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型保水缓释氮肥有关特征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保水缓释肥料研究是水肥一体化研究的必然趋势。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化学共聚合成反应制备的保水缓释氮肥的特征及性能。结果表明,保水缓释氮肥吸水倍率可达103g/g,含氮量达30%,酸碱度接近中性,是盐度指数极低的肥料。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保水缓释氮肥的原料氮肥与保水材料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共聚体,具有亲水基团,这是形成吸水保水的化学机制。吸水实验表明,保水缓释氮肥是一个吸水膨胀而不溶解的凝胶。电镜观察图显示,保水缓释氮肥是一个整体不均质而局部较均质的物质,其颗粒内部具有物理空间,在微观上具有网状网络结构,这是保水缓释氮肥形成吸水保水的物理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保水缓释氮肥所吸持水分主要以有效性很高的自由水和束缚水存在,占到其总持水量的95%之多,而有效性差的结合水含量低于5%。养分缓释实验测定表明,保水缓释氮肥具有延缓氮素养分释放的功能,是一种新型保水缓释氮肥。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保水缓释氮肥,研究了保水缓释氮肥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砖红壤中的保水缓释效果,探讨了施用保水缓释氮肥改善海南岛橡胶种植区砖红壤养分易流失和肥、水不同步等问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保水缓释氮肥的原料氮肥尿素与保水材料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共聚体,含有大量亲水性基团,酸碱度接近中性,在自来水中吸水倍率可达167.17 g/g,在水土比为1:5、1:10和1:20的砖红壤浸提液中吸水倍率分别为104.66、122.93和145.38 g/g。砖红壤中添加0.5%、1%和2%的保水缓释氮肥后砖红壤最大持水率可分别提高23.72%、30.89%和39.68%,且能有效降低砖红壤水分蒸发速率。与普通尿素相比,保水缓释氮肥可减缓氮素淋出速率,首次淋出量仅为施氮总量的22.17%。表明保水缓释氮肥在砖红壤中既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效应又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可有效减少养分流失,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水肥耦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醋树脂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对土壤矿质氮的影响。[方法]以氯醋树脂和羟基改性的氯醋树脂为新型包膜材料制备包膜缓释氮肥,用水浸泡法来评价氯醋树脂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特征和用盆栽试验法研究氯醋树脂型缓释氮肥对土壤矿质氮的影响。[结果]氯醋树脂缓释氮肥的释放期为60 d,羟基改性的氯醋树脂缓释氮肥为50 d,氯醋树脂和羟基改性的氯醋树脂缓释氮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30 d时达到了最高峰,土壤硝态氮含量在60 d时达到了最高峰,氯醋树脂缓释氮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在120 d时出现一次上升。在小麦产量上,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在后期的水稻产量上,氯醋树脂缓释氮肥显著高于羟基改性氯醋树脂缓释氮肥处理(P<0.05)。[结论]盆栽试验法与水浸泡法评价缓释氮肥的释放天数是不同的,一季旱田作物并不能发挥缓释氮肥的肥效长的特点,需要做两季的水旱轮作,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提高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耐水性,依据仿生学原理,采用疏水效果好的纳米二氧化硅和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疏水改性,明确最佳改性配比及机理,进而制备出缓释效果好的环境友好型包膜氮肥。【方法】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壳聚糖(0.5%、1.0%、1.5%)、淀粉(0.5%、1.0%、1.5%)和聚乙烯醇(PVA)(2%、3%、4%)对水基共聚物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及极差分析筛选出疏水效果好的最优配比。在优选的水基共聚物包膜材料中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和4.0%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疏水改性,通过测定纳米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和渗透率明确最佳纳米二氧化硅用量。随后,将优选的纳米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分别置于含0.5%、1.0%、1.5%和2.0%的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的正己烷溶液中进行自组装改性,探究组装浓度对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疏水性及透性等变化明确其改性效果,通过改性前后膜材料红外光谱特征、表面微观结构变化探讨其疏水改性机理。并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究所制备的仿生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结果】 当壳聚糖含量为0.5%、淀粉含量为1.5%、PVA含量为4.0%时所制备的水基共聚物膜材料吸水率最低,为42.50%。与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相比,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分别降低了38.54%和55.98%,铵离子的渗透率分别降低了24.14%和44.58%,水分子渗透率分别降低了36.14%和60.98%。