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英 《中国稻米》2004,10(5):25-26
本文对水稻抛秧技术在新形势下的推广前景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犁耕与旋耕的耕作质量、耕层变化、土壤物理性状、水稻病虫草害发生量及稻谷产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阐述了犁耕的作用意义。指出,秋翻加春旋整地效果最佳,可持续增产增收,且利于生产有机水稻。同时,针对大洼稻区不同土壤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耕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犁耕与旋耕的耕作质量、耕层变化、土壤物理性状、水稻病虫草害发生量及稻谷产量等方面的对比 分析,阐述了犁耕的作用意义。指出,秋翻加春旋整地效果最佳,可持续增产增收,且利于生产有机水稻。 同时,针对大洼稻区不同土壤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耕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湖南省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认真落实六项决策:调整 种植制度,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搞好早、晚稻品种(组合)配套。夺取全年高产,加 强肥料建设,增施有机肥,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不断充实、提高、完善水稻栽培技术;积极发展旱粮生产,抓好苗情观察测报工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决定杂交水稻稻米品质主要有三个方面:(1)精米与整精米率;(2)大小、形状与外观;(3)蒸煮与食味品质。除了增产因素外,消费者对杂交稻米品质的接受,是采用该项技术的重要方面。 1.精米和整精米率整精米是一个重要的商品性状,又是一种遗传特性。尽管它也受成熟期,收晒及贮藏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整精米率还与籽粒的硬度,垩白、大小、形状等有关。Rutger和Bollith(1985)报导,精米率低是从中国引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1984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82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杂交水稻一般比普通水稻增产20%左右。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从技术上看,有三个难题。第一,要培育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第二,要选出优势强的杂交组合;第三,要有能获得大量第一代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中国在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1975年建立较完整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目前,已有早、中、迟,籼、粳等多种类型,适合在不同地区种植的杂交组合二十多个。杂交水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较好的农艺性状,较高的生理机能,较强的抗性和较广的话应性。杂交水稻的生产程序较复杂,特别是在繁殖和制种过程中容易串粉而引起混杂。为了保证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和质量并做到有计划地供种,在中国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由各级种子公司分工负责。除育种工作外,不少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在进行遗传、生理生化和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化学杀雄配制的杂交水稻也初步成功,并在生产上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是水稻育种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技术革新,它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1981年,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出强优组合,1975年研制出一整套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从那以后,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目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95亿亩,而杂交水稻将近占四分之一(表1)。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只要栽培措施得当,杂交水…  相似文献   

8.
缅甸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的杂交水稻HybridriceinMyanmar毛昌祥郭名奇邓应德(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53000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它的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约为68万km2,人口为4...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在四川省水稻生产上开始应用时,是以温室(两段)育秧、培育多蘖秧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杂交水稻的育秧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省杂交水稻基本上采用地膜育秧技术,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动了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本文根据1982年至1984年的试验研究,就地膜育秧对杂交水稻的生态效应作一简述。 一、地膜育秧对杂交水稻秧苗生长的效果 我省大部地区早春寒潮频繁、强度较大,对杂交水稻育秧影响极为严重。能否克服早春不利气候因素,起到同温室育秧提早播种、增温保温、提高成秧率及抗寒育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是我国的优质啤酒大麦产区 ,甘肃大麦是国产大麦的姣姣者 ,生态与栽培因子的不同造成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产量与质量的差异。目前的产销低谷是由品质 (相对于进口的优质大麦 )、生产成本 ,流通领域复杂等原因造成 ,而不能只归结于价格低这个表面现象上。根本出路是走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对杂交棉密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永歌 《江西棉花》2007,29(3):26-28
杂交棉的推广普及促进了棉花"低大优"栽培体系的形成,增产增效显著.但在密度下降后普遍出现了对密度偏稀的担忧,生产实践中多少密度较为合理?经过对大面积不同类型棉田种植不同类型杂交棉品种的调查研究,认为杂交棉的密度应据高产的总量要求和单株可成果节量确定,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栽培提高成铃率、铃重,夺取棉花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13.
漳州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987年,虽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5公斤,但仍低于全省平均96.5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128公斤的水平。制种产量不高不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由原来上万多亩制种田下降至2000亩左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进10—150万公斤种子,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解决高产和高纯度的制种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对闽南杂交稻制种技术问题作若干探讨。一、杂交稻制种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气候在日平均温度27——28℃,相对湿度70—80%。日照充足。根据漳州市气象台1977—1987年十一年气象资料统计,漳州市平原地  相似文献   

14.
气温对杂交水稻成熟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温度(18℃、24℃和30℃)条件对杂交水稻汕优85及汕优6号成熟过程的生理影响及忍耐力,实验证明:汕优85、汕优6号的光合产物运输及籽粒灌浆等均以在24℃处理的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技术导致传统水稻种植情况的改变,杂交水稻大范围的种植和推广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探讨了杂交水稻种植相对于常规水稻种植对投入品需求、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温对当日开花的颖花结实影响最大。凡是开花时经高温处理的结实率均比对照低,平均不到50%,尤以四优四号、汕优四号和古154受高温的影响最为严重。在8月9日剪去先天开花的颖花和隔日再开的颖花,仅留当天可开花的颖花,四优四号、四优二号,V_(41)A×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评选了第3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杂交水稻》人选“十佳”科技期刊。这是本刊继2000年获得湖南省首届“十佳”科技期刊后又一次喜获此荣誉。这一荣誉是对本刊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我刊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回顾和总结,克服不足,保持和发扬已有的优势和特色,争取新的进步,愿与广大读者和作者一道,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国杂交水稻事业和科技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MT)推出两个抗稻瘟病(Magno-porthegrisea)持续时间长的G种,名称为“oryzicaLianos4和5.属半矮秆、长拉、米质优,食0性好,目前已种植15000万公顷.因为精症病原菌变异快,生理小种多,一些抗病品种很快变成感病品村.而这两个品种种植已达5年,仍十分抗病,持续抗病时]和大大超过其他抗病品种.对稻瘟病持续抗性好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探索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途径是水稻科学家最艰巨的工作之一。杂交水稻就是科学家们所取得的一大成就。杂交水稻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单位面积产量的水稻类型。在本期的《今日水稻》中,我们有幸了解这一科学成就的开拓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的想法。在这里,他对杂交稻如何比常规稻增产、中国如何成为这一农业创新成果的最大使用者、对自已的名字被命名为天体名称的感受如何、什么能激励年轻人学农、哪些国家通过种植杂交稻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以及为何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等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于50%穗开花日起,置于最高温38℃下处理3 d,以相对结实率作为耐高温性评价指标,研究杂交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646、广占63 4S×R558、宜香5979、Y两优2号以及Y两优896为耐高温组合;Ⅱ优838、丰优199与荆楚优37为高温敏感性组合。对耐热性不同的组合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具有相同母本的组合表现出一致的耐热性,说明母本对杂交水稻的耐热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