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踯躅提取物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染1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雌性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5 d起灌胃羊踯躅提取物及吡喹酮,结果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试验结果表明,羊踯躅提取物与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发展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现有的防治办法首选是化学治疗,临床应用最多的方式是吡喹酮片剂或粉剂的口服,考虑到给动物投药不便,以及吡喹酮对反刍家畜的应用副作用较多和生物利用率低,研制了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人工感染血吸虫的小鼠,实验吡喹酮注射液的杀虫效果,发现吡喹酮新制剂的治疗达到口服相同剂量吡喹酮同样的减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人工感染18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雌性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1 d起灌服羊角拗甙及吡喹酮,观察其对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羊角拗甙与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氯仿油制剂治疗山羊日本血吸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口服吡喹酮氯仿油制剂(25mg/kg)治疗人工感染山羊日本血吸虫病,39天后解剖冲法,计数残存虫体,与对照组相比,减虫率为95.7%,减雌率为96.7%。早期文献报道(1981),当口服吡喹酮剂量20mg/kg时,可获得99.8%的减虫率和100%的减雌率。鉴于国外已有吡喹酮不能完全治愈病人的报道和血吸虫可能已有抗吡喹酮的抗药性,吡喹酮治疗动物血吸虫的适宜治疗剂量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的研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分别进行了小鼠和牛的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按每千克体质量20mg和3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和12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每千克体质量8mg的剂量的减雌率为96.41%。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后30d,粪便转阴率达90.50%。这一结果说明,研制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IgG1型单克隆抗体和吡喹酮协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组昆明系小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小时,组1和组2胃饲低剂量吡喹酮(20mg/kg),并分别腹腔注入鼠抗日本血吸虫IgG_1型单克隆抗体ISj51和ISj55作被动免疫,4天后重复1次,4周后剖杀集虫。结果表明,单抗合并吡喹酮的组1和组2的减雌率分别为45.32%和42.95%,均明显高于(p<0.01)仅作腹腔被动免疫转移ISj 51和ISj 55单抗的组3和组4(分别为15.11%和19.44%),亦高于(p>0.05)仅用单剂吡喹酮的组5(37.41%)。2株单抗在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介导下,杀伤童虫率接近1:2稀释的8周阳性鼠血清(分别为37.50%,46.88%和48.00%,41.18%)。提示:鼠抗日本血吸虫IgG_1型单抗协同低剂量吡喹酮,具有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提高灭雌率,降低吡喹酮毒副作用的优点,对控制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吡喹酮和硝硫氰醚与日本血吸虫拟似神经递质 5-羟色胺间的关系。以吡喹酮 ( 5× 1 0 - 7mol/ L和 5× 1 0 - 8mol/ L )、硝硫氰醚 ( 1 0 - 4mol/ L和 1 0 - 5mol/ L )分别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 4h和 8h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体内 5-HT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吡喹酮和硝硫氰醚对日本血吸虫体内 5-HT等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二者抗虫作用似不通过影响虫体 5-HT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相似文献   

8.
对感染18条毛毕吸虫尾蚴的50日龄雏鸭分别于感染后41d起喂服阿魏倍半萜类及吡喹酮,两组用药组雏鸭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os)、肉芽肿内嗜酸粒细胞数目减少与对照组无差异差异显著(P〈0.05),表明阿魏倍半萜类与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以吡喹酮化疗为主,但会出现重复感染,防治实践表明在我国单靠药物治疗不能消灭血吸虫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日本血吸虫病多价疫苗、免疫佐剂及疫苗递送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周洪 《现代畜牧科技》2020,(3):89-89,91
血吸虫常感染牛,其他家畜罕见。血吸虫作为主要的病原体,可在所嗜环境下密集传播,流行地区多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发病率高,长期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增加了对其他寄生虫或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该病临床上分为内脏血吸虫病和鼻腔裂体吸虫病。可对患畜应用吡喹酮进行治疗,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吡喹酮新制剂早期治疗血吸虫病效果,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20d的小鼠皮下给药进行减虫率、肝脏减卵率统计,并在不同时间点对口服组和皮下注射吡喹酮新制剂组的未感染小鼠在给药后采集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时曲线。结果显示新制剂600mg/kg剂量治疗的3次试验的减虫率分别为72.88%、82.69%和56.7%,肝脏减卵率分别为81.7%、94.8%和70.7%,对感染20d期别的血吸虫有较好效果。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显示,新制剂经皮下给药方式可使有效杀虫浓度(约0.3μg/mL)持续10d以上,具有缓释作用。吡喹酮新注射制剂能杀灭20d童虫,减少血吸虫病的危害,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在肝、肠所形成的虫卵肉芽肿,其形成机理已被证明是免疫反应。吡喹酮对血吸虫成虫、童虫、尾蚴和毛蚴均有强大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对虫卵作用尚有争论,在生产中还发现一些植物具有灭螺作用。笔者等筛选了抑制钉螺繁殖的高蛋白牧草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对比观察吡喹酮与灭螺牧草对小鼠肝脏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作用及对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吡喹酮治疗家畜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大,副反应少等优点。历年来,我们在疫区乡、镇、场广泛地应用吡喹酮进行口服或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在治疗过程中,除有少数牛只出现有瘤胃胀气或腹泻等程度不一的副反应外,一般均无不良反应,并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去年我们应用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的白色微晶吡喹酮药粉,在全县疫区五个家畜血防专业组中,全面推行口服治疗血吸虫病牛,共治疗耕牛4904头,其中水牛4289头,黄牛  相似文献   

14.
洱源县奶牛口服吡喹酮的副反应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源县是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县之一,奶牛的饲养量占疫区牛存栏的80%以上,黄牛感染血吸虫平均为7.8%,奶牛口服吡喹酮后,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集中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和产奶量的下降,神经症状,个别反应畜发生死亡,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1994年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性措施,用吡喹酮同时使用江西上饶家畜血防站提供的“九O安”进行化疗,对降低副反应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praziquantel简称PZQ)是迄今为止治疗血吸虫病的最理想的药物,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损害血吸虫皮层。Seuber等人于1977年研制成功了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国内最先采用PZQ治疗血吸虫病是应用口服方法,主要有PZQ的粉剂和片剂。随后,PZQ治疗血吸虫病采用的制剂有:PZQ水溶液(第三胃注射),肌肉注射液,PZQ的脂质体,PZQ缓释剂,单克隆抗体和PZQ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等。PZQ治疗血吸虫病也出现毒性反应以及副反应,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脂质体治疗小鼠感染血吸虫的效果探讨孙志良刘湘新盛忠梅肖洪波(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自从Bangham(1965)将磷脂类高分子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形成双分子层液晶微囊,称为脂质体[1],被用于医学之后,国内外进行了脂质体作为载...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本试验以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高分子包裹材料,制备吡喹酮缓释剂(包封率为56.05%),通过皮下埋植治疗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0±1条)40d后的ICR小鼠,4周后剖杀小鼠。结果,吡喹酮剂量138.4mg/kg的治疗组减虫率为64.08%(P<0.01),减雌率75.86%(P<0.001);吡喹酮剂量69.2mg/kg治疗组的减虫率为25.29%(P>0.05),减雌率39.14%(P>0.05)。毒性试验组小鼠皮下埋植空白壳聚糖微囊后,未见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  相似文献   

18.
胰阔盘吸虫(Euryfrema sP)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危害养牛养羊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自吡喹酮问世后,我国学者试治胰吸虫证明有效。本文报导采用10%吡喹酮针剂治疗山羊胰吸虫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孕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治疗孕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