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新梢生育状况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明德 《作物学报》1987,13(4):336-345
本文主要研究了茶树新梢不同生育状况下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新梢生长—休止光合速率由高转低,冬季更低,但随着芽萌发生长又有回升,高峰在1芽2叶期。正常新梢1芽3叶净光合仍为负值;春1芽5叶、夏秋1芽4叶才有少量光合产物积累。对夹2、3叶从驻芽起便有光合产物积累,其量与叶面积俱增。采摘所留鱼叶光合速率与正常叶相  相似文献   

2.
为了用非破坏性观测指标来科学合理地估测试验条件下茶树新梢的生长量,使用SAS统计软件对不同土壤含水率控制下的盆栽茶树头轮休眠新梢重量与长度、展叶数关系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新梢鲜重可以只用新梢长度粗略地估测;但是包含新梢长度、展叶数和芽头长度的估测公式较之更为精确;芽头长度是估测新梢重量的独立指标而不宜包含在新梢长度中;估测公式因土壤供水水平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不宜采摘称重又要精确估测新梢生长量的试验中,应该依照不同的试验处理拟合相应的估测公式。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生长状态下的三年生凫早二号新梢和迎霜、龙井43的留养秋梢茶树叶片为供试材料,通过对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分析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叶位变化,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叶龄增加,增长幅度减缓,活性也渐趋于稳定,且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SOD、POD、MDA和电导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茶叶采摘中几个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采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机和鲜叶的品质。在当前从茶叶采摘入手提高鲜叶品质尤为重要。为此,现就茶树芽梢伸育有关特性,以及采摘技术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成龄茶树树冠不同叶片新梢的分布成龄茶树通过系统修剪,树冠基本定型,进入采摘阶段以后,在一般管理条件的自然生长情况下,着生不同叶片的春梢中,1叶和6、7、8叶的春梢均很少,2、3、4叶占的比  相似文献   

5.
黄跃华 《茶业通报》1998,20(3):17-19
茶树的生育,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要求。茶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取决于环境条件对茶树生育的满足程度和农业技术运用。运用农业技术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使其更适合茶树生育的需要,或是提高茶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主要生态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根据茶树生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我国茶区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我省沿江丘陵茶区属于适宜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4~11月份8个月平均气温llC以上,>10"C的年活动积温近5000"C,无霜期230天左右,全年生长期较长。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自1959年以来,…  相似文献   

6.
茶树新梢是很强的代谢库,它竞争树冠面上留养叶的光合产物。新梢又是制茶原料。所以合理采摘是保证茶树生产能力和茶叶品质的基础。以树冠面上的成熟叶片,用5uci的放射性碳处理24hr,然后采下分别带有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新梢,制成茶样,用以测定各新梢的放射性强度。材料与方法新梢来源于经剪采的无性系TV_(20)茶树。1983年春进行离体培养(用洋菜培养基);当年春秋季在田间条件下对未推广的阿萨姆无性系茶树(30年生,叶色浅绿,正常剪采)进行研究;1984年和1985年又以TV_1成年茶树作了重要试验,研究季节性和品种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影响茶叶的化学组成及其品质的因素很多。品种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茶树生长地的生态环境常超过了品种的影响。我们在过去几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干旱的气候条件对茶叶的化学组成和茶叶产量均有不良后果。如在苏联的格鲁吉亚共和国查克戈地区在正常情况下每年8月间的茶树新梢均含有最高的可溶物质,出产最好  相似文献   

8.
香叶醇是茶树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的挥发性单萜醇,在茶树与环境互作中起重要作用,也是茶叶中关键呈香成分之一,茶树新梢中的香叶醇主要以香叶醇樱草糖苷形式存在。发掘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与候选基因,对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与茶树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169个茶树种质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对其新梢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进行鉴定,基于SLAF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SNP标记,然后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茶树新梢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性状进行GWAS分析,发掘该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与候选基因,最后对极端含量材料间的候选基因编码区碱基差异及其上游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群体在3个环境下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77.6%~81.8%,广义遗传力为62.6%。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性状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呈现显著差异,变异受遗传影响为主。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40个SNP与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显著相关,其中2个环境下重复检测到65个SNP。基于参考基因组与连锁不平衡衰减距离,获得重复检测到的SNP两侧各100 kb范围内的基因共88个,包含信号蛋白、激酶、磷酸酶、...  相似文献   

9.
茶园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粗收益,即使在同一地区和相同条件下,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茶园生育不良,是由于气候的影响或病虫灾害以及管理差等不良因子限制,使得茶树根部生长受阻。此时,大多认为土壤排水不良、有效土层浅等等是导致土壤物理条件差的原因。为了摸清茶园土壤与根的生育,我们与茶农在小笠山丘陵一带的圃场茶园,对生育良好与生育差的茶园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供给茶树根部的氨在新梢萌发前主要以茶氨酸,谷酰胺和精氨酸贮存在根叶部。茶树结束休眠,开始生长时,这些化合物转移到生长点(新梢),茶树特有的酰胺——茶氨酸也集中在新梢,其在新梢中的积累不仅由于根部的大量供应,而且也因新梢的缓慢利用所致。L—旦氯酸—DL—磺基羟亚氨酸(MSO)参与氨基酸,酰胺,特别是茶氨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地区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宗顺 《耕作与栽培》2011,(1):64-64,F0003
毕节地区地处茶树原产地区域,土壤酸性适中、地形起伏跌宕,加上独特的高原寡日照和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造就了茶树鲜叶营养丰富、新梢持嫩性强,所制茶叶产品具有香浓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毕节地区自然植被良好、空气清新自然的无污染生态环境,造就了茶叶生态健康的优良品质。为此,毕节地委、行署及时审时夺势,  相似文献   

