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索酶解蛋白液喷雾干燥工艺的控制条件。[方法]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法干燥酶解蛋白液,通过分析进风温度、雾化器转速、排风温度、收集器内温度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进风温度对挂壁物性的影响表明,较佳进风温度为150~170℃。进风温度对料液流加速率的影响表明,进风温度提高1℃,料液流加速率提高1.5%~2.5%;最佳进风温度为160~170℃。排风温度对粘壁的影响表明,最佳排风温度为80~85℃。雾化器转速对生产的影响表明,较佳雾化器转速为15000~18000r/min。酶解蛋白液干燥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60~170℃,排风温度80~85℃,收集器内温度为50℃,雾化器转速为15000r/min。[结论]该研究为喷雾干燥工艺在酶解蛋白液干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热水散热风机供暖系统进风角度对阶梯笼雏鸡舍供暖效果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不同进风角度(30°、37.5°、45°和60°)下鸡舍气流场和温度场变化,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进风角度比,进风角度45°时鸡笼内温度分布与气流场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杀青温度处理对条形“宜宾早茶”品质的影响,为条形“宜宾早茶”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芽2叶福选9号为原料,比较3种不同的杀青温度(190、220、250℃)对茶样感官品质以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香气组成等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3种处理茶样的感官评分为89.38~91.96分;3种处理茶样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21.10%~21.97%、3.46%~3.98%,190℃处理茶样茶多酚最高,220℃处理茶样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3.98%),且其酚氨比值最低(5.37);3种处理茶样儿茶素总量在18.00%~21.34%,190℃处理茶样的儿茶素总量最高,其次为250℃处理茶样,最低为220℃处理茶样,儿茶素单体、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一致;3种处理茶样含量较高的游离氨基酸为茶氨酸,其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3种处理茶样得到香气物质41种,其中氧化芳樟醇等醇类12种,苯乙醛等醛类9种,罗勒烯等烯烃类7种,酮类4种。[结论]220℃杀青,其水浸出物为47.95%,茶多酚为21.37%,游离氨基酸为3.98%,...  相似文献   

4.
    比较白玉仙茶的2个变种白玉仙茶1号、白玉仙茶2号与其母本白玉仙茶以及当地主要茶叶品种鸠坑和安吉白茶(白叶茶1号)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多酚氧化酶(PPO)]的差异;研究惠明寺和天堂湖2个不同生态环境和春夏2个不同嫁接时间对这2种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白玉仙茶1号的蛋白质、水溶性糖、儿茶素等品质成分含量比其他品种高14.9%~32.1%;白玉仙茶2号的氨基酸含量比其他品种高16.1%~21.8%,且酚氨比低16.0%~33.3%,而色差值显示白玉仙茶2号浸提液的DA值(红度)最大,DB值(黄度)最小,即黄绿色最淡;此外,白玉仙茶1号、白玉仙茶2号中的SOD活性比鸠坑和安吉白茶高6.2%~9.4%,表明它们可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不同产地的比较发现,天堂湖茶叶中各种品质成分的含量比惠明寺的高出5.9%~80.2%,但酚氨比也高11.2%~15.8%,天堂湖白玉仙茶2号的汤色DA值比惠明寺的低17.3%,DB值高20.7%,更偏黄绿;但白玉仙茶1号、白玉仙茶2号的抗氧化酶活性在2个不同环境中无显著性差异.对不同嫁接时间的比较发现,春天嫁接比夏天嫁接更有利于茶叶中主要化合物的积累.白玉仙茶1号在春天嫁接,各品质成分含量比在夏天嫁接提高了27.4%~42.2%,汤色的DA值增大了6.0%,绿度较浅,而白玉仙茶2号在春天嫁接,水溶性糖可多出47.4%,汤色DA值减小了12.5%,DB值增大了16.5%,较为黄绿;嫁接时间对这2种茶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槐米是国槐的花蕾,中医人药由来已久.《本草纲目》记载:槐米味苦平无毒,治五痣、心痛眼赤,治皮肤风及肠风泻血、赤白痢,炒服.以槐米为原料制作的槐米茶,对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便秘、各种痔疮、咽干、咽痛、风热目赤、心火烦躁等症有明显的功效.制作槐米茶,一般集中在每年7~9月份进行.为保证槐米茶精良的品质,民间多采用村庄统一采摘、分摊到户的作坊模式进行手工制作.  相似文献   

6.
对川西茶区4个主栽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及其适制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名山白毫和名山213的游离氨基酸总量(3.58±0.52b)%~(3.84±0.39a)%和(3.72±0.09b)%~(3.95±0.88ab)%及20种氨基酸总量27.11~34.66和26.72~33.60 mg/g较高,儿茶素品质指数1518.52~1568.63和1532.73~1597.96也较高,酚氨比4.30~5.76和4.21~5.96较低,具有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质;福鼎大白茶次之;福选9号游离氨基酸的总量3.06±0.42b~3.50±0.41b,20种氨基酸总量21.37~27.39 mg/g以及儿茶素品质指数934.25~965.22均低于其余3个供试品种,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和配比不理想,感官审评结果得分最低,品质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7.
