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探讨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推动南阳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南阳牛的生产推广体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政府主导型的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型的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散养农户型的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养殖南阳牛的现状,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的历史进程,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繁殖性能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肉用性能研究,并提出了产业化集群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阳牛为南阳农业生产做出过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南阳牛用途的改变,南阳市委、市政府更是把打响南阳牛品牌,打造南阳牛优势产业作为发展南阳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南阳牛产业的决定》,推动黄牛产业发展;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南阳黄牛节”,牵动黄牛产业发展;连续召开三届“中国·南阳黄牛科技论坛”,探讨我市黄牛产业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可谓全力推动,倾心打造。根据国内外发展肉牛产业化的经验,结合我市近年来发展黄牛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对南阳牛产业化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技术推广”是农业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下达的项目,南阳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为项目承担单位。本项目通过引进国际上优秀的肉牛品种一皮埃蒙特牛的胚胎,采用胚胎移植技术,用南阳母牛作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繁育出纯种皮埃蒙特牛,然后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皮埃蒙特牛冻精改良南阳牛,提高南阳牛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南阳牛原称南阳黄牛,中心产区在豫西南的南阳盆地,是经过长期驯化而成。南阳牛的优点是: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四肢端正,蹄质结实,行动迅速,肉质细嫩,肌纤维细,味道鲜美,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通过对南阳牛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统一、科学、完整地收集、整合,能够进行有效保护、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实现南阳牛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发挥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的功能,推动南阳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的理论基础为研究依据,分析了南阳牛生产推广体系的功能,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南阳牛的品种特性、资源现状进行概述,提出南阳牛的保护策略,为南阳牛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利用在家畜育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阳黄牛是中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近些年来,已在DNA水平上对南阳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南阳牛的分子群体遗传特征及起源进化、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标记及相关功能基因多态性研究等.本文对南阳牛分子标记研究方面的成就作了综述,以便促进南阳牛的保护、利用和发展.使传统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推动了南阳牛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德国黄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德国黄牛杂交改良南阳牛的历史进程,德国黄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德南牛产业化集群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阳牛原产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主要分部在南阳市宛城、卧龙、新野、镇平、方城、桐柏、邓州市、唐河8个县市区。本文以南阳牛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南阳牛遗传资源普查的现状和南阳牛产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当前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夏南横交牛与南阳牛肉用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0头18月龄左右未经育肥的夏南横交牛(含外血50.0%的3头,37.5%的4头,25.0%的3头)进行了屠宰试验,试验结果:屠宰率60.13%,净肉率48.84%,胴体产肉率82.63%,眼肌面积117.7cm^2,熟肉率58.66%,肌肉剪切力值2.61,肉骨比4.81:1,优质肉切块率38.37%,高档牛肉率为14.35%。与未经育肥的南阳牛相比,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7.93%和5.24%。表明:夏南横交牛产肉性能优于南阳牛,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12.
南阳牛在牛肉品质和皮革质量等经济性状诸方面具有独特优点,其适应性尤其是抗热能力突出。因此,南阳牛在遗传资源保存开发利用生产符合我国和亚洲人民食用习惯的高档牛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目前,南阳牛纯种大幅减少,在杂交改良的同时,必须重视本品种选育,以近代遗传育种理论指导,培育新型南阳牛肉用品种,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本项目通过导入夏洛来肉牛外血,采用杂交创新、正反回交和横交固定三阶段开放式育种方法,目前已进入大面积横交和扩群繁育阶段。结果表明,横交牛早熟性强,产肉性能优于南阳牛,肌肉嫩度较好,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2005年10月底,项目区共存栏横交牛12 760头,选留横交公牛16头,组建核心牛群5 000多头,横交固定达二代以上。横交牛已具备肉用牛特征,为最终培育南阳牛肉用新品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皮南牛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培育的专门化肉用品种,该品种是利用皮埃蒙特牛和南阳牛进行杂交改良育成。皮南牛是一种皮薄、毛细,皮质紧密而富有弹性的牛,由于皮质好,可以作为一种生产高档皮革的优质原料。在肉质方面,其肉质细嫩,富含维生素A和多种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本论文综述了皮南牛的培育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对于皮南牛的开发利用措施,并对未来皮南牛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分析河南三种肉牛超数排卵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夏南牛、郏县红牛、南阳牛作为试验母牛,采用两次PG+促卵泡素(FSH)的方法对试验母牛进行超数排卵,观测试验母牛获得总胚胎数、可用胚数分析超数排卵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夏南牛可用胚9.86枚/头,南阳牛可用胚7.71枚/头,郏县红牛为6.75枚/头,可用胚中夏南牛最高与郏县红牛和南阳牛有显著性差异。可用胚率郏县红牛最高79.41%,显著高于夏南牛和南阳牛。[结论]结果表明,PG+FSH法可以用于夏南牛、郏县红牛和南阳牛的超数排卵。  相似文献   

16.
南阳牛作为中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本文从南阳牛的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标记及相关功能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成就作了综述,同时指出了南阳牛分子育种的前景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南阳牛以体格大、役肉兼用、耐粗饲、适应性强而著称,夏南牛和“皮南牛”是以南阳牛为基础育成的肉牛品种,本文采用模型化方法对其体重生长发育及早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夏南牛和“皮南牛”具有生长发育早熟性较好,生长强度大的特点,断奶重相对较大,12月龄体重分别相当于其36月龄体重的56.60%和62.21%。其中,“皮南牛”在周岁以前生长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的南阳牛、郏县红牛是由河南省经过长期不断选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近年来,由于牛肉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对牛肉品质要求的提高,同时由于河南肉牛的遗传改良基础好,培育具有优良肉质的新品种成为当前河南省育种产业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河南肉牛产业也凸显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本文综述了河南省肉牛遗传育种现状、遗传育种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步河南省地方牛种质研究及创新利用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卧龙区以粮改饲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优质草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肉牛、奶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进一步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奶牛产业、做大羊产业的做法,有力推动了全区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Peanut by-products supply substantial quantities of feedstuffs to beef cattle grown in the same region where peanuts are produced.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products fed to cattle are peanuts and peanut meal, peanut skins, peanut hulls, peanut hay, and silages. Residual peanut hay is by far the most widely used peanut by-product fed to beef cattle, and if it is properly harvested with minimal leaf shatter, it is comparable to good-quality grass hays in nutrient content. Peanut skins are often included in small quantities in cattle and pet foods, supplying both protein and energy. High tannin content of peanut skins can cause severe performance depressions in beef cattle if peanut skins are included at levels higher than 10% of the diet, unless diets contain relatively high CP (above 15% CP), or additional N sources are added such as ammonia or urea. Because dairy cattle diets are often above 16% CP in the total dietary DM, peanut skins may increase milk production when added at levels up to 16% of the dry matter. Peanut hulls are effectively used as a roughage source at levels up to 20% of beef finishing diets, for bedding in dairy cattle loafing sheds (if tested and found to contain low aflatoxin levels), and in a varie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 Peanut hulls are economically priced because of their quantity, their inherent high fiber, and low CP content, and they should not be fed as a primary feedstuffs for beef cattle. Peanut by-products are generally priced below other by-products, and they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a variety of supplements and diets for cow herds, growing-finishing cattle, and dairy cat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