12.
茶树根系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系生长发育良好与否,对地上部份的生育,尤其种植茶树的收获对象——新梢的伸育密切相关,无比重要。俗话说:“根深叶茂”,这是对植物根系和地上部份发育相关性的极高度的科学概括。然而对于茶树根系在年发育周期中不同时期主要内含物的变化及规律、与地上部生长发育、鲜叶的内含物质变化之间的关系,还未见过什么研究报导,为了探讨茶树根系年发育周期中主要内含成份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交替现象的相关性,从而了解根系在年发育周期中每个时期的作用,以作为制定合理管理措施的根据。达到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的目的。于1979~1980年间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概述如后: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茶园经过连续采摘,体内的大量营养被消耗,又正逢夏秋高温炎热天气,茶园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病虫害重,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夏秋炎热时节,应切实加强茶园管理,恢复茶树的元气,力争下年茶园获得丰收。茶园高温热害症状。茶树受热害后,首先在嫩梢部位出现症状,新梢停止生长,形成驻芽,接着幼叶萎蔫,出现焦边,成叶和老叶泛红,从而使整叶焦枯脱落。尤其是在长期气候干燥、空气  相似文献   

14.
自 70年代末以来 ,许多研究者对茶树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以茶树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作外植体培养均有成功报道。但云南大叶种茶树因其品种原因 ,茶多酚含量较高 ,外植体切段易氧化褐死。所以至今云南大叶种茶树组织培养成功的报道鲜见。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叶种茶树新梢带腋芽茎切段在不同的激素组合及浓度水平诱导下形成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效果 ,为成功组培诱导大叶种茶树植株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供试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学实验基地云抗 1 0号、云抗 1 4号第一轮一芽三、四叶新梢。1 .2…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新梢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茶树品种(种质)新梢叶绿素含量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为抗虫品种选育的早期鉴定提供依据,采用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9份不同抗性茶树新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了茶树新梢叶绿素含量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9份茶树种质新梢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4.323,P<0.05)。其中,‘丹桂’、‘优3’、‘铁观音’、‘优510’、‘玉龙’和‘毛蟹’等种质的新梢叶片叶绿素总量较高,分别为3.72、3.49、2.85、2.74、2.69和2.61 mg/g;而‘黄旦’、‘福云10号’和‘福云6号’等品种的叶绿素总量较低,分别为1.83、1.84和1.85 mg/g。茶树种质新梢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有一定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而与黑刺粉虱世代存活率有显著或接近显著水平的负相关(P<0.05)。表明新梢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较高的茶树种质,对黑刺粉虱的抗虫性较强;反之,则抗虫性较弱。  相似文献   

16.
引言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在生长发育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在生长发育时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在不同时期进行播种,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各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播期条件下,各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的生育变化特点,以及各生育时期的变化对全生育期的影响,总结其规律,对于探索在本区内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最适生长期,不同生态型品种的布局区域,以及进行杂交育种的花期调节和丰富引种的理论,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洵 《茶业通报》1998,20(3):24-25
过去茶树高产栽培中常常对采摘茶园茶树采取春茶前的轻修剪(即剪去蓬面上scm左右的枝梢),以保持茶树蓬面生机,促进新梢旺盛生长,使全年获得较高的茶叶产量。但近年来据我所对不同品种茶树的轻修剪试验结果,无论是春茶前轻修剪或是夏茶前轻修剪,对当季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春茶前轻修剪对当季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分枝较密,发芽较早的品种影响更大。如分枝较密,发芽较早的龙井43、菊花春和碧云等与不修剪相比,春茶发芽时间推迟5~gd,一芽二叶开展期推迟2~7d,春茶产量减少7.0%~15.2%…  相似文献   

18.
硫酸钾镁肥在红黄壤茶园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黄壤茶园中,以施用相同氮磷肥为基础,通过增施几种不同品种钾肥对茶树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硫酸钾镁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效果最好,与单施氮磷肥处理相比,茶树春梢长度和着叶数分别提高了6.23%和11.1%,茶叶叶面积的增大率为11.17%,茶叶的芽头密度和百芽重分别提高28.88%和21.43%,茶叶鲜叶产量增加14.27%。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和氯化钾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也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前者(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对茶树春梢的着叶数、叶面积、芽头密度和茶叶产量的效果较好,而后者(增施氯化钾肥处理)对春梢长、百芽重的增加效果较好。施用45%复合肥处理能比单施氮磷肥处理表现出略为促进茶树生长的效果。增施硫酸钾镁肥比增施45%进口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法)可增加效益3226.5元/ hm2,值得在红黄壤区茶叶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群体结构,对茶树的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决定于单位地面上种植茶树个体数的多少和这些个体植株在地面上的分布状况。同时,随茶树个体生育的方向与速度的不同茶树的群体产量也随之而变。又跟茶树的品种性状有关联。因此,在搞好茶园土、肥、水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所选用的茶树良种,确定合理  相似文献   

20.
早熟大豆品种合丰42号播期光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明 《作物杂志》2013,29(1):98-101
大豆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光周期和温度对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在自然条件下,对早熟大豆品种合丰42号分别在3个不同地点进行分期播种,研究不同光温生态条件对大豆生育进程、形态性状、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光温效应对早熟大豆的影响机制,为早熟大豆生态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合丰42号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都受光温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