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石家庄市建设公园绿地的历史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省会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当时叫人民公园)。解放后,石家庄市政府新建、改造了一批公园绿地。至2008年,石家庄市共建成公园绿地44座,其中园林局局属公园28座,区管公园14座,民政局所属公园1座,市文化局所属文物公园1座。这些公园绿地分布于石家庄市各区的集中居住区,为石家庄市达到500m服务半径,方便市民就近游憩、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
针对乡村生态公园绿地养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乡村生态公园绿地养护的概念及指导原则,分析了乡村生态公园绿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生态公园建设的理念与指导原则,提出了乡村生态公园绿地养护与管理的策略,期望为乡村生态公园绿地养护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塔山公园绿地管理存在游人活动场地缺乏科学设计、绿地土壤有机质低,树木修剪粗放、绿地树木稀疏等问题,必须科学设计游人活动场地,提高公园绿地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营造出既有生态又有景观的园林,为游人提供舒适美好的游览休憩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公园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有助于优化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文章以苏州金鸡湖中央商务区的8个公园绿地为例,在对其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进行实地观测的基础上,研究公园面积及形状、乔木覆盖率和水体面积占比等因素对公园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各公园绿地在测量时段(6∶00—18∶00)内的降温增湿效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其中方洲公园表现出最大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南施公园表现出最小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2)公园绿地面积与降温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体面积占比与公园绿地的增湿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在保持绿地面积规模的同时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占比对公园绿地夏季温湿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但是剧增的人口与有限的城市绿地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通过对郑州市不同面积、地段和建成期的绿荫公园、文化公园、文博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的调查,归纳影响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并建立测算模型。从设计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在决策、设计实施和管理阶段的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探索,为城市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衡量和在城市生态建设、旧城区公园绿地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敏  谷康 《广东园林》2021,43(5):73-77
为了准确客观地了解国内公园绿地的研究现状,把握公园绿地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 CiteSpace 软件,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 1992—2020 年以“公园绿地”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 30 年间,公园绿地研究主要集中于 3 个层面:1)绿地系统、防灾公园及国家公园的规划;2)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空间布局以及优化策略;3)景观格局和生态修复策略。可达性、景观生态学、布局优化及植物群落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公园尺度的可达性、市域层面的指标评价及环境恢复性知觉是公园绿地研究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管理太原市城市绿地土壤,促进土壤改良,对太原市公园绿地、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道路绿地、农业区、工业区7种不同功能区的绿地土壤水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绿地土壤表层含水量大小为:商业区道路绿地农业区居民区公园绿地文教区工业区;城市绿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公园绿地在营建绿色空间、疏解公众心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总结现阶段北京动物园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公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基本工作内容,以强化公园绿地部分功能作用为切入点,结合公共卫生相关特点,探讨了在公共卫生视角下的北京动物园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的优化模式和方法,期望为其他公园的绿地养护管理运行和景观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园绿地是城市典型的开敞空间,对维护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健康、绿化和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市民间交往、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气氛有着重要意义。公园绿地使用率体现了城市对居民的服务水平。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抽样调查、访问分析等手段,分析广州市公园绿地的使用率,并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番禺新造镇公园为例进行说明。结果表明:可达性和安全性分别是影响中心城区和郊区公园绿地使用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石家庄市石门公园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对园内绿地植物种类、数量进行调研,通过计算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来分析园内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石门公园植物种类欠丰富,含22科41属48种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值以乔木植物最高,其次是灌木植物,草本植物最低。乔灌草配置不均匀,群落结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2步移动搜索法的城市郊区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城市郊区绿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现象日益突出,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分析可以为城市郊区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2005年南京市郊雨花台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2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指数,并通过在研究区南部增加5个湿地公园的方式,进行规划前后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改善状况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雨花台区靠近主城区和风景区的北部、东南部可达性指数较高,中部指数中等,而南部偏远农村地区可达性指数偏低;②规划后公园绿地可达性指数低、中等部分几乎全部消失,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指数将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③规划后,研究区域公园绿地不平衡分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符合雨花台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城区公园绿地提升项目,通过研究城市的公园绿地定义、类型及作用,分析老城区环境的现状以及西城区环境存在问题,针对老城区公园绿地更新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场地记忆的重构、胡同机理的延续、地域特色的塑造、自然生境的营造等不同维度讨论设计的思考和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效,以邹城市为例,采用遥感测算、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园林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探讨了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前后10年城市环境与居民福祉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使邹城市绿地规模得到大幅提升:十年间邹城市公园数量与面积及人均公园面积剧增、绿化达标道路长度跃增、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增加;(2)园林城市创建提升了邹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民生效率:10年间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较减少了22.8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分布均好度、社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均有显著提升,邹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36-140
在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适老化研究不仅有利于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提升空间环境,也有助于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设计体系。对从1982年至2020年5月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的国内文献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出我国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再对老年人的活动特征、公园游憩行为、公园绿地的适老化评价、适老化设计原则及策略等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在老龄休闲活动空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现有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存在缺少宏观层面总体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检验严重脱节的问题。基于研究现状,对后续研究和规划设计进行展望:未来国内公园绿地的适老化研究应强调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应构建公园绿地适老化规划体系,以及适老化设计规范及效益评价体系,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与优化;应突破传统研究对象,寻找个性化与整体需求统一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以"公园绿地水平分布均度"为着手点对郑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现状的分布格局进行量化研究。通过现状调查,结合卫星图片及郑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绘制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现状分布图;采用网格法对公园绿地现状图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基尼系数以量化的形式展现公园绿地水平分布格局,并判断其分布的均匀程度。结果表明:利用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来反应城市公园绿地的分布格局完全是可行的,而且计算方法也比较清晰;认为郑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分布格局非常人性化,以"公园绿地水平分布均度"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市三环线以内建成区为研究区域,以轨道交通1、2、4号线以及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TOD规划理念,运用GIS手段分析了在轨道交通背景下武汉市公园绿地的布局,与公园绿地的现状进行了叠加分析,提出了武汉市公园绿地建设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利用GIS软件和网络分析法原理,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及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道路和人口分布状况,在优化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承德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各行政区及各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优化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为61.68%和60.71%,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不理想;(2)研究区小型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区缺乏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地;(4)新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仍需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2)增加小型公园绿地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3)加强山地公园建设,弥补综合公园绿地建设的不足;(4)新城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石家庄市近几年来绿地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绿地指标与大气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绿地生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石家庄市地理环境与绿化现状,提出了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林业》2021,(1):89-94
文章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影像图,道路交通网络、人口分布图、主要公园分布图等,利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对步行、骑行两种出行方式下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服务人口以及不同城区公园可达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步行方式下,只有34%的居民能在15 min内到达公园,5 min内公园服务面积比仅为3.54%;骑行方式下,研究区仍有超过20%的居民无法在15 min内到达公园;总体来看,研究区内公园绿地数量不足且空间布局不均衡。针对服务盲区,对南昌市公园绿地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实现绿地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最近,福建省浦城县为了加强公园和绿地的环境管理,县文明委决定在城区率先开展“认养绿地”和“义务护园”活动。 此项工作由县团委、县教育局牵头组织城区中小学少先队员、团员及有关单位团员,利用双休日到认养地点,为绿地做些义务养护工作。其认养地点分别是:浦一中、县技校认养仙楼山森林公园;实验小学认养新园孤中心绿地;浦二中认养西门公园;电力公司、民主小学认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