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以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4、Vd082和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供试菌株,以耐病品种中棉所35和感病品种冀棉11为鉴别寄主,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体法,首先明确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与落叶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D-1/D-2和非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ND-1/ND-2对供试菌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7 mL-1的常规接种量下,3个菌株均能导致棉苗出现落叶;与弱致病力菌株相比,强致病力菌株出现落叶的时间早3d,且落叶株率高。在接种量为1×105~1×107 mL-1,强致病力菌株的落叶株率显著高于弱致病力菌株,当接种量达到1×108 mL-1时,强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间差异不明显。3个菌株在耐病品种上的落叶株率(28.8%)显著低于感病品种(37.7%)。分子检测表明,2个强致病力菌株Vd084和Vd082为落叶型菌株,弱致病力菌株Vd001为非落叶型菌株。结果显示,该2对引物检测出的非落叶型菌株Vd001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条件下仍能导致棉苗落叶。可见,对于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检测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方法,尤其是模拟大田间条件的检测方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辨认病松木材内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和松材线虫(B.xylophilus)的主要依据是:雌虫尾端指状,尾尖突长达3.5微米以上的为拟松材线虫;雌虫尾端宽圆、无尾尖突的或尾端指状、尾尖突长1微米左右(不超过2微米)的为松材线虫。 人工接种3—6年生盆栽和林内自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无论是一般接种量(5000条/株)或加大接种量(13000条/株),拟松材线虫对接种株不表现致病能力或者致病微弱。检查200多株病松样本以及对一些病株作系统观察,绝大多数拟松材线虫只出现于受害虫为害或由其它因素引起的枯死株(枝)或濒死株中。因此初步认为,拟松材线虫属于弱性寄生物类群,在国内马尾松等树种枯死株中由它所起的为害作用,目前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3.
高粱苗期病害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5引起的土壤传染病害,该病害的病原菌土下分布状况可以通过病株、病斑的分布型间接地测定。病株为随机分布,而病斑则属于核心分布,但也符合负二项分布.病株分布型反映土内病菌的随机存在,病斑分布型则主要反映了病菌在土内接种势能的不均一分布(聚集分布)。以上结果为在病害调查中确定取样方式与样本大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7个西瓜产区(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河南及河北)的西瓜枯萎病病株和病土样中分离获得31株西瓜枯萎病菌株,采用幼苗共培养法测定各菌株的致病力。利用12个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对受试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RAPD分析。结果表明:31个受试西瓜枯萎病菌株可被划分为非致病型、弱致病型和强致病型3种致病型;其中非致病型菌株5株,致病型菌株26株。利用UPGMA软件对受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也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西瓜枯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型分化;不同致病型的西瓜枯萎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划分为两个大的基因型,但与菌株的致病型没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丽轮枝菌在茄子及番茄上的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江苏、山东、四川、辽宁、河北及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棉花、茄子、辣根,蚕豆等18种植物上分离的大丽轮枝菌,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对茄子、番茄幼苗的致病力分化。根据接种21天的病株率、30天的病情指数、45天的枯死株率和症状类型,大丽轮枝菌对茄子的致病力强、中、弱划分为Ⅰ、Ⅱ、Ⅲ型;在番茄上测定结果多数菌株不引起侵染,或只是较弱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1997~ 1998年我们对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土壤含微菌核菌量和致病力分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对石河子和玛纳斯棉田表土 5~ 10 cm棉花黄萎病 3级病株根际混合土壤 ,分离镜检结果 ,棉花黄萎病田土壤含微菌核数量为 10 0~ 2 0 0个 / g土 ,微菌核大小为 88.9~10 1.6× 38.1~ 5 0 .8um。采用 6个鉴别寄主 ,将供试 10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划分为 3个致病型。强致病型菌株 3株 ,主要为北疆菌系 (玛纳斯、石河子 ) ,平均病指范围为 5 7.1~ 69.1;中等致病型菌株 4株 ,平均病指范围为 2 9.8~ 37.2 ;弱致病型菌系 3株 ,平均病指范围为 9.0~19 .0。中、弱致病型菌系多为南疆菌系 ,喀什地区巴楚县棉花黄萎菌系例外 ,属强致病型 ,平均病指为 60 .1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田间苹果黑星病菌致病力的分化情况,选取中国、英国、印度3个国家不同苹果产区的57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株,分别接种嘎啦、富士、秦冠3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寄主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57株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划分为3个类群: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弱致病力Ⅲ型。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苹果黑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陕西省18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分别接种秦冠、富士、嘎啦、红星和乔纳金等5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8个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和弱致病力Ⅲ型。  相似文献   

9.
毛竹枯梢病林间流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1989~1991年尤溪县东边村毛竹林定点观测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林间流行的时间动态应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逐年病菌数量递增和病害在林间扩散的速率是遵循罗辑斯蒂型规律,病株率和感病指数按2.5倍和3.4倍的速率逐年上升,一般4~5年濒临毁灭。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属于聚集分布型,发病初期有较明显的发病中心区,子囊孢子呈陡峭的扩散梯度传播,扩散的水平距离5~10m范围。病菌数量按“复利病害”逐年递增,病害在林间迅速扩散,则在初次发现零星病株就应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10.
腐烂病是金红苹果的主要病害之一,管理粗放、修剪过重、偏施氮肥、发生冻害常引发腐烂病。金红苹果腐烂病是由弱寄生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株树皮及病残体中越冬,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在树体内潜伏,树体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树体不发病,反之,则发生腐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