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OH数量减少,并且观察到了Si-O-Si摇摆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后水基共聚物材料表面观察到了C-F键。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表面发现Si元素,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表面发现F元素,并且观察到粗糙的表面结构,其水接触角由62.5°提升到118.6°,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效果。此外,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NWCU)、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SNWCU)的养分缓释期明显延长,SNWCU养分累积释放80%所需时间由改性前的10 d左右提升了28 d左右。【结论】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对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进行联合改性可以显著改善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耐水性及透性,所制备的仿生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氮肥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包裹型缓释复合肥对黑麦草生长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区试验方法,对矿物包裹型缓释复合肥的肥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复合肥的养分释放明显向后期延伸,有利于植物均衡吸收,其氮的利用率高达60%,比等养分复合肥高出38个百分点;其磷的利用率高达26.5%,比等养分复合肥高出1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豫东潮土区夏玉米高产和简化施肥,采取田间试验示范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抗逆性的影响。周口市商水县潮土区试验点的结果表明:缓释氮比例占45%的专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穗粒数,较习惯施肥,千粒重提高28 g,穗粒数增加16 粒。缓释肥促进了夏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可维持土壤氮素养分平衡,增产增效显著,较习惯施肥,应用缓释肥暨种肥同播技术,增产13.5%,增效1920 元/hm2;较普通肥料增产10.3%,增效1215 元/hm2。该研究为周口市大面积在玉米生产上推广缓释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缓释肥对贵州春马铃薯生物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轻简化栽培及"两减"、"三节"综合技术集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择7个类型的缓释肥与普通复合肥进行对比,在相同肥料用量(N 240 kg/ha、P2O5120 kg/ha、K2O 270 kg/ha)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缓释肥对贵州春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与施普通复合肥(对照)相比,金正大、诺泰克、洋丰和施可丰缓释肥均能显著提高春马铃薯产量(P<0.05,下同),增幅为19.1%~24.6%;与对照相比,施缓释肥处理的单株产量和大中薯率分别提高2.6%~73.1%和6.6%~15.1%,以金正大缓释肥效果最佳;而西洋、沃夫特和骅龙缓释肥处理的产量出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缓释肥处理的春马铃薯耕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分别提高3.8%~7.5%、27.1%~59.1%、14.3%~33.3%、8.7%~47.8%、7.0%~26.3%和8.8%~42.1%,而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7.1%~21.4%和35.6%~58.0%.[结论]缓释肥在提高贵州春马铃薯产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效果明显,但不同缓释肥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综合来看,以金正大、诺泰克、洋丰和施可丰缓释肥的增产效果最佳,可适当在该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基肥"干施湿混"(施基肥-泡田-旋耙整田)结合追肥"以水带氮"(先施追肥再灌水)的农艺深施技术及其配施缓控释氮肥对氮素损失及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Nc)、农艺深施(Nd)、农艺深施配施缓控释氮肥再减氮10%(Ns)4个处理,研究了农艺深施及其配施缓控释氮肥对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形态和浓度、稻田氮素流失量、水稻氮素吸收与产量、氮盈余量、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c处理相比,Nd和Ns处理均能降低氮素损失高风险期(基肥后7 d内,分蘖肥后5 d内,穗肥后4 d内)稻田田面水中总氮(TN)浓度,降幅分别为18.5%和49.8%,且主要降低了可溶性总氮(DTN),尤其是铵态氮(NH4+-N)的浓度;Nd和Ns处理稻田TN流失量分别降低了19.1%和47.6%,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3、3.9个百分点,氮素盈余量分别降低了6.8%和38.1%,且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水稻产量均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基肥"干施湿混"结合追肥"以水带氮"的农艺深施技术能降低稻田田面水中氮素浓度,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操作简便、绿色增效的施肥技术,再配施缓控释氮肥,能进一步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和氮肥损失,同时能减少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9.
