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治稻瘟病的十佳农药雷国明(江西省修水县植保站332400)稻瘟因其分布广、面积大、流行快、为害重、病菌小种多而使田间防治难,重发频率高。我县是稻瘟重病区,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田间防治的经验和体会,特推荐防治稻瘟病的十佳农药如下。一、三氯异氰尿酸本品商品...  相似文献   

2.
韩友珍 《植物医生》2003,16(5):12-13
稻瘟病是道真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一般发病率为 15 %~ 2 0 % ,损失率在 5 .5 %左右 ,局部地区为间歇性重发生。如 1998年因气候、品种等多因素的影响 ,该病在县辖区的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流行成灾 ,最低发病率为5 4% ,最高发病率为 98.7%。1 种植情况全县水稻栽插面积 0 .9万hm2 ,种植品种有汕优6 3、汕优晚三、汕优 77、冈优 2 2、冈优 12、Ⅱ优 4 6和糯稻等 ,由于品种较复杂 ,海拔高低悬珠较大 ,环境气候变化异常 ,成为典型的山区立体农业结构 ,导致不同海拔的稻瘟病严重发生。据 1998年调查统计 ,全县发…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广泛收集牡丹江市1951~1985年稻瘟病发生历史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由“发生趋势预测模型、产量损失预测模型和药剂防治经济效益估计模型”组成的综合防治决策模型。自1991年用于生产,累计指导防治面积500hm~2,所做出的决策完全正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5.
水稻稻瘟病防治策略和21世纪研究展望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我国水稻稻瘟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面向21世纪,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对稻瘟病菌变异机制、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机理、持久抗瘟性及生物技术在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从而促进防治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达到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区稻瘟病防治对策探讨彭洪江,孙小红(四川涪陵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涪陵648000)稻瘟病是川东丘陵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不力造成产量严重损失。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不同生态区稻瘟病发生特点及流行程度存在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7.
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月霞 《植物保护》2017,43(5):27-34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稻作病害,是影响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但是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易变异,抗病品种选育时间较长,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环境,寻找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对于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生物农药具有低残留、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杀菌剂。在稻瘟病防治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植保素。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生防机制与应用研究现状,分析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 ,稻瘟病有4年大发生 ,分别为1993年、1994年、1997年、1999年。其发生频率占40 % ,比20世纪80年代上升了17.8 %。近年来 ,发生面积逐渐扩大 ,损失越来越重 ,呈加重趋势 ,已严重制约着我县水稻生产 ,成为我县发展水稻优质高产的障碍因子。因此 ,为解决稻瘟病的防治问题 ,现将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如下 :1发病原因1.1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1.1重发生区我县的木黄镇、新业乡、永义乡、杨柳乡、缠溪镇、洋溪镇、罗场等7个乡(镇)为常年重发生区 ,靠…  相似文献   

9.
10.
越西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阿说所布(四川省越西县农业局植保站615000)越西县位于四川省攀西北部边缘,介于北纬28°18’~28°53’,东经102°20’~102°54’之间,海拔1170~4791米,年平均气温7.2~13.4℃,年降雨量11...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性诱剂迷向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999年 ,在安徽省广德县应用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田间放置诱芯150~750个/hm2的迷向率为71.1%~80.7% ;每公顷放置诱芯750、300~375、120~150个和 30个的迷向区卵量比对照区分别下降79.4%~86.1%、72.9%~84.7%、58.3%~65.1%和58.9% ;每公顷放置60个诱芯的大面积迷向示范区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卵块量分别比对照下降 82.4%和73.2% ,早稻大田枯鞘丛率比对照下降70.4%。应用性诱剂迷向防治二化螟 ,方法简便 ,成本低 ,无公害 ,可望成为目前单季稻区6月底前不用或少用农药且能控制第一代二化螟危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鼠害是世界性的一大公害。老鼠集盗食、破坏及传播疾病于一身。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老鼠危害而造成的粮食损失占粮食总产的5%;鼠疫,是老鼠所传染的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几大传染疾病之一。1农田鼠情调查方法1·1农田害鼠种群结构及密度调查1·1·1调查时间2005年2~11月,每月上旬选择晴天调查。1·1·2调查方法样点选择以作物种植布局为主,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植被、气候等因素,每个乡(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个以上作物生态类型进行调查;每次调查的耕作区均按作物受害的轻重进行布点,每个样点面积不少于1ha,连续放夹至连续3d捕不到鼠为止。…  相似文献   

