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编者按 :《柑桔品种优化结构及低产劣质果园改造》项目系自治区科技厅于 2 0 0 0年 8月下达 ,由广西柑桔研究所、全州、阳朔、鹿寨、融安、富川、钟山、荔浦、大新县科技局和广西大学共同承提。项目实施针对我区柑桔生产出现的品种杂、品质差、产量低及商品价值不高等突出问题 ,拟通过高位嫁接换种、低产果园改造和果园标准化建设等措施 ,提高产量和品质 ,从而提高商品果在市场的竞争力 ,提高广西水果生产的经济效益 ,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样板。为使广大生产者掌握低产桔园改造技术 ,我们按农事季节在《广西园艺》开辟了“低产园改造技术”栏目供各地在实施该项技术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永安市柑橘面积的逐年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柑橘老果园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些老果园,实施以高接换种、.疏株间伐、大枝修剪、测土配方施肥、扩穴改土等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不仅有效提高了柑橘产量和质量,且延长柑橘树经济寿命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吕素霞 《果农之友》2006,(10):22-22
葡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多年的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冬春季保护地栽培,20厘米地温平均提高4~6℃,气温平均提高2~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光合效率提高70%以上,农药用量降低6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上市期提前10~15天,含糖量提高1~2个百分点,上色加快,着色鲜艳,单粒果重及单穗重增加,果粒变大而均匀,1年可多结1茬果.大棚应用平均增产40%以上,大田应用平均增产30%以上.规范应用,1千克秸秆可增加0.5~0.7千克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渭北长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果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有苹果园面积2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0%以上,50%以上苹果园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栽植的,且全县95%以上都栽植的富士品种,目前已进入衰老期,产量逐年下降,品质降低,优果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面临更新换代。老果园淘汰掉,需要几年进行耕作倒茬,难以满足农民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老果园改造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笔者多年试验,总结出一种苹果老园品种更新技术——"一长两短靠接技术",供广大果农在老园改造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8年苹果老果园改造,总结昭通苹果主产乡镇老果园改造经验和方法,制定了绿色食品——昭通苹果生产老果园改造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老果园?这是一个与"新"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果园生产功能老化,树龄过长、植株抗性变差等。这种老化会影响果园整体效益的提升,甚至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老果园改造,不仅有利于提高水果品质,让果农实现省力化栽培,还是当前我国水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请看山西、山东等地老果园的华丽"变身"。  相似文献   

7.
高光效树形是利用科学合理的修剪技术,控制树体高度和树冠大小,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早结果,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该树形能很好的利用光能,即单位空间内光能利用率高,树体结构合理,有足够叶片占据有效空间。果实品质最好。目前主要包括开心树形和主干树形两大类。高光效树形改造与培育技术,主要是通过10年生以上密植果园改造为开心树形、10年以下疏散纺锤形树形改造为高纺锤树形,新建的苹果幼园实施高纺锤形整形等措施.减少树体枝量.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果树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卡脖子问题就是果园基础地力差,土壤健康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围绕卡脖子问题,必须聚焦"一提两减",多措并举,务求实效:一是进一步加大力度研发、宣传、推广果园生草地力培肥技术,为此着重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在果园生草培肥机理和生草技术发明专利研发等10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二是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并引导化肥企业转型;三是加快农牧循环。通过以上措施,着力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基础肥力,降低苹果园化肥用量,提高土壤健康水平,提升果园可持续生产能力,切实为我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清理果园是多年以来推广的一项重要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用工费用上涨,不少果园在栽培管理中往往忽视了清理果园。殊不知,在现代果树栽培中,清理果园是农药减施、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梨树桃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华北桃树肥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示范推广,分析、提出清理果园在现代果树栽培中的作用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峰  曹金娟  王胤 《蔬菜》2020,(8):49-53
为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总结了北京市蔬菜生产上常用的20多种核心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全园清洁、无病虫害育苗、产前棚室和土壤消毒、产中综合防控和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等,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节进行集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形成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对绿色防控技术及时进行集成、示范、推广。目前,示范面积2 200 hm~2,在绿控基地内,可实现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100%,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在80%以上,平均施药次数减少5~13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7%~42%,病虫防治效果提高20%以上,667 m~2节本增收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采用基于"5R养分管理"的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能实现设施蔬菜生产全程精准施肥解决方案,经过试验示范,该技术达到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提高氮肥利用率40%以上,增产10%以上,增收1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老园面积大(80%),果农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这是目前我国苹果生产存在的两大现实问题。在小农生产模式下,针对老果园改造,实施大面积毁园重建显然行不通,果农折腾不起。那么,不能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怎么办?只能因势利导,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果园优化改造。下面,总结我们在老苹果园改造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供参考。1不良品种,改做特色品种不对,努力白费。有条件的,可将着色  相似文献   