以高香型多茶类兼制品种瑞香1芽2叶为原料制作绿茶,通过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2种失水方式,开展不同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浸出物随萎凋程度的加重呈缓慢下降趋势;茶多酚在2种萎凋方式下变化趋势一致,成W型波浪式变化,多酚含量在未经萎凋所制绿茶样茶中最低,在5%失水率下含量最高;在一定失水率范围内,萎凋越重越有利于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形成,失水率对它们的影响较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而酚氨比随失水率的加重有所减小;失水率对2种萎凋方式感官品质的影响比较一致,都是由低到高再下降的过程,自然萎凋至15%~20%失水率时感官品质评分最高,日光萎凋的则在25%时达到最高。总体来说自然萎凋对绿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比日光萎凋更为显著,也更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杀青工艺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杜仲复合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不同质量比(9∶1,7∶3,5∶5,3∶7,1∶9)混合,以及在3∶7质量比下,采用不同杀青方式(锅式、蒸汽、微波)生产的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微波杀青方式,以杀青功率和转速为试验因素,杀青功率设6和4kW 2个水平,杀青转速设350,300和250r/min 3个水平,两因素各水平两两组合形成6个处理,分析杀青条件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杜仲鲜叶与茶鲜叶按3∶7的质量比混合时,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较为均衡适宜;采用微波杀青的方式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杀青功率和转速,尤其是二者的合理搭配对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微波功率6kW、转速300r/min的杀青条件下,杜仲复合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99.3,39.2,19.3,10.5和406.3mg/g,除茶多酚外,其余活性成分含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结论】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3∶7质量比混合有利于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保留;采用微波杀青方式较有利于减少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损失;微波杀青条件以6kW、300r/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鄂利农Ⅰ型二次进风节柴灶自1983年研制成功以来,在湖北省已推广百万余个,其中,仅麻城一县就推广十数万个。该灶构造简单,易于建造、使用方便,而且省柴省时,热效率高。1984年该灶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节柴灶。一、鄂利农Ⅰ受二次进风节柴灶的性能特点 1.该灶利用二次进风的原理,使之上火快,柴草燃烧充分。经多次测试,15分钟时间1.15公斤麦草便可烧开10公斤23℃的水。比旧式灶节柴2/3,节时1/3。 2.该灶双锅,热效率较高。前锅热效率达32.8%,后锅热效率为3.18%。升温速度4.85℃/分,蒸发速度0.047公斤/分,降温速度0.35℃/分。 3.结构简单,取材容易,造价低廉。砌一个双  相似文献   

10.
配方施肥对乌牛早茶苗营养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施肥方案,分析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乌牛早盆栽茶苗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对乌牛早茶苗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品质特征影响不同。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2时,有利于茶苗营养生长和茶叶品质提升。其中T1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4∶0. 8)对乌牛早的苗高、地径生长最有利;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处理为T9(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处理为T17(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0. 75∶0. 25∶0. 5);茶叶品质最好的处理为T4(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所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咖啡碱的含量,其中T4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最高,比对照提高了65. 7%。兼顾乌牛早茶苗的生长、光合和茶叶品质,最终确定最佳施肥方案是T9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迅速脱水干燥保香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乌龙茶干燥工艺试验,揉捻叶不经冻结,直接在干燥机内加低温干燥。该方法与常规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干燥所需的时间,而且乌龙茶产品香气鲜灵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芬芳,综合品质明显超过传统热风干燥的鸟龙茶品质。这是一种既能提高乌龙茶品质,又能较快干燥的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晋南是山西主要棉麦产区,现有耕地中低产田占很大的比例(50%左右),所以提高低产田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就成为提高农业总产量和总效益的关键问题。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单纯依靠低产田自身的物质循环,很难达到农作物高产优质。故我们于1988~1990年连续三年在山西省永济县于乡,省劳改局农牧研究所低产田中播置了小麦肥料用量的试验,探讨提高低产田肥力以达到小麦高产优质和提高施肥效益的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何奕波  严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2-6843
[目的]为了研究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级别信阳毛尖茶多酚、总糖、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对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茶叶品质越高,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也越高。茶叶品质高低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高品质信阳毛尖不但茶多酚的含量高而且总糖的含量也高,但酚糖比较低。各级别信阳毛尖咖啡碱的含量无明显的区别,水浸出物总量随茶叶品质降低而升高。[结论]信阳毛尖茶叶品质主要由茶多酚、糖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决定,但每一种物质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对茶叶品质都不利。高品质信阳毛尖茶叶应具有较低的酚氨比(10%~13%),较低的酚糖比(9%~13%)和合适的酚碱比(17%)。  相似文献   

14.
