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6,(6):17-17
一、临床症状病羊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呆立墙角,首先在唇、口角、鼻或眼睑等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小而散的红斑,2~3天后形成米粒大小的结节,继而成为水泡和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硬痂,牢固地附着在真皮层的红色乳头状增生物上。轻的病例,这种痂垢逐渐扩大、增厚、干燥,  相似文献   

2.
羊痘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痘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导致的,本病具有流行性,只会感染羊,而且本病的致死率很高。羊痘在发病的时候会在皮肤、粘膜等地方出现痘疹。在初期的时候,痘表现为丘疹,之后会变成水泡,再之后会变成脓疱,脓疱干后就会结成痂,痂脱落后羊痘就会痊愈。根据感染羊群的不同,羊痘可以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其中山羊痘的发病比绵羊痘缓慢。  相似文献   

3.
998年12月,我县山羊办从外地引进良种南江黄羊公羊54头,分散给专业户饲养,一星期后,各专业户羊群普遍发病,笔者立即前往诊断。病羊主要症状有:口角、上下唇有水疱、脓疱、溃疡,有的结成棕色的瘤状硬痂,呈桑椹状突起;有的羊腹部皮肤上有黄色丘状脓疱,但蹄叉上未见水疱;有的病羊眼结膜发炎、流泪、怕光,严重的黄色脓疮覆盖整个眼球;病羊精神萎靡,吃喝困难。结合症状及流行病学,笔者当即肯定病羊得的是羊传染性脓疱并发眼结膜炎。这主要是由于购入带毒羊引起疾病,山羊感染后抵抗力下降,并发眼结膜炎。治疗:1.能剥离…  相似文献   

4.
(一)临床症状 山羊鼻镜、颈部、体侧、乳房部和尾部出现丘疹和水泡,继而发展成小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痂皮,随后脱毛,皮肤增厚,形成皱褶和龟裂.20天左右蔓延至全身。同时,病羊表现出烦燥不安、剧痒、采食减少。心跳60-100次,分钟、呼吸15—22次,  相似文献   

5.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一种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患羊嘴唇,口角、鼻孔、腿部和乳房周围等处的皮肤、黏膜上形成丘疹、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厚痂。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对羔羊危害重,死亡率在1%~15%之间,康复羊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6.
羊痘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羊嘴唇、口腔黏膜、无毛及少毛部位皮肤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泡、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以及痂皮内,病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发热期血液内也存在病毒。该病可给养羊业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羊全身皮肤,尤其是无毛或少毛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痘初期为丘疹,后变为水疱,随后变为脓疱,脓疱干结成痂,脱落后痊愈。羊痘对羔羊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羊口疮、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口唇粘膜、蹄部、乳房等处皮肤上,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羔羊、幼羊易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两季较多,常为群发性流行。病羊、带毒羊污染饲草、饮水、羊舍、用具或牧场,通过皮肤的擦伤传染健羊。  相似文献   

9.
羊口疮是山羊传染性脓疱的俗称,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感染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对3-6月龄羔羊危害极为严重,死亡率高达15%。笔者于2012年4月在靳某的羊场诊治患病羊67例,治愈率达94%.现将防治体会介绍如下,供养羊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诊断根据病灶的不同部位,分为唇型、蹄型、外阴型,其中唇型比较常见。病羊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很快形成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或者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硬痂。蹄型侵害绵羊,多单独发生,偶有混合型,多数仅一肢患病,但也可能同时或相继侵犯多数甚至全部蹄端。  相似文献   

11.
羊传染性脓疱病也叫做羊口疮,是一种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能够传染给人。对羔羊的危害比较严重,典型症状为口腔黏膜处发生红斑、水疱、脓疱、疣状痂斑。  相似文献   

12.
“快帮我去看看,我家的山羊得了口蹄疫。”日前,宁乡县黄材镇养羊户姜爹爹慌慌张张地找到我们。“你家的羊有些怎样的症状?”“我喂了57只羊,其中20多只吃草困难,有的在嘴唇、口角、鼻部等处皮肤上生有丘疹,随后逐渐变成脓疱、溃疡,严重的结成疣状厚痂,还死亡了3只小羊,村上兽医小李看了,他说是口蹄疫。”  相似文献   

13.
陆则基 《当代农业》2011,(12):43-43
一、诊断根据病灶的不同部位,分为唇型、蹄型、外阴型,其中唇型比较常见。病羊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很快形成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或者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硬痂。蹄型侵害绵羊,多单独发生,偶有混合型,多数仅一肢患病,但也可能同时或相继侵犯多数甚至全部蹄端。  相似文献   

14.
山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属病毒引起的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唇型、蹄型、外阴型,其中以唇型多见。以往曾以碘甘油等多种西药防治,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羔羊传染性脓疱病并发角膜结膜炎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羔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嗜上皮病毒而引起的.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特点是在患病羔羊口唇等处粘膜和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羔羊多群发.而且容易并发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主要是由嗜血杆菌、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羔羊以角膜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眼睑肿胀、角膜溃疡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羊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羔羊最易患病,多为群发。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北方、西北等养羊较多的地方也较常见,是羊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hyma),又称羊口疮、传染性唇皮炎等,是肉羊场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所致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发疹性皮肤病,特征是口唇等处皮肤粘膜依次形成丘疹、水泡、脓疱、溃疡和厚痂。  相似文献   

19.
未断奶的羔羊常常在口角、唇黏膜、齿龈上发生散发性小红斑,逐渐发展成为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泡或脓疱.此后相互融合,痂不断增厚,部分或整个口唇外翻,呈桑椹状隆起,后变为黑褐色痂块,这就是所谓的“烂嘴病”。  相似文献   

20.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主要威胁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传染性脓疱性皮炎。其特征是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并最后结成疣状厚痂,羔羊最为敏感,并可能死亡。一、流行病学在本病疫区,几乎每年都在产羔后期出现该病,可呈流行性发生,也可散在发生。主要因接触感染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