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昕  闫帆  赵健如  陈虹地  翟莹  王英  李景文  王庆钰 《大豆科学》2012,31(2):184-187,192
选用吉大豆1号、吉大豆2号、吉林47和东农42共4个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筛选出丛生芽诱导率较高的大豆基因型吉林47。在此基础上,以吉林47的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时间、发芽时间和条件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对芽诱导及伸长阶段的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得出吉林47较适合氯气灭菌时间为6~10 h,最适萌发条件为16 h光+8 h暗光周期条件下培养5~7 d。最终确定芽诱导阶段添加6-BA浓度为2 mg.L-1、IBA浓度为0.1 mg.L-1;14 d后继代伸长阶段添加IAA浓度0.3 mg.L-1、GA浓度为0.5 mg.L-1。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品种辽豆17、辽豆18和辽豆23子叶节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6-BA浓度的增加,每块外植体上不定芽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当向1/2MSB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1IBA和4.0 mg·L-16.BA时,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比较不同的外植体获得方法,保留半片子叶的外植体诱...  相似文献   

3.
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32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BA和IBA的1/2MS培养基上经过二周的预培养和二周芽诱导培养,可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及时将丛生芽从高浓度的BA转至低浓度BA培养时芽可长出植株,再转至添加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植株。经过40-60天的培养,每个外植体可得到20-30个芽。芽增殖数和植株再生率因基因型、激素、切割位点、诱导时间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初步确立了丛生芽发生和植株再生的适宜条件和程序,建起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适合用于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方法进行遗传转化的高频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豆子叶节再生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及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农35为实验材料,对大豆子叶节再生过程中种子的灭菌方法、萌发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丛生芽分化、生根培养与驯化等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进行研究,确定了大豆组培过程中最适合的种子灭菌方法是氯气灭菌法,确定了萌发培养基中的6-BA浓度为2mg/L,丛生芽分化培养基中6-BA浓度为1.70mg/L,GA3浓度为0.5mg/L时,分化率最高(78.1%)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37mg/ LNAA更适合根的生长。采用此方法对北方37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进行了基因型筛选,确定了合丰25、黑农35、合丰35、绥农10、绥农14等5个比较适合的大豆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小粒黄"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大豆子叶节高频再生体系,以"小粒黄"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萌发天数、6-BA及TDZ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丛生芽诱导率下降,萌发7 d的子叶节外植体对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达到82.6%.附加不同浓度6-BA 和 TDZ的1/2MSB5的基本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丛生芽,但丛生芽诱导率也不同,以1.5 mg·L-16-BA 和 0.2 mg·L-1 TDZ配比时,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达到85.7%.  相似文献   

6.
以中黄20、周豆02005、周豆11和周豆18整体子叶节为材料,以MSB为基本培养基,通过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6-BA、IBA和KT 9种浓度组合对大豆整体子叶节丛生芽再生的影响;并将大豆的整体子叶节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9种激素组合中以MSB+3.0 mg.L-16-BA+0.1 mg.L-1IBA+0.5 mg.L-1KT最适合周豆02005丛生芽的诱导,而MSB+3.5 mg.L-16-BA+0.2 mg.L-1IBA+0.2 mg.L-1KT最适宜周豆11、周豆18和中黄20的丛生芽诱导;4个大豆基因型中,以中黄20的丛生芽数最多;丛生芽用于诱导生根时,IBA为0.8 mg.L-1、NAA为0.8~1.0 mg.L-1时较适合大豆生根,其中以中黄20生根数最多。以中黄20整体子叶节为材料,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PCR分析和GUS染色初步表明,外源基因转入了大豆的基因组中,转化率为7.8%,得到转基因植株的周期为35~42 d。  相似文献   

7.
大豆子叶节、胚尖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获得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以大豆品种合丰35和北京小黑豆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利用氯气和升汞两种消毒方法,研究不同浓度6-BA和2,4-D对子叶节和茎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萌发时,加入1.0 mg L-1 6-BA和2.0 mg L-2,4-D,每个外植体分化的芽数较高;在茎尖再生系统中,6-BA和2,4-D诱导茎尖不定芽形成的最佳浓度是3.0 mg L-1和3.5 mg L-1,最佳诱导时间是24-48 h.  相似文献   

