以期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西南大学以学科平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为基础,提出了开展“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理念与思路;并从“光炯”创新实验班、大学生科技创新“光炯”培育项目、“光炯”学术论坛、创新型研究生后备生源“光炯”抚育计划、“光炯”奖学金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西南大学“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突出体现了以下特色:以“光炯”创新实验班作为实施单元,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光炯”培育项目为平台,培养科研型人才;以研究生后备生源“光炯”抚育计划为保障,优化“本—硕—博”连读培养机制;以“光炯”学术论坛为平台,加强名家大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光炯”奖学金作为奖励手段,激励学生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0.
“树木学”是林学、森林资源保护和游憩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树木学”课程涉及了树木形态、分类、植物地理、生态和资源利用等综合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该课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树木学的内涵。根据现代林业和林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树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树木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重视教材建设,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为林学专业高等教学体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议林业试验设计课程对林学学科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两大基本任务。该文认为,林业试验设计课程提供了林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利于保障林业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提升林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林业试验设计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觉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林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推动了林学学科的建设。因此,该文提出,要通过更新教材、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加强林业试验设计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为了推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各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国外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2种,一是在校企合作教育中企业起主导作用、学校起辅助作用的模式,二是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学校起主导作用、企业处于从属地位的模式。国内各高校开展卓越人才培养的路径主要有2种:一是包括4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本科阶段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二是包括6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本硕博连读拔尖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在借鉴国内外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吉林农业大学对卓越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选拔、实验班学生的培养、英才班学生的培养等予以规范,并对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以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进行林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考评方式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同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作为保障和支持。实践证明,通过对林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林学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突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了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打造研究型教学团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能力,实现了教学、科研“双馨”;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内涵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实施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国家和行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结合我国林产化工专业的教育现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林产化工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专业认知度不高、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措施,包括坚守专业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建全面发展的培养平台和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在人才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和本科生科研训练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科技写作”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然而,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和课程内容与林学专业不契合、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的林学专业特点,从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林学专业本科生“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研实践运用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都有了很大提升,有效提高了“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室内装饰工程”课程以培养从事装饰设计、装饰施工、工程管理、装饰预算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随着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行业对室内装饰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需求旺盛,针对目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潜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基于教育部新工科“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体系和“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从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教学实践资源平台共享以及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教学成效,对复合应用型室内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北林业大学“种苗学”课程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精品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该课程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种苗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是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随着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针对“森林培育学”教学中面临的新问题,紧紧抓住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等措施,全面提高“森林培育学”的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资源优势、管理模式及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并对实践教学基地新的发展机遇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