13.
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高寒山区,属中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73.8mm,年平均温度为17~19℃,5份月平均温度为22.5℃,6月份平均温度为25.6℃,每年春夏之交,冷暖气流交汇于此,造成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明显,历年均有稻瘟病发生为害。三江县2009年早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属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年份,是近30a来最重的1a,受害严重的田块颗粒无收,给粮食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湖县地处江苏里下河农业区,与沿海农业区接壤,河网密布,自然水源丰富.水稻是建湖的主要栽培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8万hm2左右.由于建湖地处暖温带,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发生程度重,常年化学防治次数多、农药用量大,影响大米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岳池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分析及测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洪 《中国植保导刊》2007,27(12):15-18
广安市岳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位于华蓥山西麓渠江同嘉陵江汇合的三角台上,全县南低北高,大部分地区海拔250~500m,常年种植水稻3.6万hm2。主要种植单季中稻,南边部分乡镇蓄留再生稻。水稻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种,8月中、下旬收获。稻飞虱是本县水稻的主要虫害,一旦暴发,为害非常严  相似文献   

16.
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防治晚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SL50ml/667m2对晚稻后期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效,药后2d、5d、10d、15d防效分别达91.26%、95.91%,96.42%和96.60%,均优于25%噻嗪酮WP、25%吡蚜酮SC、30%马拉.异丙威EC 3种药剂,且对水稻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广东省2010-2019年各地稻瘟病的发生情况,结合地域方位、稻瘟病发生面积、水稻种植面积等,对广东水稻主栽县(市、区)进行了稻瘟病级别划定。结果显示,广东稻瘟病重发区主要集中在粤北。另外,粤西湛江、茂名、阳江和云浮等部分地区呈点状重发分布;零星发生区主要集中在粤东、珠江三角洲和粤西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8.
褐顶毒蛾是红河自治州河口县桥头乡近年来发生的1种林木新害虫。通过室外观察与自然条件下饲养,定点观察与面上调查,成虫趋光性调查,药效试验与面上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基本摸清其发生规律,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寻找到以人工摘除卵块为主,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Sensitivity to epoxiconazole of 90 single-spore isolates of Magnaporthe oryzae was determined. The EC50 values for epoxiconazole in inhibiting mycelial growth of the 90 M. oryzae isolates were 0.11–0.86 μg/ml, with an average EC50 value of 0.260?±?0.082 μg/ml.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ensitivity to epoxiconazole and sensitivity to carbendazim or iprobenfos. In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tests, epoxiconazole applied at 200 μg/ml provided over 70 % control efficacy, while tricyclazole exhibited better protective than curative activity. The results of four field trials performed in 2010 and 2011 at two sites showed that epoxiconazole at 112.5 g a.i/ha provided over 75 % control efficacy, which was similar to tricyclazole with 300 g a.i./ha and better than carbendazim with 562.5 g a.i./ha.  相似文献   

20.
针对秦王川灌区土壤僵硬、盐碱化的限制及薯块易变形绿头等制约因素,进行了栽培模式、品种、节水灌溉技术、播种技术的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得出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采用75 cm宽度的大垄覆膜覆土栽培,选用中早熟品种LK99,用脱毒种薯一级良种50 g左右小整薯,4月初播种,4 500穴/667m2,全生育期分4次灌水160 m3/667m2,生长期追施5~10 kg/667m250%硫酸钾,商品薯产量可达到2 000 kg/667m2以上。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以早熟栽培为主,采用大沟高垄全生育期覆膜覆土栽培模式,可实现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