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前后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兴龙  王凯  刘爱军 《玉米科学》2007,15(6):118-121
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指标分别从市场份额、净出口状况和出口规模等角度对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入世对我国玉米产业近期影响不大,尤其对我国玉米生产和出口没有明显的影响;我国玉米出口仅具有中度竞争力,并且很不稳定,年度间波动较大;与玉米主要出口国相比,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国内玉米加工需求的增加,我国将由玉米出口国向进口国过渡。  相似文献   

2.
秦泰辰 《玉米科学》2004,12(Z2):38-40
从饲用玉米发展的势态、玉米种质贫乏带给玉米栽培学科的困惑以及玉米栽培学科在我国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以探讨玉米栽培学科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产业形势分析与栽培学科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启现 《玉米科学》2008,16(4):35-38
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进出口和需求的近年发展形势。尽管我国玉米产区发生了变化,但全国玉米生产仍能在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仍有净出口,但规模逐年缩小;尽管近年来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态势日趋偏紧,但若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我国玉米产业前景依然广阔。根据技术需求,提出了我国玉米栽培学科需要关注的4个研究领域,即超高产研究、精准投入研究、简约集成研究和发散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天宝  李美佳  于洁  李可  张彬 《玉米科学》2013,21(6):148-152
采用相关最新数据,对中国玉米的生产要素、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国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解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呈下降趋势。中国玉米竞争力存在价格和非价格两个方面主要因素,通过分析中国玉米竞争力发展的优劣势,未来中国玉米竞争能力的提高应注重发展特色玉米农业、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多元化、完善政策扶持和保障等。  相似文献   

5.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发展玉米产业面临的形势,按照区域化规模种植玉米原则,提出东北玉米产区重点发展绿色饲用玉米、华北玉米产区饲用和工业原料用玉米并重和适当发展南方玉米种植的初步构想,并论述了从品种、播期、种植密度、肥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品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玉米超高产栽培,回顾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的发展,阐述超高产群体形成的产量构成特征、营养特征、株型特征、光合特征等。增大群体密度、提高穗粒数、增加总穗数是目前提高玉米总产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地力条件,肥水运筹对玉米超高产的实现更关键;耐密、高抗、株高在240~280 cm株型的品种光能转化率较高,易取得玉米群体的超高产。分析超高产玉米群体形成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玉米超高产群体栽培生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科学实施花生、玉米、西红柿一年三作栽培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解决了粮油争地的矛盾,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生产特别是稻田玉米在栽培措施、施肥水平、种植密度、水分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今后发展稻田玉米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玉米间种栽培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栽培应突出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玉米是典型异花授粉作物,杂交当代起就有杂种优势。玉米的主要功能叶是棒三叶,边行优势大,叶面高光效。在玉米栽培形式上应适应玉米生物学特性。将目前大面积清种改成株高、品质、育性不相同的3个杂交种按一定行比间种,形成波浪起伏的立体栽培,可充分发挥和利用玉米生物学特性,稳产、丰产,改善玉米的品质,降低生产投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