茶饼病菌的侵染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在20℃左右,用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担孢子接种于感病的茶树品种上,2小时后叶面上的担孢子开始萌发(萌发率3.1%),4小时后的萌发率为7.9%,24小时则高达21.3%。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气温在18~20℃的条件下,从病菌的侵入到症状的出现为10~13天;在20~23℃时,则为8~10天。 2.担孢子在茶叶面露水中萌发率最高。萌发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达90%以上才能萌发,而以在水滴中最适。在散射光下萌发率较高。担孢子寿命在18~23℃条件下,仅为4~7天。病斑在3~4天内有再产生担孢子的能力。 3.在茶树生长期间,担孢子全年可产生8~9次。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每天以凌晨1:00—5:00时捕捉的孢子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强制通风条件下密集烘烤过程中烤房内部温度、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强制通风条件下,烤房内部温湿度更加均衡,平面温度在可控范围,烟叶变黄、失水差异不大;层间平均温差≤1.5℃,54℃以前纵面干球温度呈上高下低趋势,纵面湿球温度呈中间高上下低趋势.平面湿球温度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小于干球温度,利于烟叶内部化学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张瑞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65-10167
试验选用体重30 kg和6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各48头,各阶段随机分为4组(生长猪试1、2、3、4组,育肥猪试5、6、7、8组),每组12头,分别喂给蛋白模型1、2、3、4、5、6、7、8日粮。结果表明,生长猪以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高4.08%、7.33%、14.47%;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最低,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低0.40%、11.70%、8.46%,能量转化效率最高,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高2.5%、10.06%、6.62%,PER最高,分别比试验Ⅱ、Ⅲ、Ⅳ组高10.25%、9.80%、10.25%;育肥猪以试验Ⅶ组日增重最高,分别比试验Ⅴ、Ⅵ、Ⅶ组高6.69%、9.23%、8.32%;料重比以试验Ⅴ组最低,分别比试验Ⅵ、Ⅶ、Ⅷ组低8.55%、3.89%、4.71%;DE转化效率以试验Ⅴ组最高,比试验Ⅵ、Ⅶ、Ⅷ组分别高7.68%、3.15%、3.71%,PER最高,分别比试验Ⅵ、Ⅶ、Ⅷ组高8.95%、4.02%、4.02%。综合考虑,生长猪日粮蛋白质模型以日粮2、育肥猪以日粮5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绿茶加工中不同热源杀青机械的能耗和热效率。[方法]对四川省茶叶生产企业杀青工序中使用的燃气式和燃煤式滚筒连续杀青机在实际生产中的燃料消耗进行测定、计算、分析。[结果]试验得出,热源为天然气的6csT.7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和热源为烟煤的6cST-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对1kg单芽鲜叶进行杀青工序需要消耗的热量及热效率分别为4615.92kJ、23.35%和6732.80kJ、16.01%。在扁形芽茶杀青工序中,不同热源杀青机械的热能利用率不同,使用热源为天然气的6CST-7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热效率优于使用热源为烟煤的6CST-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热效率。[结论]研究可为茶叶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降低杀青机械能耗并提高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土壤有机碳库能够有效地表征土壤的固碳容量,研究川西低山丘陵典型退耕植茶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对认识退耕植茶地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不同退耕年限的茶园(2-3年、9-10年、16-17年)为研究对象,选取邻近耕地为对照,分析退耕植茶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的影响,并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指数与退耕年限的关系。【结果】退耕植茶地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16年后,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5.67%、5.67%和0.78%,土壤总有机碳密度亦在该年限显著增加。退耕植茶地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平均增幅是总有机碳的23倍,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在0-40 cm土层的增幅表现为退耕植茶16-17年(平均182.26%)>9-10年(平均177.74%)>2-3年(平均132.74%)。0-10 cm和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分别占0-40 cm剖面的30%和50%以上。退耕植茶地土壤非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密度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较为一致。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2-3年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最高,且表现出一定的表聚现象,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活性有机碳的有效率对土层的变化不敏感。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先下降后上升,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退耕植茶16-17年达到最大值。0-1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较大,说明表层和深层碳库均具有一定的固碳效应,且退耕植茶对表层碳库的影响尤为明显。【结论】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均有所增加。退耕植茶16年后,土壤0-40 cm剖面上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非活性有机碳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0-10 cm土层有机碳累积效果最佳。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有效率在退耕植茶后显著增加,碳库管理指数在退耕植茶16-17年0-10 cm土层上最高,表明退耕植茶工程增强了土壤的碳汇效应,土壤质量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与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平衡施肥可促进玉米的营养生长,增加有效穗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玉米的品质。试验条件下,测土平衡施肥玉米单产达9 071.9 kg/hm2,比常规施肥单产(7 385.2 kg/hm2)增产1 686.7 kg/hm2,增长22.8%;平衡施肥净增效益27 840.66元/hm2,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21 888.68元/hm2)增加5 951.98元/hm2,增长27.2%;大田示范也获得相似的效果,重现性较好,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基础,研究了我省野生茶资源的植被类型、自然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特征、解剖学性状和适生条件与种性关系.并确认其分布海拔的>10℃年积温下限不低于4000℃和忍受极端低温不低于-10℃的生存界限.从形态性状和解剖学特点上分析了野生茶树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的长期影响下,形成许多固有特征及其潜在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并指出必须加强研究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