13.
苹果老果园更新改造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物(苹果)栽培的连作障碍问题,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叫法有所不同,如:日本称为"忌地",美洲称为"再植病",欧洲称为"病土",我国则称为"重茬病",山东省是我国苹果产业最发达省份之一,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调查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期建立的果园占苹果面积的30%左右,现在逐步进入淘汰更新阶段。老果园重茬障碍日趋严重,已影响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探讨老果园重茬问题以及改造老果园克服连作障碍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我国的苹果产业面临一场严峻的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革命"—老果园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苹果产业的大力发展和苹果树龄不断增大,苹果品种的不断更新,老果园改造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技术问题,笔者经过近几年实际调查和走访果农群众,总结出了一种苹果老果园改造新技术——‘三供一中心干’新技术法。1苹果老果园改造新技术的好处1.1宿短了重新建园的期限一般用苗木建园到挂果至  相似文献   

15.
<正>1改造对象10年生以上、667m~2栽植密度为45株以上的乔化密植富士系苹果园,树冠覆盖率超过90%,行间交接、株间交叉的郁闭果园。2改造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因园、因树灵活运用改造技术。逐年分步实施,一般2~3年完成。关键技术和配套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蔬菜标准园是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蔬菜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 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通过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标准园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升,并使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节本增效达15%以上。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云南省通海县自2009 年开始蔬菜标准园创建以来,共创建237.3 hm2(3 559.5 亩),应用生产技术规程7 个,打造蔬菜品牌6 个,实现产值5 941.01 万元。通过各种农艺措施的推广应用,与常规种植相比,每667 m2年均节约成本350.89 元,减少农药施用10.84 次,农药用量减少270.68 g(mL),减少了42.12%。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老果园改造工作温树英(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15214)我省是苹果老产区,老果园比重大,老品种多,老龄树多。老品种以国光为主,还有鸡冠、红玉等,仍占我省苹果总株数的50%以上,树龄20—40年的仍有4000余万株。这些老果园缺株少杈,整齐度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果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病虫害种类增多,出现各种病虫害,灭虫药用量加大,农资成本大幅涨价,导致狮头柑果园生产投入逐年减少,深入实践,探索狮头柑栽培新技术,改变以往传统栽培方法,从"修剪树冠"、"改变肥料"、"开沟起垄"做起,到采用"三挂技术"、"地覆膜和反光膜技术",使病虫害减少,提高水果的甜度,改善水果的光泽,增加水果的产量,缩短其成长期,全面推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省苹果园郁闭现象较为严重的生产现状,2009年秋到2013年春,在全省18个县组织实施了苹果郁闭园改造项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的果园群体结构得到优化,透光率提高7%~13%;果实品质明显提高,果面着色70%以上的果实所占比例最高提高4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增加1.1个百分点;平均每666.7m2减少人工费用257元,收益提高93%以上.项目实施带动了全省各苹果主产区的苹果郁闭园的改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地面管理是果树生产最重要也是最费工的环节之一,由于近30年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大,果园土壤板结、养分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我国果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极大限制了现代果园尤其是规模化果园的健康发展。为保障果树产业健康发展,本课题组针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化肥用量大、地面管理费工费时的问题,研究制定了"生态化、省力化"地面管理模式,集成了"果园生草+套餐肥施用技术",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化肥用量,同时提高了果实品质。1果园生草技术果园生草是果园土壤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可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