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辽宁柞蚕业与东部山区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工业化时代,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已经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正威胁人类生存。有的地区已经陷入要发展经济就得破坏生态环境,要保护生态环境就难以发展经济的怪圈。柞蚕业作为辽宁的特色产业.全国70%的柞蚕茧产自辽东山区,因此,如何协调柞蚕产业发展与东部山区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就成为21世纪辽宁东部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印度目前居第2位,其产量约占世界的7%左右.我国柞蚕资源丰富,分布辽阔,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东起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均有柞树分布,辽、鲁、豫、吉、黑、内蒙等省(区)都有放养柞蚕的历史.全国适于发展柞蚕生产的柞林面积有1000万hm2,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0%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放养柞蚕一直是部分山区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建国55年来,我国的柞蚕业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实力的支撑,使柞蚕茧年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1万t发展到目前的6万t左右,古老的柞蚕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柞蚕业亦然.而文献信息资源是承载技术信息的载体,是行业进步的真实记录.因此,本文以1994~2003年公开发表于专业期刊的柞蚕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发现最近10年来我国柞蚕研究领域重点内容的变化,同时为柞蚕专业科研人员搜集、利用相关文献提供参考,为继续保持我国柞蚕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3.
2009亚太国家生物经济会议《亚太生物经济项目册》中有五个蚕业项目,充分显示了我国蚕业在生物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本文引入生物经济的概念,介绍了我国柞蚕生物工程的概况,提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蚕业,要用现代信息产业改造传统蚕业,在生物经济领域突破发展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4.
齐永红 《北方蚕业》2006,27(2):14-15
柞蚕是我国的资源优势,产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柞蚕丝绸是世界人民喜爱的瑰宝和传统出口创汇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在柞蚕业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使柞蚕业越来越市场化,特别是在柞蚕业综合利用上开辟了新的市场前景。发展柞蚕生产不仅有利于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山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柞蚕业生产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柞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在食品、医药保健和农林业生防等方面的广泛用途,预测了我国柞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持续稳步发展。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对柞蚕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将柞蚕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贵州柞蚕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柞蚕的饲养是在清乾隆年间由遵义知府陈玉玺从山东引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柞蚕业的发展曾几度兴废.但得天独厚的柞蚕业资源优势,终使柞蚕这一吐丝昆虫在贵州得以繁衍生息,并逐步形成了贵州特色的柞蚕业生产体系.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临近,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国内茧丝重心的西移等,为我省整个蚕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柞蚕资源是贵州固有的优势资源,柞蚕产茧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柞蚕业具有的特色性、生态性均符合新机遇的要求.因此,进一步认识评估我省柞蚕的潜力与发展,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郑作运 《中国蚕业》2004,25(1):33-34
柞蚕茧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出口创汇产品,10年来河南省柞蚕生产与市场一直比较稳定,农民养蚕收入较为可观,柞蚕生产已经成为山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柞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现结合河南实际谈谈柞蚕饲育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浅谈辽宁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柞蚕业是辽宁省特色产业,创汇产业,为辽宁省"三高"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柞蚕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柞蚕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利与弊,一直都是柞蚕业是砍还是留问题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辽宁柞蚕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航 《中国蚕业》2003,24(3):23-24
近几年,一方面由于柞蚕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辽宁主要柞蚕产区将柞蚕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升级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丝绸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养蚕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家天然林、公益林保护政策的影响,辽宁部分蚕区又限制柞蚕生产发展,大面积退蚕还林,使作为辽宁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柞蚕生产,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机遇和挑战,把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是当前辽宁柞蚕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鲁山县柞蚕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柞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柞蚕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柞蚕业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放养柞蚕与山区生态环境的矛盾.通过对柞蚕场利用现状的调查 ,分析了柞蚕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柞蚕场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的泌丝昆虫,柞蚕属共有35个种和变种.柞蚕育种研究是柞蚕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在我国柞蚕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我国柞蚕育种研究进展、核心种质的提出、分子标记在柞蚕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四川柞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柞蚕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鸡西市柞蚕业生产现状及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鸡西柞蚕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加快蚕业发展摆上议事日程、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等今后发展柞蚕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柞蚕、柞树病虫害是目前影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柞蚕产业发展。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整合有利资源,建立蚕业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适应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蚕业重大病虫害的整体预警防控能力和蚕业生产安全水平,可促进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工放养柞蚕以山东省的鲁中南山区为最早.依据有三:“山蚕说”最早记载了这里人工放养柞蚕的情形;清初张纲孙的诗最早记述了这里农民驱赶敌害保护蚕苗的辛苦;从《盛世滋生图》看,这里的柞丝绸业的发展也最早,山东半岛的柞蚕业,是清康熙年间从鲁中南山区传去的.  相似文献   

16.
郭军 《北方蚕业》2003,24(4):14-16
从柞蚕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分析、总结了柞蚕业在近 5 0年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以及行业内部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及矛盾 ,指出了柞蚕业发展仍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 ,及其与其他生命学科间比较所存在的较大差距。提供了对应的解决办法。主张现代柞蚕产业应适应绿色革命、生态保护的新形势要求 ,在行业改革的系统工作中 ,要因地制宜 ;着重强调了科学技术所应发挥的作用 ,主张蚕业科研既要贴近产业的实际困难局面 ,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药剂切实解决蚕民所面临的急迫问题 ;还要着眼于行业的长远利益 ,研究开发一批高新科技成果 ,在蚕品种、饲料、饲养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行业自律等诸多领域要有新的突破 ,从根本上解决柞蚕业与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和旅游观光业在土地资源、水土保持、劳动力分配、生态景观等方面的突出矛盾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论开展柞蚕省力化放养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柞蚕放养每年为宜蚕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速,农村养蚕劳动力年龄老化日趋严重,当前难以承载柞蚕放养过程中部分关键环节的高劳动强度,急需在春小蚕保护育、秋柞蚕剪移方式等方面研究出比现行方法更为省力高效的新技术,研制出高效、快捷的省力化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剪移、喷药、摘茧、剥茧等高强度作业。  相似文献   

18.
柞蚕品种资源为柞蚕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6个方面展示了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的柞蚕品种资源保存与创新,和对我国柞蚕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取得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柞蚕业是内蒙古特色和支柱产业,是精准扶贫的优质项目,但柞蚕种保护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柞蚕种保护是柞蚕良种繁育的重要环节,保种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柞蚕生产,为此,本文从柞蚕种茧保护时期、柞蚕种暖种时期、柞蚕卵保护时期3个阶段分析了内蒙古柞蚕区柞蚕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在保种中各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了保种技术面临的困难,以期人们思考并找到更加完善的高寒地区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东北柞蚕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4个柞蚕主产省(区)的柞蚕生产的调研认为,我国柞树资源丰富,柞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农民与地方政府发展柞蚕生产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国柞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