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监测和信息化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是推进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全面系统分析当前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管理制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从管理层级、管理对象、管理流程、管理要素等角度,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思路,并从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技术规定3个层面,明确了近期的主要工作,旨在逐步形成水利部、省级、地(市)级、县级自上而下、覆盖全面、设计科学、管理规范、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最终达到统一要求、上下协同、稳定推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3年底,全国已建立包括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7个流域监测中心站、27个省级监测总站和108个监测分站的水土保持监测队伍,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机构和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以来,云南省陆续出台和实施了多个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对规范和约束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效果也不错。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难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为依据,深入剖析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性质与特点,阐明了将水土保持监测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有:水土保持监测起步晚、基础差,监测体系存在先天不足;资金投入不稳定、不足额,监测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财政预算科目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顺;监测点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探讨提出了将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与财务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运行,初步发挥了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支撑作用,但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管理滞后、监测设施老化、监测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通过制定水土保持监测站管理规程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引进自动化监测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科研能力建设等,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监测站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以提升监测能力水平、提高监测成果质量。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站标准化管理,是浙江省跟上水利工程标准化步伐、彻底补好"轻管"短板、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监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在水土保持实践中发展起来,并极大地促进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地面径流泥沙观测场和小流域综合试验区水土流失观测,在监测、科研、示范、推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预报,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监测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日益健全,保证了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初步建成,为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公告提供了基础保障;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不断丰富和完善,业务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公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履行法定职责 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监测给予了极高的定位,明确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的职责、任务,中央2012年1号文件提出了强化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近期要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监测站点建设推进全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同时,要加强配套制度、技术标准、设施设备、人员培训等工作,使各地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经多年的努力实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但目前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防治责任不够明确、规范要求的强制条款没有完全执行、临时防治措施不到位、监理监测不规范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强化和规范监督管理、健全验收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水土保持单元工程建设,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组织编制了河南省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系列地方标准,明确了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评定方法和项目划分、评定要求。介绍了标准的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的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技术标准越来越完善、规范,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土保持方案作为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设施后续设计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对生产建设单位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一部分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后或完工后才补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现状,笔者结合近几年参与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和审批管理的实践,从综合说明、项目概况、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投资、水土保持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总结了补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港口码头、独立大桥与隧道、海堤防等涉水交通工程占地性质多为永久占地,土地的原有功能完全转变;由于涉河涉水兴建此类工程,其环境敏感性强,引发的水土流失危害及环境影响较为直接;土石方挖填量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直接进入江河湖海。根据我国有关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等规定,结合涉水交通工程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此类项目准入、限批、缓批的主要条件,从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方面提出了修正完善主体设计、修改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后再报批的条件,以及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排序意见。  相似文献   

12.
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法规综述及其经验启示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发达国家在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取得丰富的经验和研究进展。中国的秸秆利用管理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善。分析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和法规,总结其成功经验,以资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秸秆利用方式以秸秆还田循环利用为主。为了实现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许多发达国家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法规。国外秸秆利用政策主要集中在目标政策、投资扶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与信贷优惠政策、政策激励机制4个方面。国外有关秸秆利用的法规主要包括农业类法规和能源类法规2大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秸秆利用政策与法规的建议:一是明确秸秆利用的主导方式和目标,二是加大政府投资扶持力度,三是制定并实施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四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五是完善和制定有关秸秆利用的法规和条例。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西部开发的需要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综合治理 ,进一步优化措施结构 ,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坝系工程建设 ,稳定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治理 ,按照基建程序 ,推行三项制度 ,建好管好水保工程。西部开发必然要加快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为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要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探究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壤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采用了InVEST模型对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200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量、土壤保持量进行了评估,该模型在计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时,考虑了地块泥沙输移、沉积这一重要水文过程,在计算土壤保持量时更为精确。结果表明:(1)15年间各地类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林地面积的增加量(主要来源为耕地和草地)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量(主要流向为林地和草地)分别达到了3 142.25km2及3 011.27km2,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2)延安市2000年和201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均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侵蚀总量分别为2.20亿t和1.38亿t,15年间各侵蚀强度类型均有向低等级侵蚀强度类型转换的趋势。(3)延安市2000年与2015年土壤保持总量分别为7.72亿t和8.50亿t,且土壤保持量呈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趋势,各地类中林地和草地的土壤保持效果最佳,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是增加区域土壤保持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天然聚合衍生物(NPD)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是坡面土壤侵蚀化学调控措施所采用的一种新型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NPD施加措施(撒施和喷施)及不同施加量(1.0,3.0,5.0g/m2)条件下径流流速特征以及对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NPD的坡面径流流速随降雨历时的变化与裸坡一致,均呈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且流速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过程可用对数方程描述。撒施在1.0mm/min雨强下,延迟降雨初始产流时间8~19min,而喷施在3个雨强下,初始产流的时间整体上较裸坡提前1~2min;(2)与裸坡相比,施加NPD具有显著减小流速的效应,且雨强越大,减小流速的效应越差;施加不同剂量NPD减缓坡面径流流速的效益范围13.2%~54.3%。其中撒施3g/m2剂量和喷施5g/m2剂量对坡面径流流速的减小效应相对较好;(3)与裸坡相比,施加NPD具有显著的减沙效应,且减沙效应范围为30.6%~71.2%。无论是撒施还是喷施,整体表现为5g/m2计量的减沙效应最好。(4)裸土坡面的侵蚀模数对平均流速的响应关系与撒施和喷施NPD坡面的侵蚀模数对平均流速的响应关系皆可用对数方程表示,且撒施和喷施对流速的减小作用均大于减沙作用。  相似文献   

16.
