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的一种新病害──“粘菌病”李润霞,白金铠,王琦,李玉(通化农业学校)(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1992年6月中旬在通化市草莓园里的草莓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发生于叶片、茎秆和果实上,初呈像石灰层状的白色莓层,致使果实腐烂,叶和茎上病部变褐色,上...  相似文献   

2.
草莓皮薄、水分含量大,是一种货架期短、极易腐烂的水果。阐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保鲜技术在草莓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延长草莓货架期、增加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及草莓的精深加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红颜草莓为材料,研究热水处理、热空气处理、氯化钙(Ca Cl2)涂膜、水溶性淀粉涂膜4种方式对草莓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腐烂指数、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均对草莓有一定的保鲜效果,能明显减缓草莓果实维生素C含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草莓呼吸强度受到抑制,失水和腐烂情况有所减轻,其中,45℃热水处理10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李骏 《现代化农业》2001,(11):25-26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Frag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矮小,果实为浆果,在我国南北方均可栽培.草莓果实色泽鲜艳,柔嫩多汁,富含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但由于其含水量高,组织柔嫩,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导致腐烂变质,而灰葡萄孢霉菌是草莓腐烂的主要致病菌.草莓在常温下放置1~2d就开始变色、变味以致腐烂,商品率很快下降.因此,如何延长草莓果实的贮藏期或货架寿命,是生产和销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一些草莓采收后贮藏保鲜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草莓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草莓栽培面积达到173 333 hm2。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目前成为世界主要的草莓生产国和出口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草莓栽培生产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在我国被誉为“小草莓、大产业”。但草莓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真菌病害的感染,造成减产,这一问题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常见的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其中,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危害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其能够感染草莓的根、叶柄、叶片、花、果实和匍匐茎等各个器官,造成根腐,叶斑,果实腐烂和繁殖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症状。由于草莓炭疽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因此在生产中防治相对困难。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已经分离出的23个不同的Colletotr...  相似文献   

6.
草莓果色泽艳丽、酸甜爽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国内外均将草莓视为高档果品。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草莓极易受损伤和遭受微生物侵染,导致腐烂而失去商品价值。为此,寻找适宜的草莓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李勋  苏江 《河南农业》2013,(9):55-55
一、无公害草莓的保鲜引起草莓果实衰老、腐烂的因素主要有机械损伤、果实自身的呼吸作用、灰霉菌感染、水分蒸发和氧化作用引起果实的变色等。因此,保鲜措施主要是围绕上述问题而展开的。常用的方法有:(一)低温保鲜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防控草莓炭疽根腐病,本研究在调查全国12个草莓主产区的109株草莓根部腐烂样品的基础上,对导致草莓根部腐烂的病原菌进行菌落形态鉴定、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多基因序列(ITS-ACT-GAPDH-CAL-TUB2-CHS)联合鉴定以及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09株草莓根部腐烂样品中有27.5%的样品是由草莓炭疽根腐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omplex)引起;胶孢炭疽菌复合种可分为3种生理小种,分别为暹罗炭疽菌(C.siamense)、隐秘炭疽菌(C.aenigma)与果生刺盘孢菌(C.fructicola);3种炭疽菌致病力由高到低依次为隐秘炭疽菌、果生刺盘孢菌和暹罗炭疽菌。其中隐秘炭疽菌发病较快,引起的病症较重。综上,本研究可为草莓炭疽根腐病病害防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所产"达塞莱克特"草莓为材料,对草莓采后腐烂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通过不同浓度的正己醇原液对主要病原菌的抑菌试验,探索出能控制草莓采后病害的适应性好及效果明显的一种处理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草莓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有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Vuill)、青霉属(Penicillium 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和疫霉属 (Phytophthora sp)4种病原真菌,并且0.1%浓度的正己醇能够完全抑制4种病原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草莓灰霉病是温室栽培极易发生的一种病害,直接危害花器与果实。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草莓面积的逐年扩大,该病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一旦果实与花器染病,就会很快腐烂,并迅速传播开来,严重影响了草莓的品质与产量。据调查发现,此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针对这种状况,笔者等近年来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与防治,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草莓果色泽艳丽、酸甜爽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国内外均将草莓说为高档果品。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草莓极易受损伤和遭受微生物侵染,导致腐烂而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科学采收 不同的草莓果实成熟度不一致。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1次,每次都要把成熟的草莓果实全部采完,以免因过熟而腐烂并波及其他草莓果实。采收草莓果实的适宜时间是清晨、上午10点前和傍晚,其他时间不宜采收。草莓果实的果皮极薄,采收时必须轻拿、轻摘、轻放,用指甲掐断果柄,连同果柄一同采下,采1个放1个。  相似文献   

13.
草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晓鸣  刘超  王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74-1675
研究了低温冷藏和辐照前热处理相结合的贮藏保鲜技术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种处理技术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草莓的呼吸作用和水分的蒸腾作用,从而抑制了草莓的腐烂,延长了贮藏期。  相似文献   

14.
草莓灰霉病发病原因与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时常发生,是当前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草莓灰霉病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直是困扰草莓种植户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草莓采后腐烂的控制方法北京农学院李丽萍草莓的成熟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初,此时气温较高,采后几小时就会出现水浸状斑点,室温下存放1~2天就会失去鲜亮颜色开始腐烂。这种采后损失主要是由病原菌引起的,其中以灰霉病最常见,最有破坏性;其次是软腐病。因此,控...  相似文献   

16.
天然有机物在草莓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乳酸,醋酸,乙醇和植酸对草莓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均可控制草莓果实的腐烂,且使草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在贮藏期间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17.
草莓果实色泽鲜艳,柔嫩多汁,营养丰富。但由于其含水量高,组织柔嫩,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在常温下放置1-2天就开始变色、变味以致腐烂,商品率迅速下降。因此,如何延长草莓果实的贮运期或货架寿命,是生产和销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温保鲜草莓方法,以方便贮运和销售。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添加助剂涂膜对草莓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添加助剂涂膜对采后草莓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0.5%壳聚糖添加助剂涂膜可明显延缓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减少腐烂,抑制草莓呼吸强度、内源乙烯释放量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19.
高氧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草莓“丰香”果实在5℃贮藏15d期间用60%和100%O2及空气(对照)气流连续处理,研究高氧处理对草莓果实活性氧代谢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60%和100%0:处理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同时显著抑制果实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和果实硬度的下降,减轻果实腐烂发生。提示:60%和100%O2处理可维持草莓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和抑制果实腐烂。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科技》2006,(2):40-40
草莓的果皮很薄,外皮无保护作用,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损伤而感染病菌导致腐烂。掌握适宜的采收技术.可大大减少损伤的发生。现介绍草莓的采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