8.
李文霞  李文滨  吕文河  宁海龙 《大豆科学》2008,27(1):173-175,180
为解决大豆子叶节系统存在的再生和检测问题,对影响丛生芽伸长和植株检测的因素进行研究.以大豆品种黑农35的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再生系统丛生芽伸长的因素及水平,将转基因小植株的叶片培养愈伤组织以提取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丛生芽伸长的最佳组合为继代培养基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的6-BA浓度比为1/5,芽伸长培养基中添加50 mg L-1Glu、0.5 mg L-1 GA3、0.5 mg L-1ZT;Southern杂交信号说明利用叶片培养的愈伤组织能够提取足够量的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9.
适于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的大豆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育91等6个基因型大豆的子叶节和胚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豆不同基因型在子叶节、胚尖2个再生体系中的不定芽诱导率、不定芽伸长率和不定芽数。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大豆不同再生体系的再生有显著影响,合丰35和合丰25在子叶节体系中的不定芽诱导率和伸长率均高于胚尖体系,而黑农37的不定芽诱导率和伸长率在胚尖体系高于子叶节体系。不同基因型适合的大豆再生体系不同,合丰35、合丰25和绥农14适合选用子叶节再生体系,黑农37更适合选用胚尖再生体系,而吉育91和北京小粒豆则既可以选择子叶节再生体系又可选择胚尖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豆子叶节高频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发7d的大豆子叶节切断及其切片为外植体,研究了萌发培养基、不同激素及其配比对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添加BA时,在子叶节切断处几乎无愈伤组织的产生,只有添加BA时,才能产生愈伤组织.外植体切取方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BA和TDZ的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很大影响.BA浓度为0.05~...  相似文献   

11.
6-BA对大豆茎尖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大豆茎尖作为材料,采用MSB5(MS无机 B5有机)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诱导不定芽分化,建立了以茎尖为外植体的大豆组培高效再生植株体系。不同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时的6-BA浓度对不定芽分化的数量以及芽的伸长有直接影响,低浓度的6-BA产生芽数量少,变异系数小,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高浓度的6-BA产生芽数量多。变异系数也小,不易伸长,在3.0mg/L浓度的6-BA处理比较理想。变异系数较大,有效芽多。不同品种对6-BA的耐受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合适的6-BA浓度有使差异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连作大豆根冠比增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晶英  张红燕 《大豆科学》1997,16(2):136-142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根冠比(R/S,干重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根系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亏缺,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例变化导致冠部降低幅度大于根系,最终使根冠比增大。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基因转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NPT-Ⅱ和Barnase基因导入到大豆幼胚,大豆子叶节叶,然后经过含Kan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获得一批Barnase转基因植株。经PCR扩增结果,证实此基因已整合到大豆中,在当代植株中生物学特性观察,花粉粒不育率在98%。  相似文献   

14.
大豆氨基酸组分影响蛋白质含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2份东北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对17个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氨基酸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2个影响较大的氨基酸进行通径分析,研究其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期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对大豆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个大豆品种的无菌苗子叶节为受体,以PSY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大豆进行了遗传转化,经子叶节丛生芽诱导、茎伸长培养、生根培养和潮霉素选择培养,获得了完整的抗性再生苗,经PCR和PCR-Southern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PSY已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并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因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光周期诱导法筛选光钝感的大豆品种(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存  张性坦 《大豆科学》1996,15(1):42-47
通过三年光周期诱导试验,从63个品种(系)中初步筛选出4个对光照反应比较钝感的大豆品系。在此基础上,对光周期诱导法的效果、具体做法、衡量标准以及今后工作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生育阶段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大豆类型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在借鉴吸收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水稻钟”模型和DSSAT3等模型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大豆生育动态模拟模型(SDSM),经验证不同类型品种平均误差在1-3天之内,与传统的积温法相比,其模拟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生产条件下,连续种植抗线大豆品种13年,使原来的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发生变异,按Riggs等(1988)的标准进行鉴定,确定变异后的生理小种为4号、14号,其中4号生理小种在黑龙江省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