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氮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传统脱氮工艺流程长,氧耗大,反硝化碳源不足,脱氮效果低.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是目前最经济、最简洁的生物脱氮工艺,非常适用于低C/N废水的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工艺有明显的优点,如低能耗、无需外加有机碳源、低污泥产量等.随着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各国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该工艺的实际应用.本文在首先介绍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原理及亚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生化特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期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在污泥消化上清液、垃圾渗滤液等实际高氮低碳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现状,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限氧产甲烷系统废水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一种新型好氧、厌氧一体化的限氧产甲烷系统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应用曝气式产甲烷流化床处理富硫酸盐高浓有机废水所表现出的处理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厌氧生物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瀚  王凯军  倪文  陈树祥 《中国沼气》2004,22(4):18-21,31
在原有脱碳技术基础上,废水厌氧处理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不断拓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新发展,从理论和工艺两个方面,综述了厌氧生物脱硫、生物制氢、厌氧氨氧化、厌氧反硝化的原理、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春  沈东升  龙焰 《中国沼气》2004,22(4):6-9,38
本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以自配水为基质,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和产甲烷作用成功实现了在单级反应器中去除硝酸盐和水中有机质的目的。反应器开始接种的污泥是产甲烷颗粒污泥,通过不断提高进水中硝酸盐的浓度,使厌氧颗粒污泥逐渐适应水中的硝酸盐,反硝化剩余的有机碳源转化为甲烷气体。在硝酸盐负荷为0.75kgN03^- -N·m^-3d^-1和COD负荷为14.1kgCOD·m^-3d^-1的稳态下,硝酸盐和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99.5%和90.1%以上。对反应器产生的气体所进行的气体组成测试表明,加入的硝酸盐全部转化为氮气,这一结果表明发生了真正的反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生物炭介导的鸡粪厌氧消化产甲烷最优工艺参数,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以鸡粪添加量、生物炭添加量和碳氮比为参数,在(35±1)℃条件下进行了生物炭介导的鸡粪序批式三因素二次旋转组合厌氧消化试验。以单位挥发性固体(VS)累积产甲烷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获得单位VS累积产甲烷量随三因素变化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拟合性较好,能较好描述单位VS累积产甲烷量随鸡粪添加量、生物炭添加量和碳氮比变化的规律。通过对模型工艺参数寻优,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鸡粪添加量14.35 g、生物炭添加量4.97%、碳氮比22.02,此条件下单位VS产甲烷量为283 m L/g,为生物炭介导的鸡粪厌氧消化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厌氧水解-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香精调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香精调料行业发展很快,废水的成分复杂,浓度高,必须采用多种技术联合处理。针对某食用香精调料企业的废水特点,采用化学混凝预处理、厌氧水解和好氧移动床(MBBR)组合工艺处理,生产性装置的运行效果表明,COD,BOD5,SS和NH3-N等去除效率突出,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TN和TP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66.3%~69.7%和83.0%~90.2%,其中,TN是由厌氧段反硝化和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TP则通过化学混凝而去除。厌氧水解和MBBR是去除有机物和生物硝化的核心,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进一步保证了出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8.
厌氧共消化是市政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的主流工艺之一,然而湖北省武汉市仍缺乏具有本地代表性的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效能及潜在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生化产甲烷潜力批式实验、动力学分析和共消化性能评估考察了武汉本地典型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比例对厌氧共消化效能和潜在应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共消化的产甲烷速率比厨余垃圾单独消化提高了40%~96%;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的最佳比例为2∶1(基于VS),此时实际产甲烷潜力为408 mLCH4·g-1VSadded,比理论叠加值提高了11.2%;厌氧消化的渗透率达到60%时,武汉本地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通过厌氧消化回收的能量高达6100万m3CH4·a-1或2亿kWh·a-1,可以供应约7.6%的居民生活天然气需求量或1.7%的电力需求量,可为武汉本地乃至全国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共消化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可调节底物的碳氮比(C/N)在适合厌氧消化的范围,并缓解由于季节性造成的玉米秸秆厌氧消化原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考察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性能,设计原料C/N和初始有机负荷率(OLR)为因子的一般全因子试验,分析不同C/N和初始有机负荷率下的日产甲烷量、负荷产甲烷量、厌氧消化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当调节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使原料C/N为20,初始有机负荷率为45 gVS·L-1时,负荷产甲烷量最大(311.83 mL·g-1VS),并高于相同负荷下餐厨垃圾或玉米秸秆单独厌氧消化的负荷产甲烷量。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以化学强化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高温(35℃/55℃)厌氧消化方法,研究采用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CEPT)产生的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果,并对比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在中温、高温工况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确适合化学强化初沉污泥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单位VSS累积产甲烷量和VSS...  相似文献   

11.
鸡粪厌氧消化废液的生物处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好氧接触氧化,颤藻附着生物床和水生植物联合处理新工艺,对厌氧处理后的难生化降解的,碳氮磷比严重失调的鸡粪发酵液进行小规模的生产处理,经处理后出水可达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颤藻为敝开处理系统中的优势藻种,固定在填料上的藻类去污能力强,脱氮,脱磷以及色素等效果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大量产生溶解氧能清洁水体。颤藻个大,易收集,定时采收后可作为畜用高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2.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废水脱氮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全新的生物脱氮工艺。对于处理低碳氮比废水,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节省氧耗、无需外加有机碳源、污泥产量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各国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实际应用。本文对该工艺在消化污泥上清液、垃圾渗滤液等实际废水脱氮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水果蔬菜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水果蔬菜废弃物的一些研究情况以及处理这些废弃物的厌氧反应器的应用情况,指出厌氧消化工艺是处理蔬菜和水果废弃物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猪场废水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具有较高浓度的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虽然其有机物浓度明显下降,但在后续好氧处理中更难为微生物生长利用。本文采用常规的SBR工艺处理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重点考察SBR工艺处理猪场沼液的可行性,以期为猪场废水资源化与达标处理探索出一条经济高效的厌氧发酵-兼氧/好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菌的无机营养需求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厌氧消化过程缺乏无机营养元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比对好氧处理过程要大。厌氧发酵的甲烷发酵阶段对无机营养的缺乏更为敏感。一般说缺乏无机营养元素主要指微量金属元素。本文综述迄今有关甲烷菌无机营养需求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特别强调发现Ni是甲烷菌必要的营养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甲烷菌对S和Fe的需要量也比过去所认为的要多。补充甲烷菌所需的必要无机营养元素,主要是微量金属元素,是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两阶段闭式循环氨脱除工艺处理猪粪厌氧消化液耗时、耗碱、难以达到工业化大量污水处理的需求问题,进行了连续闭式循环氨脱除工艺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起始氨氮质量浓度为(1 444±37)mg/L的猪粪厌氧消化液,在气流量为530 L/h、液流量为445 m L/h、气液比为2 036条件下,氨氮脱除率可达(66.81±0.24)%。经RSM优化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分析和预测该工艺及系统条件下猪粪厌氧消化液的氨氮去除结果。所选自变量对于氨氮脱除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气液比、液流量、气流量。研究结果可为猪粪厌氧消化液的连续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厌氧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领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探讨了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原则和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EGSB高效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提出了处理高悬的废水的多级厌氧处理及产物综合利用的工艺路线,同时介绍了作者在这一研究领域进行的探索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