土壤耕作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改善土壤耕作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浅旋、免耕和条带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和常规施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阐明其产量及氮肥效率差异形成的生理过程。【方法】试验于2013—2014年在河南新乡进行。采用裂区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设浅旋耕作(rotary tillage,R),免耕直播(no-tillage,N)和条带深松(sub-soiling,S)3种耕作方式;肥料类型为副区,设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SRF)和常规施肥(conventional compound fertilizer,CCF)2个处理。【结果】与传统施肥和土壤耕作方式比,施用缓释肥与条带深松耕作均能维持植株开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且条带深松与缓释肥耦合处理的值最大。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处理叶面积指数降幅两年平均分别低于常规施肥处理7.5%(N)、9.7%(R)和11.8%(S);缓释肥处理净光合速率降幅两年平均分别低于常规施肥处理7.3%(N)、11.5%(R)和16.8%(S)。条带深松耕作下缓释肥处理LAI高于其他处理16.0%—47.9%,穗位叶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高14.5%—52.3%。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可促进玉米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积累持续期的增加,从而显著提高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及同化量。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处理花后干物质同化量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5%(N)、21.4%(R)和24.4%(S);缓释肥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1.0%(N)、12.2%(R)和17.0%(S)。其中条带深松耕作与缓释肥耦合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同化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3.4%—28.9%和17.4%—39.6%。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同化量的增加是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施用缓释肥通过增加千粒重,条带深松耕作通过增加收获穗数分别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条带深松与缓释肥耦合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为9.2%—23.2%。【结论】条带深松满足了作物对氮素的空间要求,缓释肥满足了作物对氮素的时间要求,施用缓释肥并结合条带深松,可有效调控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提高土壤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氮的时空吻合度,有利于实现黄淮海区夏玉米高产高效及生态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水肥配置模式,在河南省通许县进行测墒灌溉[亏缺灌溉(田间持水量的50%~60%)、限量灌溉(田间持水量的65%~75%)、充分灌溉(田间持水量的75%~85%)]条件下不同养分配置[底施专用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底施控释肥600 kg/hm~2、底施控释肥600 kg/hm~2+追施N 75 kg/hm~2、底施控释肥750 kg/hm~2、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量灌溉处理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与亏缺灌溉处理相比,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总体均增加,不孕穗数下降,玉米有效穗长和千粒质量增加;与充分灌溉处理相比,小麦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玉米双行粒数、千粒质量总体均增加。对于小麦来说,限量灌溉处理较亏缺灌溉处理增产6.73%~11.61%,较充分灌溉处理增产0.71%~4.11%;水分利用效率较亏缺灌溉处理提高0.51~1.29 kg/(mm·hm~2),较充分灌溉处理提高0.63~1.12 kg/(mm·hm~2),以底施控释肥750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对于玉米来说,限量灌溉处理较亏缺灌溉处理增产17.44%~21.45%,较充分灌溉处理增产1.20%~9.04%;水分利用效率较亏缺灌溉处理提高2.06~3.42 kg/(mm·hm~2),较充分灌溉处理提高1.28~3.09 kg/(mm·hm~2),以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对于小麦-玉米来说,限量灌溉处理周年产量较亏缺灌溉处理增产11.99%~15.33%,较充分灌溉处理增产0.96%~4.99%;周年水分利用效率较亏缺灌溉处理提高1.51~1.81 kg/(mm·hm~2),较充分灌溉处理提高0.88~1.67 kg/(mm·hm~2),以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根据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分析结果,在该降水年型条件下,采用限量灌溉、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既能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实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明胶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明胶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保水性缓释肥新型包膜材料,进行了吸水、保水、耐盐性检验并应用于包衣尿素的制备。结果表明:明胶用量为2.5%时,材料具有最大吸水率,在去离子水中达775 g/g,在自来水中为395 g/g。包衣尿素的氮素24 h和28 d释放率分别为12.11%、73.49%,缓释周期长达56 d,达到"缓释肥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燕山丘陵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研究了有机肥、缓控释尿素、秸秆还田和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化肥减量替代的可行性,旨在探索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田化肥减量配施技术模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赤单218为试验材料,设置平衡施用化肥(NPK)、NPK基础上减氮20%(RN)、RN基础上有机肥替代总氮量的20%(RN+OM)、RN基础上缓控释尿素替代总氮量的40%(RN+CRU)、RN基础上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还田)和RN基础上生物炭基肥替代总氮量的20%(生物炭肥)共6个处理,研究燕山丘陵区化肥减量配施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可以增加玉米产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对穗粗、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也有积极的影响。减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相应的产量构成因素穗粗、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也最高,。其次是减氮配施缓控释尿素处理,而秸秆还田和生物炭肥配施处理的表现却并不突出,综合考虑作物产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在春玉米生产中减少氮肥用量、施用有机肥和缓控释尿素可以保证产量,同时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值得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缓释肥施用比例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供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缓释肥与速效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施用,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过程中,每隔10d测试一次土壤速效氮的含量,60d后测油菜鲜质量、干质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与CK(不施肥)相比都能提高油菜生物量和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并且缓释肥在基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油菜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越高,凡是有缓释肥的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在前期都相对偏低,而在20d之后含量均上升,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与缓释肥添加量呈正相关。缓释肥养分释放速度具有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其释放高峰期正好可以满足油菜生长需求,因此既可以提高肥效,又可以提高油菜生物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自制的非水溶性材料包膜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小青菜产量的影响,采用浸泡试验分析了3种非水溶性材料包膜缓释氮肥(缓释肥料A、缓释肥料B、缓释肥料C)的养分释放规律,同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小青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水溶性包膜肥料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当缓释氮肥包膜率为6%~8%时,通过浸泡试验测得的135 d氮养分累积释放量为32.2%~63.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了3种缓释氮肥的小青菜地上部产量均高于不施氮肥对照,增产幅度为244.90%~406.58%,均略高于施用普通大颗粒尿素的产量;其中缓释肥C处理小青菜产量高,小青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低。  相似文献   

15.
