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蜡梅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相似文献   

2.
鲜花固然美丽,可几天就会凋谢,如果制成干花就成了永恒的美.农民出身的陈小雨拜访了植物、园艺、化工专家,潜心研究生产出一种新型工艺干花(草).花草经过特殊快速脱水染色后,能保持植物原有的良好柔软性,并且花草上艳丽的色彩即使用水洗也不会褪色、掉色,一束束造型美丽的干花还能释放出持久的香味,令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3.
张毓在西安市开了一家花店.她的花店很特别,不仅卖野生鲜花,还有干花、标本相框、盆栽花卉和盆景.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为两性、雌雄同体,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可食用,加工成干花后作汤用尤佳。利用热焙烘原理对火龙果鲜花进行土法加工,生产的干花符合食品标准要求,表现出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干花技术是指将鲜花采摘下来,用科学方法使其迅速脱水、定型、保色,再将其制成各种工艺品。干花分为平面干花和立体干花。平面干花是指在制作过程中,将花和茎、叶压制成平整状态,再将其在纸卡上组合成艺术图案,制成各种平面干花画,小型的如书签、贺卡等;大型的如干花工艺镜框画、屏风等。立体干花是经过保色、定型处理,在干燥后仍保持其自然色泽和姿态的干花。有的还要经过软化、染色,使色彩更加丰富。立体干花有干切花、钟罩花、桂屏等。  相似文献   

6.
国外干花及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花是把自然界生长的花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其迅速脱水干燥而成的。鲜花经干制后,不仅可以保持原色原型,经人工染色造型处理后还可增添其色彩和美姿。干花不仅具有大自然赋于鲜花的真、善、美之风韵,还兼有“人造花”经久“不谢”的特点。干花还具有制作精巧,布置灵便,画面生动,装饰性强等优点,并可弥补盆花插花等管理费工、装饰期短等缺点。近年来,干花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到更多  相似文献   

7.
干花的制作及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花做为一种重要的插花用材,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与鲜花有许多不同,在欣赏性能上有其独到之处。如干花可欣赏时间长,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种类品种多等,目前干花市场前景看好。 一、干花花材的选择 做为干花适用的花材,可以是枝条、叶、果实、花序等。要求材料无病虫,无霉烂,不发黑。同时要求做  相似文献   

8.
干花,源于大自然,它与绢花、塑料花相比,更加逼真,不需养护,不需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选择干花布置房间,既有野趣又不需费时费力.同时,干花采用吸色性、吸味性强的植物制成,染料、颜色自然柔和,因都经过严格的杀虫杀菌处理,故不会生虫变霉.干花的香味在半封闭环境下一般可持续半年至一年,香味散尽后,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从不同鲜花中提炼的香油为干花添香,其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用鲜花插瓶虽然很美,但时间短暂,而栽培盆花则需要精心管理,且总是要凋谢的。用科学方法将鲜花制成干花,可以弥补鲜花、盆花的不足。干花与绢花、塑花相比,显得逼真。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节日卡、生日卡、结婚卡,以及美丽的花束、礼品镜等于花工艺品备受人们喜爱,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白玉兰鲜花、鲜叶及干花、干叶的挥发油,其得率分别为0.21%、0.54%、0.27%和0.5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鲜花、鲜叶、干花、干叶4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及其氧化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芳樟醇,相对含量均在60%以上;其次为石竹稀、桉叶稀、甲基丁香酚、橙花叔醇、氧化石竹稀、Tau-衣兰油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鲜花、干花、鲜叶及干叶4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1.08%、91.28%、94.67%和91.28%;4个样品共鉴定出58种主要成分,其中,鲜花、干花、鲜叶、干叶分别为50、49、48和40种;共有的化合物为34种,但在不同样品间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