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利用保护性少耕的耕作方法对稻田进行耕整地,取代传统的翻-耙-耢-沉浆的耕作模式,以达到减少作业环节、降低耕整地费用、节约水资源、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破解常规机具耕整难题,提高水稻机械穴直播和机插秧质量,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机械耕整效率,降低耕作成本,提出稻田机械耕整地新技术。论述了机械耕整地新技术的技术内容、特点、作业质量要求、主要技术路线、机具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采用机械耕整地新技术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好、地表秸秆残茬少,能够满足作业要求。机械耕整地新技术同时能够提高耕整效率30%,降低耕作成本30%,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耕整地农具     
《当代农机》2013,(8):53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秧马,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耕整地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性机械,它的普及应用使我国的耕作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同时耕整地机械也可以节省物力、财力和人力,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耕整地作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和基础环节,作业的好坏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耕作任务就是对土地进行耕翻、修整、疏通土壤、透气蓄水、覆盖杂草与残茬,防止病虫害;整地是在耕地作业后,耕层内还留有较大土块或空隙,地表不平整不利于播种或苗床状  相似文献   

5.
联合整地机是农业耕整地作业的新机型,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能显著降低传统机械化耕作农机多次进地造成的土壤压实问题,有利于耕地结构的优化和农业增产。通过对联合整地机的应用特点分析,说明了联合整地机的作业优势,并总结了机械化联合耕整地作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1耕整地机械1 1耕整地机械的发展耕整地机械作为旱作农业机械化的前期重要工作 ,其作业质量是影响农业丰产增收的重要因素。我省耕整地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是50年代末 ,我们从国外引进技术 ,批量制造了马拉双轮双铧犁 ,实现了半机械化。但由于当时的耕作方法与引进的机型不对号 ,因此制造的几万台机器变成了回炉铁。第2阶段是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 ,我们制造了东方红 -54拖拉机及配套的液压悬挂四、五铧犁 ,翻转犁和其它农具 ,使机械化整地在数量上上了新台阶。由于翻、耙、压、起垄整地法有2个缺点 :一是机车3…  相似文献   

7.
0前言目前,广东省水稻生产中的耕整地机械主要是手扶拖拉机,除边远山区使用小功率(2.94~5.88kW)手扶拖拉机外,其余地区基本是由工农-12K手扶拖拉机,通过配套犁、耙、旋耕机等农具来完成水稻生产栽播前的耕整地工作。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先犁后耙。随着农民耕作观念及农艺要求的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已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水田上用动力耙进行耕作。目前使用的动力耙基本上是旋耕机、水田轧滚耙及水田埋草旋耕机,这3种机具均与工农-12K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动力参数基本一致,但机具的主要工作部件—旋耕轧辊的结构不一样,因此表现出的作业性…  相似文献   

8.
1耕整地机械 1.1耕整地机械的发展 耕整地机械作为旱作农业机械化的前期重要工作,其作业质量是影响农业丰产增收的重要因素.我省耕整地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是50年代末,我们从国外引进技术,批量制造了马拉双轮双铧犁,实现了半机械化.但由于当时的耕作方法与引进的机型不对号,因此制造的几万台机器变成了回炉铁.  相似文献   

9.
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农业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耕作是作物栽培的基础,耕整地质量的好坏对作物收成显著的影响。以前农民普遍使用畜力犁耕地,耕作深度只有 10~ 12cm,而且犁底不平,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耕作质量也不好,不能很好的翻土松土,难以满足农作物生水对土壤的要求。而使用机械来耕整地,耕作深度可达 14~ 20cm,改善了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创造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的耕层构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机械耕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作业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耕整地机械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等作用。介绍国外耕整地机械的发展概况,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探讨我国耕整地机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国内企业进一步研制开发耕作机械系列产品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