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氮肥形态对土壤养分流失通量及途径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的方法,研究在地膜覆盖与不覆盖情况下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养分流失通量及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壤中流氮、磷和钾的流失量分别占总径流流失量的71.30%、6.36%和8.85%,说明磷和钾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地表径流,而氮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壤中流,地膜覆盖降低酰胺态氮肥和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流失量,其中酰胺态氮肥处理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壤中流氮流失浓度和径流氮素流失量分别降低40.40%和29.32%。在无覆盖条件下,各处理径流氮素流失顺序表现为: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缓控释肥>硝态氮肥,施用硝态氮肥氮素流失量最低,较施用酰胺态氮肥氮素流失少40.86%。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各处理径流中氮素流失顺序表现为: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缓控释肥,施用缓控释肥氮素流失量最低,较施用铵态氮肥氮素流失少59.60%。结果表明在四川紫色丘陵区为了有效控制水土养分流失,在肥料形态的选择上,以无覆盖条件下施用硝态氮肥较好,以地膜覆盖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较好。  相似文献   

16.
陈拾华  鲁耀  段宗颜  龙洪进  毛妍婷  杜彩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68-13769,13776
[目的]为了克服干制辣施肥的盲目性和不准确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低,选出真正适宜于云南干制辣椒主产区推广的缓释肥料品种及平衡施用技术,促进干制辣椒增产、增收。[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2种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对干制辣椒生长发育、产出效益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缓释复合肥、脲精及平衡推荐施肥均有利于干制辣椒生长、农艺性状改善和肥料的吸收利用,促进干制辣椒果实干物质累积和经济产出效益增加。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平衡推荐施肥、缓释复合肥及脲精施用后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1.68%、10.64%、8.56%,干制辣椒产量分别增加20.94%、17.50%、14.54%,净产值分别增加3 820、3 656、3 146元/hm2,干制辣椒产量的增加主要通过单株挂果数实现。[结论]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可以在保证干制辣椒产量不降低的同时,减少肥料氮的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聚合物包膜复合肥对鸡冠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包膜复合肥(CCF)一次性基施对鸡冠花生长及肥料氮素利用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一次性基施该肥料,可以满足鸡冠花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与普通复合肥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肥料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淋失,延长花卉的观赏期,有明显的节肥作用。此外,通过实验室水浸泡法测定,该肥料养分溶出规律与进口同类花卉专用肥相似,氮素养分溶出呈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几种聚合材料包膜尿素的研制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尿素养分释放特性,以有机物质(淀粉A/聚乙烯醇V)为基底材料,无机非金属矿物(硅藻土G/膨润土P/沸石粉F)为改性材料制备复合材料并包膜尿素,测定了包膜尿素的成粒率及抗压强度,采用水中溶出率法与土壤培养法探讨了包膜肥料养分的释放规律,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各粒径颗粒成粒率差异显著,3种包膜尿素中粒径3~4 mm颗粒成粒效果最好,均在60%左右,成粒效果及抗压强度均表现为AVGUAVPUAVFU,说明粘结性能表现为AVGAVPAVF。包膜肥料在水、土两介质中的养分释放率与释放期均有所不同,AVFU在水中的初期溶出率高达30%,7 d累积释放率高达75.02%,释放期仅约为11 d;AVGU与AVPU氮素释放缓释性能显著,其初期溶出率仅为12%~15%,7 d累积释放率为42.24%~58.36%,释放期约为36~44 d;而在相同培养时间内土壤中养分溶出率仅为水中的26%~57%,但释放期增长到了42~112 d。在聚乙烯醇-淀粉聚合物的基础上添加改性剂能够对膜材料的耐水性能以及缓释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优化,膜材料的吸水特性很好地保证肥料养分的缓慢释放,更好地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19.
对杂交水稻高产节氮栽培试验中的不同栽培模式,缓释尿素(SCU)及不同类型肥料,普通尿素不同施氮水平及施肥方式等,对二化螟的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缓释尿素(SCU)和其他几种新型肥及配方肥都能减轻二化螟的发生危害,普通氮肥施氮过多则加重危害。杂交水稻高产节氮栽培,一般施纯N杂交稻150~180 kg/hm2,超级杂交稻195~225 kg/hm2较为适宜。坚持科学施用氮肥,推广应用控缓释肥和适氮适磷钾复合肥,不仅使水稻获得高产,而且可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因氮肥流失而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水稻种植业氮素流失的现状、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氮肥用量、施用控/缓释肥、改进施肥方式、添加生物抑制剂、加强水分管理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