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水泡病     
近八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意大利、香港、英国、奥地利、波兰、法国)的猪群中发生了一种新的传染病,仅临床诊断都认为是口蹄疫,但经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查,均未证实病料中有口蹄疫病毒存在。经病原学研究,认为其病原为猪的肠道病毒。1973年1月在国际兽疫局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曾商定,将肠道病毒引起类似口蹄疫的疾病今后统称“猪水泡病”。  相似文献   

2.
<正>1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1.1猪口蹄疫的病状是口腔粘膜和蹄部的皮肤形成水  相似文献   

3.
猪水泡病     
1971年11月下旬,日本茨城和神奈川两县的两个养猪场发现了猪水泡性疾病,临床上极疑为口蹄疫,经采取病猪的水泡液和水泡上皮紧急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肯定不是口蹄疫及其类似的水泡性口炎。从鉴定材料分离的病毒和进一步对病毒各种生物学性状的研究结果看,怀疑为猪水泡病。经采用英国佩布莱特动物病毒研究所的猪水泡病诊断用免疫血清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确认本病为猪水泡病。  相似文献   

4.
猪水泡病     
1973年11月至12月间在日本的神奈川、茨城与爱知县发生了与猪口蹄疫相类似的疾病,经检查确诊是由肠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发病经过 1973年11月23日,某兽医在茨城县総和街猪场发现病猪呈现跛行症状,认为患水泡病,并怀疑是口蹄疫,次日向家畜保健卫生所报告。据认为,该病来源是11月11日从神奈川县将蹄部已有病变的成年公猪输入该猪场所致。根据输入前神奈川县绫濑街猪场的调查,有三个县十四个养猪单位发生该病。绫濑街猪场的  相似文献   

5.
猪水泡性疹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口和蹄部、背部、腹部发生水泡性病变,水泡破裂后可形成溃疡。该病与猪水泡病、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基本相似,在临床上出现很多误诊,给生猪饲养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1972年以来,曾发表了许多有关猪的一种新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的报道,本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水泡性综合症,临床症状类似口蹄疫、水泡疹和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首次在1966年10月记载于隆巴迪(意大利)。病的经过与轻型口蹄疫相似,传染性低,短期内不引起广泛流行。1972年10月在涅阿波利附近的一些小农场的仔猪中就爆发了20次。同月在拉金省和罗马近郊爆发数次。从1972年12月起,欧州好几个国家已发现有猪水泡病。澳地利在由波兰引进的两群猪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为提高生猪免疫效果,黔东南州推广了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新免疫程序。新免疫程序为:(1)散养户免疫程序:3种疫苗均在30~35日龄首次免疫;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两两组合同时分点注射;适当增加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剂量(每头注射2 m L)、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剂量(每头注射3 m L),猪瘟脾淋苗按正常剂量使用;每年春、秋两  相似文献   

8.
虽然抗口蹄疫的特异性免疫预防已经获得成功,但在工业化养猪业中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免疫接种牛羊的抗口蹄疫(FMD)疫苗对猪不能产生良好免疫力。 1972年使情况复杂化,一种新出现的猪水泡病(SVD),在欧洲中部、西部呈流行型传播。(Nardelli等1968;Mowat等1972;Dawe等1973;Burron等  相似文献   

9.
为推广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有效免疫,在前期开展"猪瘟疫苗(脾淋源)、猪O型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有效免疫试验"确定新的免疫程序基础上进行扩大试验,进一步验证猪瘟疫苗1头份免疫剂量足以产生可靠的免疫保护;先免疫接种猪瘟疫苗,1周后免疫接种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适宜在农村散户中使用;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相互之间干扰较大,猪瘟病毒抗体产生时间推迟,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猪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猪的三种常见的重要病毒病。猪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病原分为7个血清,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鼻端、蹄部、乳房皮肤等部位发生水疱和糜烂,蹄壳脱落;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1猪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病毒分为A型、O型、C型、南非1型、  相似文献   