γ-聚谷氨酸对土壤结构、养分平衡及菠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乐  费良军  陈琳  傅渝亮  钟韵 《水土保持学报》2019,33(1):277-282,28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增施γ-PGA(0.1%,0.2%,0.3%,0.4%)对土壤团聚结构、土壤养分平衡、菠菜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γ-PGA施量增加,水稳性团聚体(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增大,而团聚体破坏率(PAD)与分形维数(D)均减小,说明γ-PGA对改善土壤团聚结构具有显著的效果;随γ-PGA施量的增加,菠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减少,土壤养分残留量与盈余量增加,养分表观损失量减小;5组处理中,0.1%施量的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最优,0.4%施量对作物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的平衡产生负效应;菠菜产量及经济效益均随γ-PGA施量增加而显著减小,0.4%施量时较未施γ-PGA减产42.98%;菠菜经济效益拟合结果表明γ-PGA在0~0.1%施量范围内菠菜获利高于不施加γ-PGA处理。综上,0.1%施量对改善土壤结构与养分状况、促进作物增产及作物养分吸收效果较优,这对进一步将γ-PGA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沙关系变化是洪旱灾害防治、重大水利工程布局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泾河流域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采用P-Ⅲ型曲线分别拟合计算得到各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的边缘分布函数,然后采用Copula函数建立了泾河流域水沙联合分布模型,计算泾河流域各水文站水沙丰枯遭遇频率。结果表明:(1)Clayton Copula,Frank Copula,Gumbel copula函数均能较好地拟合泾河流域各水文站的水沙数据,根据拟合优度评价结果选用Frank Copula函数拟合各站的水沙联合分布;(2)在所研究的泾河流域8个控制水文站水沙丰枯遭遇均表现为水沙丰枯同步频率大于异步频率。在水沙丰枯同步频率中,同丰的遭遇频率基本与同枯的遭遇频率相同,二者均大于同平的遭遇频率。(3)在水沙丰枯异步遭遇频率中,丰枯遭遇频率最小的组合是水枯沙丰和水丰沙枯。该水沙联合分布模型对流域治理规划、防灾减灾及生态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玉杰  屈创 《中国水土保持》2019,(4):57-61,I0001
无人机遥感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平台,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管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一种可以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在分析无人机遥感系统特点和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无人机数据获取、处理及指标提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及水土流失危害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法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25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订,其法条体系和突出特点可归纳为10个强化。包括强化了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水土流失预防,强化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强化了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了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强化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强化了责任追究与代履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黄土高原植被受水热因子作用明显,植被分布自东南向西北总体呈现出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性规律。本研究选取黄土丘陵区从南向北形成的4种典型植被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草原.荒漠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与土壤碳?、氮(N)的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预测黄土高原植物的生长发育前景、生态系统的植物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富县、甘泉县、安塞县、靖边县、横山县以及榆林市榆阳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研究区4种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和不同土层碳氮含量,最后利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及土壤碳氮差异,并与全球、中国尺度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相关分析,阐明4种不同植被带植物叶片和不同土层有机碳、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1)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0—10、10—20、20—40cm各个土层中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在0—40cm土层中,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整体呈下降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但不同植被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差异较大。2)草本植物叶片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植物叶片碳含量平均值为442.9g/kg,略低于全球492种陆地植物叶片碳含量的平均值464.2g/kg;而氮含量平均值为25.8g/kg,略高于全球水平20.6g/kg,说明黄土高原4种不同植被带在碳氮积累上存在差异,且该地区草本植物的C∶N相对较低。3)植物叶片C、N、C∶N与土壤SOC、STN含量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总体来看与不同土层相关关系各不相同。【结论】不同植被带土壤C、N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且C、N含量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黄土高原由南向北,呈现植物叶片C含量降低而N含量升高的趋势,因此C/N呈现减小趋势。植物叶片C、N、C/N与不同土层的土壤C、N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