11.
猪水泡病很容易感染人类,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然而,猪水泡病与口蹄疫的区别在于其不容易感染羊和牛等偶蹄类家畜,其严重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从而给广大养殖户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论述猪水泡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旨在提升养猪大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或灭活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同时分点注射。对40—50日龄健康仔猪进行联合免疫,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经正向间接血凝和ELISA试验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发现:三种疫苗联合免疫,临床上未发现严重的免疫反应,对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的免疫效果无明显的干扰或抑制作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免疫效果有显著的干扰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三种疫苗联合免疫具有较高安全性,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可进行联合免疫,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应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用108头2月龄以上健康猪,先用猪瘟细胞苗单独免疫,间隔10 d后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苗同时分点注射。结果表明:猪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9.63%,猪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94.4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达87.96%,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的要求,并且免疫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猪口蹄疫与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可以同时免疫。  相似文献   

14.
<正>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在下乡为养殖户进行技术宣传和无偿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养殖户无法区分猪口蹄疫、猪水疱病、腐蹄病这三类疾病。只要生猪发生蹄部疾病或者出现水泡症状,就总是武断地认为这是猪口蹄疫(俗称五号病),但实际上生猪蹄部疾病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疾病,比如猪腐蹄病,生猪出现水泡症状也可能是猪水疱病。这些疾病病症相似,但实际原理截然不同,现将猪口蹄疫、猪水疱病、腐蹄病的形成病因、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15.
1主要特征 1.1猪口蹄疫病 口蹄疫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所含核酸为RNA,全长8.5kb,无囊膜,对酸、碱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适时掌握平凉地区规模化养猪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病原感染情况和血清抗体水平。方法:选取平凉地区散养户密集的高风险区猪场,在5月、8月、11月份随机采集猪血清30份,猪扁桃体3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和扁桃体中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核酸,采用ELSI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以上三种病原免疫和非免疫抗体。结果:2019年平凉地区猪群定点监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病原学监测均为阴性,口蹄疫抗体水平较低,发生该病的风险较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免疫抗体较高,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较高。结论:该监测点发生口蹄疫风险较高,应加强口蹄疫免疫和防控,持续定期进行猪瘟和猪蓝耳病病原学监测,适时退出免疫。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本试验利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仔猪0、7、14、21、28、35、42、49、56日龄的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和猪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仔猪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哺乳前抗体水平均与阴性对照相当,抗体为0,7日龄时各疾病抗体均达到最高水平;猪瘟抗体水平在28日龄时明显下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35日龄时抗体水平明显下降;仔猪O型口蹄疫14日龄抗体明显下降。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和猪O型口蹄疫的母源抗体具有不同消长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猪的养殖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养殖项目。猪的养殖业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一个项目,但是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减少猪在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猪的养殖过程中,有很多比较常见的疾病,像猪口蹄疫和水泡病,这两种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般人不容易判别出具体的病症,这样在治疗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麻烦,所以首先要学会鉴别猪的口蹄疫和猪的水泡病,这样有利于对猪疾病进行治疗。所以本文将重点进行猪口蹄疫和水泡病的鉴别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向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科学合理的首免组合,将3种疫苗采取5种不同免疫组合免疫断奶仔猪。于免疫后21d、28d、35d、63d、112d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检测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阉割时免疫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第7天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在生产实际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生猪重大疫病的科学免疫方法,确定最佳免疫程序,笔者设计并开展了口蹄疫(FMD)合成肽苗(或灭活苗)、猪瘟(HC)脾淋苗、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或灭活苗)的不同组合注射、单独注射、不同疫苗类型注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疫苗不同组合注射或单独注射,以及使用不同类型疫苗注射,其免疫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平均免疫抗体效价及群体合格率各组间存有差异;采用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以及仔猪首免口蹄疫、猪蓝耳苗,再免疫口蹄疫、猪瘟苗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